天元村(浙江省寧波慈谿市周巷鎮天元村)

天元村(浙江省寧波慈谿市周巷鎮天元村)

天元村是浙江省寧波慈谿市周巷鎮,面積約0.43平方公里,轄區內有7個村民小組。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天元村
  • 地理位置:浙江省寧波慈谿市周巷鎮
  • 面積:0.43平方公里
  • 人口:1846人
村情介紹,蘭街廟會,地圖信息,

村情介紹

天元村地處天元鎮中心,二00一年由原錢王村和涼亭弄村合併而成。東至潭河江,南至天元鎮南路,西至蘆庵公路,北至鎮北路。天元鎮四條主幹線,是我村的主要道路,交通非常便捷。天元大道和天元老街一縱一橫貫穿我村,形成自然商業中心,街道兩側店鋪林立,商機無限。
全村區域面積約0.43平方公里,轄區內有七個村民小組,有729戶人家,總人口為1846人。二00三年,社會總產值8500萬元,人均收入6300元,村級集體可用資金55萬元,固定資產400萬元。

蘭街廟會

慈谿市周巷鎮天元蘭街藝術節,自古由天元市 “演街”(俗稱攔街) 廟會演變成 “蘭街”集市而來的,其歷史悠久、淵源流長。它是從明朝弘治元年(1488) 開始,先民勤儉質樸、開拓自強發展經濟發展,至清乾隆年間已為餘姚新增八市之一的集市鎮。嘉慶年間,天元界塘攔街廟會也已具雛形。清鹹豐五年(1855)形成以武聖殿為中心廟會,天意順民以攔定名,俗稱 “天元市攔街” ,此後逐漸擴大。至光緒三十年(1904) 天元各大族長和商會議定改 “攔” 為 “蘭” 相傳至今。
古蘭街興起民間文化展示的舞台,也成物資交流的大廣場,以它為載體,引來千家商販,會集萬眾百姓,使界塘橫街形成物流世界。十月蘭街使天元市名揚寧紹二府,為天元的崛起和經經濟發展與商業興旺作重大貢獻,享有姚北歷史名鎮的譽稱。蘭街,它是天元人用智慧創造的,它是經濟與文化有機結合的產物,成為天元人民獨有的既定的風俗重要節日。早已列入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永作歷史紀念和傳承,值得天元人自豪,世代流傳和發揚。
天元蘭街,原於廟會,據<<餘姚市志>>記載:廟會是祭祀神佛、先賢的形式之一,有濃厚的宗教和迷信色彩,但同時又是傳統集市的一種形式,故有 “廟市” 之稱,形成於明朝中期,弘治元年(1488)。廟內神佛生辰祭祀,廟外設攤交易,謂之廟會市集。有的攤位識於街道兩岸,俗稱 “攔街” 此種廟會年年於春秋兩季定期舉行,祭祀、看戲併購置生產、生活必需品。天元古蘭街是古廟會的產物,由最原始的界塘“爛街” 到廟會“攔”街(演街)至集市“蘭街” 其歷史淵源流長,自從天元地區形成自然村落和集市之日起,隨著日月的運轉,人口的不斷增長,社會意識形態的變化,人們信神拜佛,以酬祈福,風調雨順,年年豐收,國泰民安。
相傳明嘉靖元年(1522) 戚繼光、盧鏜平倭,廟會在三北天元已有之。以後民眾於清道光十三年(1833) 拆涼亭而建的武聖殿(關帝殿) ,其是天元最大的廟宇。攔街” 廟會時,男女香客,湧向殿內,焚香點燭,滿殿輝煌,有初求長壽的,有祈求豐收的,有祈求財運的,有祈求賭博贏得的形形色色。攔街廟會請名人族長到殿商議,訣定行會之事,一旦定下,必須堅決執行。故說攔街是古廟會市的產物,即關帝殿廟會租擋攔住行人通行街道也,確切地俗稱 “天元市廟會攔街” 了。
解放後,“蘭街”一度改為天元冬季物資交流會,後又改各供銷社參加的名為商品“夜交流”。1990年,天元鎮順民意作出了“繼承傳統辦‘蘭街’,商品交易與民眾藝術節兩結合,搞活經濟盛天元”的決策,即是“天元蘭街藝術節”由政府引導主辦,各村、企業、單位主動協辦,廣大民眾積極參與的形式,以民眾文化搭台,讓商品交貿唱主角的方法來舉辦,活躍農村經濟和豐富民眾精神食糧,期定農曆十月廿七至廿九日,歷時三天,它是天元人注重的民間大型藝術節盛會。“天元蘭街”隔年一次,次次興旺,屆屆熱鬧,這種每到節期不用貼告示和打廣告而能自然成會,規定的三天會日往往需五至六天才能結束,每次的趕會客眾有超八萬之數,商品交易額定過千萬元的盛會,不但在慈谿市內農村中盡無絕有,恐怕在寧波大市內的農村中也是首屈一指的了。
天元村
天元村

地圖信息

地址:寧波市慈谿市

地圖信息

打開百度地圖查看詳情

反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