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仙子·走馬探花花發未》是宋代文學家蘇軾所作的一首詞,約作於宋神宗熙寧六年(1073年)十月。上片寫尋花,以喻張先千方百計物色美妾。下片寫面對花,說明張先買妾如願以償,而其妾則很可悲。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天仙子·走馬探花花發未
- 創作年代:北宋
- 作品出處:《全宋詞》
- 文學體裁:詞
- 作者:蘇軾
- 詞牌名:天仙子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字詞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文學鑑賞,名家評論,作者介紹,
作品原文
天仙子①
走馬探花花發未。人與化工俱不易②。千回來繞百回看,蜂作婢,鶯為使。穀雨清明空屈指③。
白髮盧郎情未已④。一夜翦刀收玉蕊⑤。尊前還對斷腸紅⑥。人有淚,花無意。明日酒醒應滿地⑦。
注釋譯文
字詞注釋
①天仙子:詞牌名。唐教坊舞曲。
②化工:天工。指大自然的創造。這裡指及時開放的鮮花。
③穀雨:二十四節氣之一,在清明之後。時當陰曆三月,是牡丹花開的節候。
④白髮盧郎:唐校書郎盧某妻崔氏《述懷》詩:“不怨盧郎年紀大,不怨盧郎官職卑。自恨妾身生較晚,不及盧郎年少時。”《全唐詩》題下註:“校書娶崔時年已暮,崔微有懾色,賦詩述懷。”
⑤剪刀收玉蕊:以剪刀剪枝喻張先老年娶妾。
⑥斷腸紅:斷腸花。此處借喻張先所娶之妾。
⑦明日酒醒應滿地:可能從張先《天仙子·水調數聲持酒聽》詞末句“明日落紅應滿徑”變化而來。滿地,指落花遍地。
白話譯文
乘著奔跑的馬來看花開了沒有,人和天地迫切地等待花開不容易,打發蜂婢鶯使千方百計、不厭其煩的來回探看,人們扳手指計算,再過幾天到清明、穀雨時就該看見花了,但到時候仍看不見花呢?
盧郎到了老年還多情,一夜之間就用剪刀把剛開的花減掉,在酒宴前還要面對著斷腸花,人會流淚,花也不想被人摘去,到了第二天酒醒的時候就會看見花已經落了一地。
創作背景
張先是北宋詞壇名家,亦富詩才。晚年與通判杭州的蘇軾有交往。蘇軾得知張先到了晚年買妾一事,蘇軾作本詞則用盧郎故事諷刺張先晚年買妾。蘇軾《詩集》卷十一有詩《張子野年八十五,尚聞買妾,述古令作詩》一首,用張子野的故事諷刺張先晚年買妾,詩編在宋神宗熙寧六年(1073年)十月,本詞應當與詩作於同時。
作品鑑賞
文學鑑賞
上片寫尋花,以喻張先千方百計物色美妾。詞中作者純用比興,沒有用一字道破張先物色美妾這件事實。那個“走馬採花”者,即指積極物色美妾人選的張先。“千回來繞百回看,蜂作婢。鶯為使”。則寫張先的千方百計與不厭其煩。這些比喻性的敘寫,很有些漫畫化,帶有某種諷刺意味。此外,說出“人與化工俱不易”這樣的冷唆語,對“穀雨清明”這種花開時節,又說是“空屈指”,清明、穀雨時本來是鮮花盛開的時候,然而這個季節卻看不到花,體現了作者這一現象的惋惜之情,其中也不無譏嘲的成分。人的“不易”,表現於“走馬”來探,在“屈指”計算哪天是清明和穀雨。化工的“不易”,表現於打發蜂婢鶯使千繞百看。這裡置“穀雨”於“清明”之前,是為了適應詞的平仄規律,《天仙子》第六句的前四字必須是先兩個仄聲、後兩個平聲;“穀雨”是仄聲,“清明”是平聲,所以說“穀雨清明”而不說“清明穀雨”。
下片寫面對花,說明張先買妾如願以償,而其妾則很可悲。在寫法上也略有變化,除了比喻之外,還用了典故。以“白髮盧郎”這一典故暗寫張先老年娶妾,實在貼切不過。“情未已”三字,是貫穿全詞的線索,它與“白髮”形成對照,同樣暗寓譏諷之意。“一夜剪刀收玉蕊”一句,緊承前句,固然寫出張先買妾如願之事,也暗含作者對鮮花受摧折的惋惜。以下用“斷腸紅”、“人有淚”、“花無意”等意象,略帶悲劇色彩,似乎更鮮明地表現了作者對受害女子的深切同情,客觀上也多少增強了對封建制度下不相稱的婚姻的諷刺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