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人之月》是連載於晉江文學城的網路小說,作者是Lansiony未。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天人之月
- 作者:Lansiony未
- 小說類型:架空歷史
- 連載狀態:連載中
- 連載平台:晉江文學城
《天人之月》是連載於晉江文學城的網路小說,作者是Lansiony未。
《天人之月》是連載於晉江文學城的網路小說,作者是Lansiony未。內容簡介相遇之初,便成命定。 即使,殺伐決斷 即使,手染鮮血 即使,即使,他不愛她 兩個人的愛情……...
《天人之際》為《中國傳統文化經典語錄》的第一冊。《天人之際》,編撰者是陝西師範大學政治經濟學院許寧副教授和碩士研究生郭榮芳。天人關係是中國古代哲學的基本問題之一。中國學術文化中對於“天人之際”的艱苦探索,成為探討個體生命價值及其與自然及社會聯結的理論基石。“天人之際”不僅包括“天人合一”的觀念。而...
《天人之緣:半人半天》是2015年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內容簡介 《天人之緣 半人半天》主要討論的是人生話題、做人問題,主題相對集中,內容也多少涉及天道與人道、天理與人慾這樣的天人之緣,剛好也是三個板塊。一個板塊著重於人生現象的辯證思考,認為人生就是一個矛盾運動過程,人總是在矛盾中艱難抉擇,...
《天人之約》是連載於縱橫中文網的一部奇幻玄幻類網路小說,作者是單眼看。內容簡介 英靈在煉獄中哭泣,惡魔在王座前狂歌。歷史的車輪碾碎了多少錚錚鐵骨?歲月的墳冢埋葬了多少聖賢的嘆息?天道無情,轉動命運之輪。命運之輪,演繹輪迴之謎。輪迴盡頭,死神正在凝視……作者簡介 單眼看是縱橫中文網作家。代表作有《...
《天人之際》是2005年人民出版社出版發行的圖書,作者是張世英。內容簡介 作者認為人對世界萬物的基本態度關係有兩種,一是主客二分。一是天人合一(指主客不分,物我交融)。中國傳統哲學以天人合一為主導,西方傳統哲學以主客二分為主導。本書以此為綱,論述了中西哲學的發展線索和各自的一系列特徵,把中西哲學的...
《天人之思》是2007年1月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蔣凡。內容介紹 作為群經之首的《周易》,是中華思想、文化的基石。在這個龐大的象徵體系之中,包籠著我們民族的思想與智慧,蘊涵著天人之際的妙諦。對《周易》象徵文化的解讀,可以走進我們民族思想文化的深處,在那裡領悟磅礴而又深湛的人文精神,它對天人...
天人之辨 《天人之辨》是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張立文。
《天人之學》是2014年學習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張豈之、夏紹熙。圖書目錄 壹天人之學的產生與理論基礎 零零壹 節 天人之學的產生 零零貳 第二節 天人之學的理論基礎 零零柒 貳 天人之學的豐富和發展 零叄玖 節 天人之學的不斷豐富 零肆零 第二節 天人之學的多元化發展 零捌零 叄 天人之學帶來的啟示...
《漢書·董仲舒傳》曰:"天人之征,古今之道也。孔子作春秋,上揆之天道,下質諸人情,參之於古,考之於今。"《素問·氣交變大論》曰:"善言天者,必應於人。善言古者,必驗於今。善言氣者,必彰於物。善言應者,因天地之化。善言化言變者,通神明之理。"在中國古代哲學中,天人與古今總連在一起,...
《天人之道》是2015年6月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中國國學文化藝術中心、劉東超。內容簡介 天人之道是國人理解世界最為重要的框架和命題。古人既注意到天人之間相通相融的關係,也注意到天人之間相分相異的關係;既注意到天地對人的先在性和生髮作用,也注意到人對天地的改造和影響。其中,先賢們非常...
《論天人之際》是2014年中華書局出版的圖書,作者是余英時。內容簡介 《論天人之際》主要在探討中國思想的一個主要特色,大致以“天”代表超越世界,以“人”代表現實世界。這兩個世界在“軸心突破”以前已存在,但兩者之間的關係則因“突破”而發生了重要變化。這是余英時先生自稱為“收官之作”的重要作品。余英時...
《天人之際》是葛劍雄所著書籍,由九州出版社出版。內容簡介 葛劍雄先生是歷史學者,其視野涵蓋中外、跨越古今。本書中他回憶往事,書寫歷史變遷,探討語言文化,甚至直論時人時事,無不站在歷史與現實的時空軸上,微言大義,智慧動人。其獨到的眼光與深切的關懷同時兼具,優美的文筆與深刻的思想融於一爐。作者簡介 ...
《天人之上》是一部仙俠類型網路小說,作者是夏蟲妄語。內容簡介 大禹分九州,築九鼎,定蠻荒,終結了神州大陸的無盡洪荒歲月。周武王帶領群雄推翻紂王,下達誅妖令,致使九州內再無群妖亂舞。但是天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數萬年的和平歲月已經漸漸消失,隨著周皇室的沒落,各大諸侯國相繼稱霸,九州開始動盪不安。然...
秋分夕月是迎月,月是太陰之精,秋分日還有天人會月的說法。萬物春分而生,秋分而成,也就是一個生長周期的結束。但《周禮》中沒有迎月儀式的詳細記載。“夕月”應該是中秋崇拜的基礎,也就是說,中秋崇拜基礎是膜拜太陰之精,隨陰尊陰。因為從這一天起,陰氣將左右天地萬物,直到來年春分陽氣重新突地而出。...
簫中劍以天之焱、天之灩、天人之憫、鬼螢(吸取了六禍蒼龍的禍龍之源)四口天之神器,加上冷灩的天鐵之身,以黑夷族聖樹陰木燃起熊熊陰火,加上月漩渦的血狼之血,宵的凍寒之氣催動,以及簫中劍自身修為,在天火爐中鍛鑄而成。清澈透明的圓形握柄,劍身清澈明晰隱含聖光,佐以梵文刻痕為飾,顯示涅槃莊聖氣息...
恩敷三界,化被天人;大悲大願,大聖大慈。月府太陰,結璘皇君,寶光幽照如來,妙果素月天尊。至心皈命禮。廣寒至聖,紫光上真。主北極之陰闕,掌人生之魄體。明分長短,致吉凶有缺有圓;顯示災祥,降禍福無差無忒。巡遊不住,玉兔週遊於九道;輝照無窮,素魄全擊於行方。凡承運照,實荷生成。大悲大願...
2019年10月被評為復旦大學優秀集體。2019年11月再度被評為復旦大學五星級社團。大型講座 2007年5月17日:《太陽活動與空間天氣》2007年5月29日:《月球探測》(卞毓麟)2007年6月5日:《天文學概貌與現狀及其基本知識》(陳力)2008年4月17日:《天人之際:中國古代的天文學》(孫小淳)2008年5月13日:《從...
“天人之際”與“仁愛”“適度”思想及適用範圍的擴大——從人間倫理到生態倫理 “和”的原理和價值 公私之辨 漢代“人性不平等論”的成立 明清之際“私”觀念的興起及其社會史關聯 現代新儒學的視域限制 20世紀末“中國”的“儒學觀”——類型、範式和方法 後記 叢書信息 國學論叢 (共9冊), 這套叢書還有 ...
如《無量壽經》卷下(大正12·275b)︰‘佛為法王,尊超眾聖,普為一切天人之師,隨心所願皆令得道。’《法華經》〈譬喻品〉(大正9·15b)︰‘我為法王,於法自在,安隱眾生,故現於世。此外,法王也用來稱呼菩薩,如《大寶積經》卷九〈密跡力士會〉(大正11·50c)︰‘菩薩有四事名曰法王。何謂為四...
天人之際,於茲則行。’明矣哉!”。禹娶塗山氏族一女子,謂之女嬌。取辛壬癸甲,禹行。十月,女嬌生子啟。啟生不見父,晝夕呱呱啼泣。史載 《呂氏春秋音初篇》記載禹時塗山氏之女唱“候人兮猗”,這是有史可記的中國第一首情詩。等候人的是女嬌,被候的就是大名鼎鼎的治水英雄大禹。娶於塗山。辛壬癸甲...
下彎成“⌒”狀者謂“俯月”;在穿旁側立如者稱“斜月”。一般一錢一月,亦有“雙月”,唐開元通寶穿孔上下左右更有“四月”者,變化不一。古代寓意紋樣 中國傳統吉祥圖案的設計把自然現象人格化、理想化、計會化,使天人關係成為倫理、道德、審美的演繹,運用寓意、諧音、象徵等手法,創造出圖形與吉祥寓意結合的...
時維九月,序屬(zhǔ)三秋:指當時正是深秋九月。維,語氣詞。序,時序(春夏秋冬)。屬,適值。三秋,秋季,這裡指秋天的第三個月,即九月。儼驂(cān)騑(fēi)於上路:駕著車在高高的道路上(前行)。儼:使整齊,整治。驂騑,駕車的馬。上,高。臨帝子之長洲,得天人之舊館:意思是說到滕王閣來...
天人之際。宗教攸資。聽神蔑民。群治以衰。舉人代天。教又不可。釋景猶回。皆有負荷。譯教辟第十二。夫惟知難。學乃殆庶。厲於三科。曰 閒著。 以觀法。閒乃窮因。習著知化。乃凝於神。譯繕性第十三。一神兩化。大德曰生。咨此生理。群義以明。群實大生。而生之織。欲觀拓都。視此么匿。譯憲...
【煙遲】:移花宮少主。天人之姿、瀟灑出塵,翩翩風采的絕世美少年,自小由兩位宮主養大,傳授卓越武功。為人虛懷若谷、寬容豁達,且智勇兼備,令武林中人嘆服。【蘇沐青】:移花宮頂尖高手,風姿綽約、英氣逼人的俠女風骨,江湖人稱瓊英夫人,掌守移花宮禁地飛鷹地宮。與前峨眉派弟子,“霓裳動”創始人徐妙真、“飛...
一、天人之辯:“方之外”與“方之內”二、天人關係:“不相及”、“不相勝”三、天與心:“天府”與“靈府”第二節 唯道集虛 一、“若有真宰”二、道與氣:“虛”與“通”三、道與心:“心齋”與“坐忘”第三節 其德甚真 一、“德不形”二、德與命:“□不得已以養中”三、德與心:“真”...
中國算命之術及天人合一的思想,在兩漢最盛。而劉秀更帶頭推動,極力宣揚“讖緯”之學。“讖”,就是“圖讖”;“緯”,是指那些依託古代經典而專講陰陽五行,吉凶符瑞的書籍。讖緯之學固然是自西漢後期以來社會上流行的一種思潮,但與統治者的需要也是直接相關的。劉秀把讖緯作為一種重要的統治工具,甚至頒布詔書...
輝夜姬之所以這樣刁難他們,一方面是因為她自知是月亮上的天人,不能與凡人結合;二來是因為她打從心裡鄙視著地上人,也許她自己並不感覺到,但身為天人的她確確實實存在這種思想。在和養父造麻呂的對答中,她就明確指出“這些人都是多么庸俗呀!”而車持皇子帶來玉枝時這種情緒就表露地更明顯了。她悶悶不樂地...
《心學之思》是2009年8月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楊國榮。本書從理論層面對心學內在的哲學意蘊作了深入分析,具體闡釋了心學中心體與性體、本體與工夫、言說與存在、德性與規範、存在與境界以及心物之辯與天人之際等重要理論問題,並探討了其中蘊含的哲學意義。內容簡介 《心學之思:王陽明哲學的闡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