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鼓涼傘

大鼓涼傘

大鼓涼傘流傳於福建漳州薌城、龍文、角美、龍海一帶的地方傳統舞蹈。它起源於明嘉靖年間抗倭名將戚繼光的軍隊歡慶勝利時跳的一種群舞。場面壯觀,氣勢恢弘。表演時,領頭打大鼓的小伙子邊大鼓邊變換舞姿,動作矯健瀟灑。一群小伙子在大鼓引導下,隨著節拍邊舞邊有節奏地敲打著小鼓,粗獷豪放。少女們則舞動著造型別致的涼傘,踩著鼓點,翩翩起舞。尤其有趣的是在青年男女中,穿插著一對逗樂的老頭和打俏的老太婆,動作滑稽詼諧,令人捧腹。每逢傳統節日或喜慶盛事,都可看到這種獨特的舞蹈,如果有幸,便可大飽眼福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大鼓涼傘
  • 外文名:daguliangsan
  • 類型:民間傳統舞蹈
  • 舞隊人數:8至12對,或二三十對
  • 流傳於:漳州
  • 起源:戚繼光軍隊歡慶勝利時跳的群舞
表演方式,文化內涵,代表,評價,

表演方式

一般舞隊人數8至12對,或二三十對。男演員身著武士古裝,胸掛大鼓,鼓手雙手握鼓槌,步伐整齊地在鼓的兩面互動敲打。女演員身著小旦裝,頭梳雙髻,雙手執彩傘,表演時傘罩配合步伐的跳躍,上下旋轉飄動。舞蹈形式變化多樣,有繞鼓、軟鼓、咬鼓、蹈鼓、擂鼓、大小門、穿花、自轉對跳、翻車輪、觀山靜止、蓮花轉、龍吐須、昭君出塞等20多種表演形式。舞隊隨著鼓樂節奏,三進三退,循環而進,舞姿威武,粗放強勁,節奏鮮明,具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中國傳統民間舞蹈。流行於中國福建漳州府(今漳州市全部,龍巖市新羅區漳平市)。傳說明代末年已有這種舞蹈。舞者男的古代武士打扮,胸前固定綁緊一面大鼓。鼓身長約40厘米,鼓面直徑約35厘米。雙手握鼓槌。女的戲曲小旦妝扮,雙手握一長柄涼傘,傘上繡有龍鳳花卉,傘邊垂穗,隨風飄擺。通常是一鼓配一傘,也有兩鼓配一傘的,個別地區也有鼓傘分開單獨表演的。集體表演時有2鼓、4鼓、8鼓、16鼓等,鼓越多越壯觀,但以4鼓最常見。動作有斗鼓、翻鼓、擂鼓、繞鼓、踏鼓等;隊形有觀山式、蓮花轉、龍吐須等。舞蹈節奏以拍為多,舞蹈程式以雙人交錯對舞為主。高潮時鼓點加快並帶有較高的技巧性動作,如舞傘者可跳到擊鼓人胸前的上舞傘。

文化內涵

它的出場總是與陽光有關,你很難想像雨中的大鼓如何敲打,事實上在雨中,大鼓將因為雨的浸泡而發出沉悶的聲響,那簡直不是人的耳朵所願享受的。另一個事實是,經雨浸泡的大鼓風乾曬乾後將開裂脹皮也就意味著它不能繼續存活了,主人們即使有那份揮霍的豪情也該不會有這個殘忍的勇氣讓他們心愛的大鼓在雨中服役吧?因此,我沒有見過雨中的大鼓涼傘表演我由此認定:它的出場總是與陽光有關。
除了陽光,它的出場還與歡樂喜慶的日子緊密跟隨,這其中,春節和元宵是它的最愛。它似乎聰明而有靈性因為它懂得人情世故,知道春節和元宵是一年中的兩個大節日,在這兩個大節日裡,人們所有的煩惱和不快都必須假裝沒有或掩藏起來而呈現出一派歌舞昇平的吉祥如意。於是,它來助興了——
幾組正當年華的青年男女構成一個方陣,他們身著鮮艷的絲綢布料製成的民族服裝,足蹬平底布鞋,在鏗鏘有力節奏感強烈的鼓聲中,男青年邊舞邊擊打胸前背著的大鼓,女青年則手持彩傘,應和著鼓聲和男青年一邊對舞一邊旋轉彩傘,一派絢爛的塵世之歡。
正是這歡樂感染了圍觀觀賞的民眾,和我。我很迅速地閃現出了張愛玲姐姐的名言“生命是一襲華美的袍”,後面的句子我們暫且不管,生命,在這樣的時刻確實是一襲華美的袍,儘管我一直認為只有苦難才是深刻的我也不得不承認,某些時刻,喧鬧的鼓聲製造出的效果也頗具擾亂人心的迷醉力量,我憶起每年春晚零點鐘聲撞響時,電視上的歡呼聲伴隨著全城鞭炮、煙火齊鳴,那一瞬間,我總是激動得眼眶濕潤,塵世在這一刻如此繁華讓人依戀。我家鄉的大鼓涼傘就有如此讓人時時回歸春晚的喜慶本領,它誇張明媚的服飾鞋帽,它毫無遮攔的大喊大叫,它春情蕩漾的男女對舞,總是讓圍觀者如我產生“人世美妙,不得離去”的自醒。
依照我家鄉的民俗讀本,大鼓涼傘起源於明朝,與一個叫戚繼光的將軍有關。故事的發生是這樣的,話說當年戚繼光將軍率軍入閩平倭,採用奇襲戰術大獲全勝,我漳州百姓歡喜若狂,自發在街頭擊鼓舞蹈歡迎得勝的三軍將士。戚繼光看到擊鼓者汗流浹背,便令將士為舞蹈者撐傘,撐傘者不知不覺隨著鼓聲也翩翩起舞起來,後來這種舞蹈便演化為男女對舞,流傳至今。這種事關名人軼事的傳聞在祖國各地屢見不鮮,我們依然還是樂呵呵地信其有。綜合本大鼓涼傘來源,我以為它至少體現了如下幾個暗含的旨意:1、人民很早就參與了抗日戰爭,雖然具體抗日的是戚繼光將軍率領的將士,但很難說這裡面就沒有當地招募的我家鄉人民,就算沒有,我家鄉人民至少也組織了歡迎凱旋而歸的將士的隊伍,也算是為抗日盡了一份心意;2、人民很早就懂得遵循毛主席“軍民團結如一人,試看天下誰能敵”的指示,他們自發地走上街頭,敲打著沒有經過中央音樂學院教授的大鼓,腳踩著沒有經過中央舞蹈學院培訓的步子,懷揣著熱愛打敗小日本鬼子的戚家軍的拳拳之心,表達著自己愛戴子弟兵的深情厚誼並順便發展出了“大鼓涼傘”這一流傳至今的著名民俗表演。

代表

閩南師範大學大鼓涼傘
閩南師範大學大鼓涼傘隊成立於2009年。一項古老的傳統讓大學生們來演繹,給漳州這個古老的民間文藝形式注入了更多的文化成分,讓傳統的文化煥發出了新的更加強大的生命力。 校團委書記朱百里、編導鄭裕玲副教授組建的表演隊伍,在其成立以後的三年里,有著輝煌的表演經歷。
市運會《鼓舞飛揚》市運會《鼓舞飛揚》
·叱吒漳州第十一屆運動會開幕式
2009年9月22日晚漳州市第十一屆“漳龍杯”運動會開幕式在閩南師範大學西區運動場隆重舉行。
閩南師大·大鼓涼傘隊與駐漳73131部隊威風鑼鼓隊一起表演了獨具閩南特色的節目——“鼓舞飛揚”作為開場首選節目的鼓舞飛揚,很快就將開幕式氣氛推向高潮。表演隊員們在振奮人心的樂聲中迅速形成表演方陣,和著隆隆鼓聲,不斷變換隊形,傘鼓流韻,美輪美奐,獲得全場觀眾的歡呼喝彩,表演獲得圓滿成功。最後,以“2009”和“60”的編排隊形結束演出,蘊含“2009年·祖國·60華誕”之寓意!場面氣勢恢宏、催人奮進!
·助陣福建省第十四屆運動會閉幕式
2010年10月,閩南師範大學團委閩南文化社團大鼓涼傘隊排練的“鼓舞飛揚”作為下一屆東道主漳州市參演節目,赴莆田參加省第十四屆運動會閉幕式。
大鼓涼傘
“鼓舞飛揚”,以磅礴的氣勢,精彩的表演,在閉幕式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在流光溢彩的舞台上,伴隨著音樂的節奏,153名演員,排列錯落有致,昂然挺立。男生手持鼓槌,鼓聲陣陣,舞姿粗獷豪放,動作矯健瀟灑;女生手持涼傘,腳踏樂點,翩翩起舞,花傘流韻。隊伍變換有序,整齊劃一。演出畫面配合唐中期陳元光父子開漳歷史背景及漳州發展歷程的LED解說,共同演繹了漳州博大深厚的歷史文化積澱。富有藝術震撼力的表演,贏得現場觀眾的陣陣掌聲。
參加台海兩岸“海峽論壇”
2011年6月,閩南師範大學大鼓涼傘隊,莘莘學子為兩岸論壇交流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表演結束後:許多台灣朋友說大鼓涼傘台灣也有,但是像大陸這種宏大的表演形式,他們還是頭一次見到,讓他們很震撼。這次是他們第三次公開演出,大鼓涼傘隊向台灣同胞們展現閩台文化的一脈相承。
大鼓涼傘

評價

大鼓涼傘以其粗獷熱烈的鼓聲艷傘震撼人心,又以其陽剛柔美的男女對舞打動人心,更因其悠遠久長的歷史沿襲安慰人心,在舞蹈界它有“活化石”的美稱,在閩南“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隊伍里也有它信心百倍的身影。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