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使用戶

天使用戶就是一個產品最早那批使用者中最認同產品,並希望更多人認同這個產品的人。對於創業者來說,他們就像天使投資一樣,對產品和企業有著至關重要的意義。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天使用戶
  • 含義:一個產品最早使用最認同產品者
  • 事件:“麒麟”計畫
  • 屬性:消費者
事例,價值,

事例

2011年8月23日,Gmail工程經理馬克·斯奇貝克(Mark Striebeck)在其部落格中發布了代號為“麒麟”的集成功能的截圖。“麒麟”計畫是谷歌應廣大用戶要求將Google+ 整合至Gmail中的新舉措,從而嘗試讓Google+與公司現有網路服務無縫連結,藉助於此,谷歌進軍社交網路邁出了又一實質性步伐。
值得一提的是,在這一次Google+與Gmail的聯姻中,谷歌最死忠的最初一批用戶——我們姑且稱之為“天使用戶”——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在著手進行整合之前,斯奇貝克團隊在Google+用戶中做了一輪問卷調查,並收到了來自產品最早期的“天使用戶”們提供的可靠建議,比如,允許用戶通過Gmail向Google+ 發布內容,並閱讀其他用戶對內容的評論的意見就被納入到產品的整合計畫中去。
谷歌的做法其實已經漸成業界潮流,事實上,如今的產品開發早已不再是企業閉門造車之後再提供給用戶的傳統模式,早期“天使用戶”這一群體正越來越多地參與到產品從開發到推廣的整個生命周期中,在網際網路深刻改變許多產業的今天,“天使用戶”的價值正在得到前所未有的釋放。

價值

天使用戶——指一個產品最早的一批使用者中最認同產品,並希望更多人認同這個產品的那批用戶。他們可以是幾十人,也可以是幾千人,其共性是熱愛這個產品,並從口碑、產品改進等角度成為一個產品從小眾走向大眾的基石。實際上,他們就像天使投資一樣,對很多產品和企業有著至關重要的意義。
谷歌的許多產品創新都會尊重“天使用戶”們的意見,無獨有偶,蘋果近年來風靡世界的秘訣同樣離不開對“天使用戶”的重視。賈伯斯曾說過“我們決不進行市場調查。”這一看似傲慢的言辭背後其實是蘋果對於其堅持多年的“天使用戶”戰略的自信。在諾基亞,摩托羅拉等手機巨頭還在挖空心思去滿足大眾市場的那些年裡,蘋果率先將目光瞄準了對於技術革新的接受最敏感的技術發燒友人群,圍繞這部分天使用戶的需求做文章,最終讓品牌像時尚潮流一樣水銀瀉地般地占領主流市場。
新墨西哥大學教授埃弗里特·羅傑斯(Rogers)在《改革的擴散》一書中曾提出“技術使用周期”理論。根據羅傑斯的理論,當一個新產品問世,將依次遇到5個用戶群體:因好奇心而最先購買新產品的創新型用戶;先於別人體驗殺手級套用軟體的早期用戶;等待技術完善、價格充分下跌後再購買的實用主義者;最後成為得到驗證的產品用戶群體的保守主義者;直到最後仍不接受新事物的用戶群。
如果用前些年工業時代的邏輯去研究羅傑斯描述的五類用戶群體,後幾個人群由於數量龐大的優勢顯然更有價值——當產品能夠滿足大多數人的需求時就會帶來產品成本的相對降低,薄利多銷有助於企業迅速占領市場。
然而,當網際網路發展到社交時代之後這些曾經的準則早已被顛覆:社交網路讓關係和口碑傳播的效果急劇放大,同時,專業的意見領袖的意見會更容易帶動大眾人群,正因為如此,羅傑斯提到的“因好奇心而最先購買新產品的創新型用戶”開始變得更加珍貴,對於早期的產品和網站來說,這部分人的價值不僅僅是第一批產品的嘗試者,也往往會決定一個產品能否迅速熱起來的關鍵。甚至有的時候,還會是一個產品從雛形到成熟的重要推動力量。
所以,如何設定、找到,並讓這些天使用戶的價值得到最大的釋放,對於新興的產品正在變得越來越重要。
尋找天使用戶
網際網路領域的創業者大多知道,對於很多網際網路產品來說,找到一群好的“天使用戶”就如同他們邁向成功賺到了第一桶金,然而,挖到這第一桶金卻並不容易。
網站和天使用戶的故事中,Facebook無疑是最為傳奇的一個。大學校園裡那些對交友充滿渴望的大學生們最初的需求就成為了產品不斷改進的依據,由於用戶就在身邊,Facebook能夠在早期及時地得到這些天使用戶的反饋並能夠與之建立其有效的互動,用戶的智慧得以源源不斷湧入到產品的設計中去,從而讓早期Facebook具備了向更廣闊人群輻射的能量。
然而,並不是所有產品都能在最開始都能恰到好處地遇見自己的天使用戶,更何況許多產品在最早期連自己準確定位都不甚清楚,所以對於大多數網際網路產品來說,通過導入朋友或同事的關係,是他們獲取早期用戶的主要手段。
但是,並不是所有通過朋友和同事關係引入的用戶都能成為產品最需要的天使用戶,在一個產品最初的1000名用戶中能夠成為“天使用戶”的也許只有幾十個人。也許這些天使用戶們職業背景不盡相同,但是他們應具備一些共性:對接受新事物有著超出常人的熱情,熟悉產品所相對應的領域,其價值觀與產品的氣質能夠做到基本的吻合;除此之外,如果這些人能夠有一定的行業影響力或是本身與產品團隊比較熟識那就更妙不過了。
實際上,從2011年在國內迅速躥升的社交問答網站“知乎”的發展上,就可以看到天使用戶的巨大作用。對於知乎這樣的問答網站,最初的1000個用戶是奠定產品基調的基石,而知乎也的確是因為這最初的1000個天使用戶而迅速引爆的。
在這1000個人中,有李開復這樣的公眾名人,也有洪波等這樣的網際網路行業超級連結者,還有很多投資圈、媒體圈中社會關係豐富的節點。而帶動這1000人進入知乎的是更早的幾十個人,知乎創始人周源和黃繼新,與最早的那幾十個用戶大都是現實中的朋友、同事等,他們身上有很多共性,比如在各自專業領域都有獨到的見解,對在網路上整理和組織高質量的信息充滿熱忱,樂於與人進行知識和觀點的分享並且都有過從事媒體編輯工作的經歷。某種程度上,這幾十個人也可以被看作整個知乎網站的第一推動力量。
這些人身上的一些共性的特點:比如熱愛知識的整理和分享,對新生事物充滿興趣;自身也處於成長和學習的階段,活躍且有一定影響力等等;再比如大家討論的話題並不局限在某一個人群和固定的領域,交流的時候是一種非常認真的態度,會盡其所能把一件事情講清楚。這些其實都深刻地影響了知乎的氛圍。當然更重要的是知乎最初的一批用戶大都是具備傳播和影響力的人,他們對這個產品的基礎認同,對外部形成了很強的向心力。
天使用戶牽引力
一個產品的早期氛圍一旦形成,就開始有了自己的氣質和性格,這種氣質能夠讓自己區分與別人從而吸引到更多志趣相投的人加入,天使用戶就像一個磁場,吸引新人的加入同時也通過身體力行為新來者示範什麼是這個網站鼓勵的和不贊成的。
對於網站和社區來說,這種氛圍一旦形成便需要逐漸讓它形成規則,天使用戶的行為便成為了早期網站規則(規範)制定的依據,一旦一個網站有了自己或顯性或隱性的規則,它對外就會以一種更加清晰的面孔出現,新來者就會慕名而來帶動網站用戶增長的飛躍。
例如,MG101是一個致力於服務音樂人群的公益組織,服務很多有志於成為音樂製作人或歌手的人群並引導他們實現理想,這個組織之前主要在豆瓣活動。當知乎認真討論問題並且分享的氛圍逐漸形成並越發鮮明地呈現在外人面前時,MG101便發現了與之合作的機會。
在MG101看來,知乎上形成的認真討論並分享的氛圍很適合他們將音樂相關的話題引入進來,達成一種雙贏。MG101認為,音樂行業里是如何運行的很多人並不了解,儘管無數人有著成為歌星或音樂人的夢想,但是對於如何組織一次演唱會,如何邀請國外樂隊這些細節性技巧所知甚少,於是他們就開始在知乎上自發性的組織音樂行業的相關問答,並且利用自己的資源邀請音樂行業中專業人士進入,甚至會將知乎上面有價值的相關問題整理出來利用自己的傳播渠道發布。
在MG101的例子中可以看到,當天使用戶幫助一個網站形成自己的氣質與風格之後,潛在的合作者自然會被這種他所認可的氣質所吸引,與此同時,這些合作者的傳播力會為網站帶來更多志趣相投的優質用戶,這些相對天使用戶數目更大的早期用戶的到來能夠幫助網站完成數據積累的關鍵一環。
但是“朋友找朋友”並不是天使用戶的唯一價值,其最大的價值還在於提供了用戶數據的積累,而這些數據最終會轉化為產品層面的改進,最終可以讓天使用戶創造的氛圍,變成一個產品層面體驗,因為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把一種氛圍固化下來,然後去迎接更大規模的用戶。
例如飯否的CEO和菜頭曾經在騰訊微博做過一個調查,發現騰訊微博上三度以內關係的好友進來之後活躍度是最高的,因為社區內有他的好友關係在裡面,他會對產品產生認同感。反之,三度關係以外的用戶對一個產品(社區)的認同就需要從產品的設計和功能的加強來讓用戶建立認同感。
天使用戶為一個網站(產品)帶來的認同感是一種相對感性和不穩定的,最終還是需要從產品層面的設計來留住更多的用戶。正因如此,天使用戶對一個產品熱愛的最大價值並不僅僅體現在他們的口碑和影響力,而是在於印證出一個產品身上目前最閃光和最需要被發揚的東西。
讓更多的天使用戶愛上你是不夠的,知道他們為什麼愛你最重要。
天使的另一面
天使用戶的行為直接決定了產品的鮮明氣質,但是當10倍以上的早期用戶加入之後,當一個產品為了滿足更多用戶需求而變化,或者根據自身的方向而調整的時候,天使用戶有時候也會成為“魔鬼”。
豆瓣副總裁王守昆在極客公園講解豆瓣電台的時候曾經說:“產品發展到一定階段的時候,也要意識到不能夠被用戶綁架。有些用戶是永遠喜歡新東西的,他們很快會對進入爆發階段的產品失去興趣,同時也會對更多用戶帶來的氛圍變化感到不滿,這時候他們的聲音會變得很尖銳,而產品本身此時要有自己的判斷。”
對於很多網際網路產品來說,天使用戶的退出有時候是不可避免的,一個產品不可能只為一小群人設計,但是很多產品在完成這個轉換的時候會經歷異常的痛苦。比如沒有比一個資深用戶的淡出和負面評價更令產品團隊緊張的了,但有時候,這又是不可避免的必然。
要解決這個痛苦,則必須看到一個產品的成功最後依靠的是一種機制而不是僅僅靠某些人,而每一個用戶最終對產品創造的價值,都在於不斷在完善這種機制。產品要有離開天使用戶去擁抱更多用戶的勇氣,也要有把天使用戶的價值通過某種方式留存在產品之中的能力。
業界一直盛傳一個關於豆瓣的段子:豆瓣的團隊完全可以做到出去旅遊半個月而不用擔心網站運行出現什麼大的問題。
豆瓣能夠做到如此很大程度上依靠他們算法的成熟和卓越的數據挖掘能力。比如豆瓣的推薦排行背後是算法和用戶數據的不斷完善,每一種推薦都依靠一套算法,但是算法的調整卻是依賴用戶數據的積累來完成,要保證這種推薦的足夠精準就需要擁有對用戶數據的足夠積累。
比如每一個豆瓣用戶添加的一本書,寫的一個影評日積月累都會沉澱下來成為豆瓣的資源,也許這些用戶後來沒有當初那么高的頻率登錄豆瓣,但是他們的積累對於網站的價值來說是一種沉澱,如果沒有這些用戶數據的沉澱,再好的算法也只是空中樓閣。
同為經營內容的社區,知乎CEO周源也認為社區要想留住用戶,需要不斷地為用戶提供有價值的東西,成長到一定階段必然要依靠產品層面的不斷改進,而不是僅僅靠關係和某個人群的吸引力。
實際上,天使用戶能很大程度上影響和決定一個產品初期的氛圍,同時這批用戶解決的是數據和資源的積累,沒有這群人不斷的貢獻內容,分享和推薦機制就沒有基礎,通過分享和推薦機制網站的運轉開始逐漸擺脫了對某些特定人的依賴,這等於把他們的價值固化到了產品之中。
表面上看,天使用戶的影響力總有一天會不如當初那么輝煌,但是他們最初形成的氛圍已經融入到產品中去,以一種更持續的方式釋放著價值。也許一個產品(網站)在將來會贏得上千萬的用戶,產品形態也會不斷地演進變化,但是以天使用戶為代表的早期的用戶行為分析永遠都是一個優秀產品前進的大方向。
大部分的天使用戶一定會離去,但是這其實也沒什麼。一個優秀的產品一定有能力讓他們的價值和精神留下來,並不斷發揚光大。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