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環境
景區地理
規劃面積為30平方公里,包括北門景區2平方公里,南門景區5平方公里,中部農業觀光體驗區20餘平方公里。已經維修古鎮10000餘平方米,打造景觀景點100餘處。景區的旅遊資源豐富,“一山兩重天,三谷九飛瀑”是對天仙硐景區最好的寫照。
天仙硐景區位於瀘州市納溪區天仙鎮,緊鄰321國道,距瀘州市區19公里、瀘州機場15公里、納溪城區9公里;地處瀘州交通樞紐的節點區域,集鐵路、公路、水路、航空四位於一體,是川黔渝金三角原生態休閒度假的重要目的地。景區所在的納溪區地處長江經濟帶、成渝經濟圈、中國白酒金三角的疊合部位,擁有5800萬人口的消費市場,旅遊發展區域經濟基礎深厚,旅遊客源市場開拓潛力很大。特別是川黔、川渝高速公路建成通車後,成都、重慶、貴州畢節都在90分鐘到150分鐘的交通輻射半徑內,天仙硐景區將成為都市居民郊遊和節假日觀光休閒的理想出行地。
地質構造
天仙洞風景區地貌地處四川盆地東部,屬四川大把構造單元揚子準地台拗川東陷褶、瀘州褶東的交接結構,其中一個地南北向脊穿過該區,使該地區內地貌為淺、中、深丘的結合體,屬典型的丹霞地貌景觀。天仙鎮屬瀘州市納溪區唯一的岩區鎮,四周都低於該區,使該區呈“凸”字形。風景區最高海拔482米,最低海拔245.1米,相對高差236.9米。景區內土壤以侏羅系的遂寧組、蓬萊鎮 、沙溪廟組質地發育而成的沙垠土、紅色沙頁岩為主。PH值約在5.6-8.0之間,土層深度在40厘米以上,適應各種植物生長。
風景區內白鷺翻飛、竹修林茂、飛瀑高懸、山泉淙淙;山上諸峰相峙、起伏連綿、山勢雄偉、視野開闊、山石千奇百怪;在沿山的岩石上有明代石刻浮雕,造型優美、構圖別致、秀雅飄逸、維妙維肖,堪稱川南石刻藝術精華;並有四川省唯一的反映前清二百多年物價變化情況的物價石刻。
景區基礎設施完善,開通程控電話,設有集餐飲、娛樂、會議、住宿於一體的天仙洞度假村,能滿足遊人多方面有需求;景區內修建了一條縱貫景區長達2700米的旅遊棧道,成為遊客探奇攬勝的一道獨特風景線。旖旎的風光,雄奇的摩岩,歷代名人雅土為之傾倒,常流連忘返,題詩作賦。整個景區集“險、奇、絕、嬌、秀”於一體,是人們旅遊觀光、休閒度假的最佳去處。
氣候特點
天仙洞景區屬於中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四季分明,氣候溫和,冬暖夏涼,雨量充沛,無霜期長生長著楨楠、香樟、紅木等多種名貴樹種,森林覆蓋率高達76%。。年平均氣溫為18.5ºC,夏日最高氣溫28.5ºC,冬季最低氣溫10.5ºC,年平均降水1066.2mm,日照時數年均達14.86小時。
因氣候原因天仙洞風景區動植物資源十分豐富,初步統計達300餘種。其中屬國家保護的珍稀樹種有紅豆杉、珍楠、銀杏、香樟、皂角等十餘種,此外還有成片的經濟林、果園及大片竹海。竹類品種有楠竹、水竹、慈竹、黃竹、西鳳竹、苦竹等。植被覆蓋率達76.8%。有三百餘種動物及昆蟲,其中有珍貴的國家二級保護動物猴面鷹,白鶴、野兔、野雞、翠鳥、喜鵲等是遍山可見。同時也因區內植物資源豐富、人口密度小,過去由於交通不便等原因,基本上與外界成較封閉狀態,對區內生態資源及人文資源保護較好,基本無污染,水質良好,大氣質量非常好。
主要景點
天仙硐景區是省級風景名勝區,集“奇、險、峻、秀”特色於一體。景區內修竹翠茂,飛瀑高懸,諸峰相峙,起伏連綿,幅員32平方公里的天仙硐景區,古剎、古鎮、古道齊聚。青山、綠水、丹崖相連,是旅遊觀光、休閒度假的最佳去處。
景區由於特殊的地理氣候條件,常年雲遮霧繞,空氣清新,保持了良好的生態環境,景區內自然風光旖旎,山水景觀俊秀靈動,有圓潤如故的鼓兒石,該石渾然天成,有指動石,石高約三米,直徑約五米,重足二十噸,巨石底部有一米大小石頭一塊,輕輕以手指一捅或大風吹來,會左右晃動,但數萬年來,依然屹立不倒,令人稱奇,也因此而得名;景區雨量充沛,流水潺潺,僅瀑布就達30餘個,著名的有黃桷灘、喳口岩、響水灘三大瀑布,黃桷灘瀑布分上灘、中灘、下灘,全長一千餘米,呈梯狀疊岩而下,遠觀猶如巨幅白練懸於九天,頗為壯觀;還有銀樁岩、百丈泉等山水景觀,山水相映,風景如畫,讓人留戀往返。
景區主要分為前山、後山和中部農業觀光體驗園區。前山棧道奇峻險秀,有天全古寺、丹霞石壁、銀樁矗岩、鼓兒奇石、十二洞天、摩岩石刻、百丈泉韻、凌雲棧道等主要景點。後山棧道綺麗迷人,兩公里原生態步游道將樂道古鎮、抗戰國小、狀元橋與黃桷灘瀑布、渣口岩瀑布、永寧河連為一體,曾是通往夜郎古國的最便捷途徑,也是諸葛亮“七擒孟獲”的水陸中轉站,沿途林木蔥鬱,山水相連,流嵐鳥趣,曲徑通幽,成為瀘州近郊獨領風騷的天然氧吧。
中部園區有著名的生態茶葉基地、林下養殖基地、十里枇杷長廊和十里梨花長廊、枇杷、茶葉、竹筍、獼猴桃、黃金梨、林下雞、天仙臘肉等生態食品名馳遐邇,是天仙硐旅遊區的特色產品。
天仙洞主景區面積約為32.7平方公里,包括以銀莊岩、鼓兒石、三國棧道、十二洞天、百丈泉、物價碑石刻、天仙洞古剎、山門牌坊、度假村、情侶灘、天仙茶山以及竹海等多處風景被遊客稱為天仙洞世外桃源。從唐大詩人李白“夜發清溪”的感嘆到宋書法家黃庭堅“光影落江流”的千古絕唱;從明朝狀元楊升庵的永寧河之戀到清代狀元駱成鑲走古道,品《天仙綠茶沁宏飄香》,讓無數名士為永寧河畔這塊熱土上的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風土人情......所折服,為後人留下許多傳之久遠的文化藝術魁寶。
歷史文化
景區位於川、滇、黔交界處,是通往古夜郎國的最便捷途徑,歷代梟雄戰將、文人騷客都在此留下了歷史名勝古蹟和故事;丹崖絕壁上的古棧道,為當年三國時期諸葛亮南征時所開闢,全長12公里,寬不足1米,隨山就勢,迂迴蜿蜒,仰可觀流瀑飛泉,俯則見峽谷竹海;被譽為“川南第一漢白玉叢叢林”的天全寺,在隋朝時這裡就是廟宇,後再2000年10月,由成都昭覺寺上至下川法師集資重修,故有智者雲“千年古剎,十年重生,一朝得道,祥光照人。”建於明朝的天仙硐寺,迄今已500多年,其石刻、石塔為川南石刻精品。鎮上現有建於道光六年的禹王宮;由惲代英、肖楚女的學生曾子平所建的抗戰國小,是全國以抗戰命名的唯一一所保存完好的國小。除人文景觀,景區內各種石雕、石刻,年代久遠,工藝精良,具有較高的文化價值;同時民俗文化類型豐富,天仙民歌、船工號子、班打獅子等不僅具有較強的觀賞價值,更是獨具地方特色“非物質文化遺產”。
天仙硐除了優美的景色外,還有很多悠久的歷史,樂道後山曾是川南遊擊隊戰鬥和生活的陣地,2014年正在拍攝的電視劇“第一縱隊”,無論是在拍攝過程中和拍攝結束後,也都是景區的一大亮點。
上世紀四十年代,景區前山和後山都是征糧繳匪的戰場,當時作戰的“壕溝”至今仍在。
另外,除了天仙硐後山的諸多景點,別忘了再到前山去看看“天仙物價碑”。位於天仙風景區棧道石壁的天仙物價碑,記錄了清朝順治十年(1653)至光緒十三年(1887)234年物價在天道變換、人世滄桑中的大起大落。實際上,碑文所表達的本意不是記錄物價的變化,而是記錄世道因“盛”、“衰”帶來的“窮極生惡”、“泰則生平”的寓意。
還有十二洞化學兵武器庫。“中國學兵總隊”從1939年進駐納溪,1947年撤離,歷時8年之久,這是中國的首支化學兵部隊。化學兵武器庫就位於天仙景區前山的十二洞,洞內刻有“兵工署第一工程處建”的字樣。許多要人都曾視察過這個部隊和這個秘密武器庫。
旅遊指南
景區建設
項目建設 12畝遊客中心開門迎客
天仙硐整個景區地勢險峻,經專家現場勘查,相關部門在後山選址12畝修建了遊客中心。遊客中心內設有影視廳、接待大廳、醫務室、導遊休息室、遊客休息區、電子沙盤展區、購物點等等,市民可在此享受到全方位的服務。
據了解,市民除了可在此購買到納溪的特色產品,如市級非遺的打古手功苕粉、渠壩豆腐乾、龍車桂花酒等等。此外,市民還可以欣賞到極具特色的納溪民歌、班打獅子、牛牛燈、花船等文藝表演的影象視頻。
美食
地道美食 土雞+臘肉+豆花飯
到了天仙硐,你一定不要錯過那裡農家樂的地道農家美食。如果你到的時間合適,你還可以看到農家樂的老闆親自到地裡面去摘回蔬菜,現摘現炒。同時,農家餵養的土雞、農家臘肉、豆花飯,全是地道農家美食,親身體驗一回巴蜀古村的地道美食,一定會讓你覺得不虛此行。
另外,如果你想在天仙硐住宿,山頂上有天仙泉度假酒店、山水驛站等大型餐飲酒店,亦可接待團隊遊客。
交通
乘車:市內公車直達景區
市民可乘坐27路公車前往天仙硐,27路公車起點站位於瀘州城南的藍田客運站。瀘州市內乘客需在市內乘坐納溪方向的公車,如166路、158路、29路、255路等在藍田客運站下車轉乘27路公車。
如果要到天仙硐後山,可在位於瀘州納溪藍安路盡頭的安富橋客運站,乘坐納溪到護國的城鎮公交,在渠壩橋下車,步行進山。
另外從納溪城區到天仙硐後山遊客中心的公交線路已經規劃完畢。
自駕:納黔高速渠壩下高速
從成都方向到天仙硐的遊客,可以從成渝高速、成自瀘高速轉隆納高速、納黔高速,到達渠壩高速路出口下高速, 就可到達天仙硐後山(南門)的遊客中心。
而從重慶方向到天仙硐的遊客,可以從渝瀘高速在納溪白鶴林立交橋轉納黔高速,渠壩高速路出口下高速,依然沿著321國道,通過渠壩橋,就可到達天仙硐
從宜賓方向到天仙硐的遊客,可以從宜瀘高速在納溪白鶴林立交橋轉納黔高速,也是在渠壩高速路出口下高速,沿著321國道,經過渠壩鎮,即可到達天仙硐、
如果瀘州近郊的遊客要自駕車到天仙硐旅遊景區,可經藍安路(二級路)到達納溪,經安富橋沿著321國道到達天仙鎮,即可到達天仙硐旅遊景區北門(前山)。而如果你想要先從南門(後山)開始遊玩,可繼續沿321國道往護國鎮方向前行11公里,即可到達渠壩橋,過橋以後將直通遊客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