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優華占(國審稻2011008)

天優華占(國審稻2011008)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6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天優華占是中國水稻研究所、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廣東省農業科學院水稻研究所,用天豐A×華占選育的屬型三系雜交水稻品種。由中國水稻研究所、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廣東省農業科學院水稻研究所申報,2011年10月8日經第二屆國家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第五次會議審定通過,審定編號為國審稻2011008。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天優華占
  • :植物界
  • :禾本科
  • :稻屬
  • :稻
  • 品種:天優華占
特徵特性,產量表現,栽培技術,審定意見,

特徵特性

該品種屬秈型三系雜交水稻。在長江上游作一季中稻種植,全生育期平均152.9天,比對照Ⅱ優838短4.9天。植株較矮,莖稈偏軟,抗倒性一般。株高99.0厘米,穗長22.7厘米,每畝有效穗數16.9萬穗,每穗總粒數177.8粒,結實率81.7%,千粒重25.4克。株型適中,群體整齊,劍葉挺直,穎尖紫色,穀粒有短頂芒,熟期轉色好。抗性:稻瘟病綜合指數3.4級,穗瘟損失率最高級5級;褐飛虱9級;耐熱性較弱。中感稻瘟病,高感褐飛虱。米質主要指標:整精米率68.5%,長寬比2.9,堊白粒率9%,堊白度1.7%,膠稠度76毫米,直鏈澱粉含量21.8%,達到國家《優質稻穀》標準2級。
在長江中下游作一季中稻種植,全生育期平均131.0天,比對照Ⅱ優838短2.9天。株高109.6厘米,穗長23.3厘米,每畝有效穗數18.3萬穗,每穗總粒數174.5粒,結實率82.7%,千粒重24.9克。植株較矮,株型適中,群體整齊,劍葉挺直,穎尖紫色,穀粒有短頂芒,熟期轉色好。抗性:稻瘟病綜合指數3.1級,穗瘟損失率最高級5級;白葉枯病7級;褐飛虱9級。中感稻瘟病,感白葉枯病,高感褐飛虱。米質主要指標:整精米率59.6%,長寬比3.0,堊白粒率34.7%,堊白度9.0%,膠稠度62毫米,直鏈澱粉含量22.2%。

產量表現

2008年參加長江上游中秈遲熟組品種區域試驗,平均畝產603.6千克,比對照Ⅱ優838增產2.0%(極顯著);2009年續試,平均畝產590.1千克,比對照Ⅱ優838增產3.7%(極顯著)。兩年區域試驗平均畝產596.8千克,比對照Ⅱ優838增產2.8%,增產點比率70.0%。2010年生產試驗,平均畝產574.1千克,比對照Ⅱ優838增產3.0%。
2009年參加長江中下游中秈遲熟組品種區域試驗,平均畝產602.2千克,比對照Ⅱ優838增產8.1%(極顯著);2010年續試,平均畝產579.2千克,比對照Ⅱ優838增產6.7%(極顯著)。兩年區域試驗平均畝產590.7千克,比對照Ⅱ優838增產7.4%,增產點比率92.3%。2010年生產試驗,平均畝產572.1千克,比對照Ⅱ優838增產6.5%。

栽培技術

要點:1.育秧:做好種子消毒處理,每畝大田用種量1千克,每畝秧田播種量6千克,適時播種,培育壯秧。2.移栽:適齡移栽,插足基本苗,採取寬行窄株為宜,栽插株行距以13.3厘米×30厘米或16.7厘米×26.7厘米,每穴栽插2粒種子苗。3.肥水管理:適宜在中等肥力田塊種植,生產上應注意水肥控制,防止倒伏。配方施肥,多施有機肥,適當配施磷、鉀肥;整田時每畝施複合肥20~25千克,碳銨20~30千克作底肥;移栽後早施追肥,每畝尿素5~8千克與氯化鉀5~8千克混合施用;穗粒肥依苗情適施或不施,以防倒伏。水分管理做到淺水插秧活棵;薄水髮根促櫱;當每畝總苗數達到16萬苗時應排水曬田;在長江上游作一季中稻種植時,每畝最高苗數控制在20萬苗左右;在長江中下游作一季中稻種植時,每畝最高苗數控制在22萬苗左右;孕穗至齊穗期田間有水層;齊穗後應間歇灌溉,濕潤管理,成熟收穫前5~6天斷水。4.病蟲防治:注意及時防治紋枯病、螟蟲、稻飛虱、稻曲病等病蟲害。

審定意見

該品種符合國家稻品種審定標準,通過審定。適宜在江西、湖南(武陵山區除外)、湖北(武陵山區除外)、安徽、浙江、江蘇的長江流域稻區、福建北部、河南南部稻區的白葉枯病輕發區和雲南、貴州(武陵山區除外)、重慶(武陵山區除外)的中低海拔秈稻區、四川平壩丘陵稻區、陝西南部稻區的中等肥力田塊作一季中稻種植。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公告》第1072號,該品種(審定編號:國審稻2008020)還適宜在廣西中北部、廣東北部、福建中北部、江西中南部、湖南中南部、浙江南部的白葉枯病輕發的雙季稻區作晚稻種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