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鎮簡介
大黃溝鄉位於東經117°26′11″~117°28′07″,北緯35°36′26″~35°41′14″。地處泗水縣東北部,面積51.9平方千米。東與泉林鎮毗連,西與星村鎮接壤,南與苗館鎮為鄰,北與新泰石萊鎮交界。人民政府駐大黃溝村,電話區號0537,郵政編碼273211。西至泗水縣城17
千米。
全鄉總面積51.9平方公里,轄22個行政村,26個自然村,總人口2.6萬人,耕地面積2.6萬畝。是市委、市政府評為首批三個信用鄉鎮之一,被省命名為“蓮藕特色產業示範區”,省優勢農產品生產示範基地。泗河源濕地為省級濕地公園。
大黃溝鄉歷史悠久,文化燦爛,人傑地靈。據史料記載,上古時期,人類始主伏羲氏、舜、鯀等即在這裡繁衍生息。
並在崇義一帶設崇(崇邑)國,創造出古代文明。大黃溝鄉水資源豐富,全鄉水域面積10634.1畝,占總土地面積的13.9%,境內有中型水庫(華村水庫)一座,總庫容6825萬立方米,流域面積129平方公里。
沿革
該鄉以大黃溝村得名。大黃溝村宋代建村,原名黃溝,引黃溝河得名。明朝中葉,村南建一新村,取名小黃溝,該村改稱大黃溝。民初屬義安鄉。1930年屬第六區。
1948年置黃溝區。1950年改黃溝區為第七區。1952年歸第六區轄。 1955年為黃溝區,同年歸星村區,1956年為黃溝鄉,1958年為宏偉公社,1961年改星村區,1962年為公社,1984年改區,1986年為大黃溝鄉。
1996年,面積52平方千米,人口2.5萬人,轄大黃溝、鳳凰莊、邢家屋、東陳家莊、百家旺、兩泉溝、石侖、演馬坡、小黃溝、東莊、北莊、南莊、東崇義、西崇義、利新莊、城子頂、東華、北華、南華、西華、東棗山峪、西棗山峪、南崇義23個行政村。
自然環境
鄉境內北部為低山丘陵區,南部為河谷平原。海拔最高點為440. 70米,最低點116.7米。全鄉有耕地2.6萬畝,占全鄉土地總面積的33%。農業人口24.8萬人,人均耕地1.05畝,水域面積10634.1畝,占總土地面積的13.9%。南部平原區地下水較為豐富。
境內土壤性態複雜,共分3個土類,7個亞類,8個土屬,18個土種。棕壤土是全鄉的主要土類,土壤淺薄,耕性差,易旱,褐土為第二大類,土壤耕性較差,易旱,保肥力差,易流失,第三大類為黑褐土,土壤耕性良好,耐旱,土層較厚,土質肥沃,水土保持性良好。
植被主要是落葉喬木和灌木,林木覆蓋率是26%。境內野生植物有野生大豆、高粱等。野生灌木類有酸棗、枸杞、車梨、杜鵑、葛藤、棠梨等。野草類有狗尾草、馬絆草、驢絲草、翻白草、茅草、蘆葦、灰菜、蒲公英、苦草、馬齒莧、蒺藜、三棱草等。境內礦物資源主要有瓷土、石英石,分布在石坌、兩泉村一帶,儲量少,開採價值不大。鋁釩土、鐵礦石主要分布在北莊、西棗、東棗一帶。
大黃溝鄉水資源豐富,有華村水庫一座,為泗水縣僅有的3座中型水庫之一,流域面積129平方公里,總庫容6825萬立方米,水域面積4000畝水面,設計灌溉面積8.6萬畝,實灌溉面積4.5萬畝。1958-1960年建成華村水庫,用工347萬個,華村灌區1956年修建,境內乾渠長度4公里,有斗門4個,支渠2條,灌溉面積4000畝,受益村莊7個,受益人口9007人。
北莊灌區乾渠長5200米,支渠4條,灌溉面積2000畝,受益村莊3個,人口3740人。全鄉有機電井52眼,配套34眼,井灌面積2129畝,提水站24處,提灌面積6728畝。華村水庫水面寬闊,映泓聚碧,波光粼粼,映月當空,波搖碎銀,風送清爽,遠山近村,蒙朦朧朧,若泛舟水上,或垂釣岸邊,頓有怡然自得之感,此“華渚曉月”為泗水十景之一。
鄉內有小(二)水庫2個,分別是石坌水庫和兩泉水庫。境內有3條河流,分別為黃溝河、金線河、石豬河。黃溝河是泗河上游較大支流,發源於新泰市石萊官莊北約2公里的火石谷堆,全長26.5公里,流域面積167.5平方公里,從新泰石萊納入趙溝河谷,趨向西南,至東西劉保進入泗水縣境內,經華村水庫、大黃溝村,在小黃溝村東南以30°角匯入泗河,上游共有支流29條。
其中:較大支流金線河在愚公渡槽下游匯入黃金河。黃金河是華村水庫的唯一泄洪通道。(黃溝河的上游為第四系沖積覆蓋物,土壤以粉沙土、砂壤土為主,下部為紅砂岩層。黃金河流域的地形特點為北高南低,河床較陡,且彎道教多,屬典型山區河道,原短流急,產流迅速,洪峰集中。下游又淤積嚴重,嚴重影響行洪。華村水庫的防洪預案是250立方米的安全泄洪量。)
轄區內有大小山頭32個,境內有三座山,主要是黃山寨440米、小安山256.2米、伏羲山。其中黃山寨為最高山,最高峰440米,位於石坌村,黃山寨山脊是泗水縣與石萊鎮的邊界,其山頂綿延幾公里,山勢南部險峻,北部緩落,山頂仍保存有完整的氏族部落山寨城防布局,山頂有一溶洞,溶洞內曲折迂迴,奇險難探。
溶洞口比較小,只能容一個人彎身下去,但下去後別有一番洞天,岩洞下洞中有洞,洞內有石林疊立、烏龜把門、嫦娥奔月等景觀。兩層洞穴一旋轉而連線,洞內片狀鐘乳石較多,敲之發聲,可彈奏簡單的樂曲。石箏、石柱林立,多呈寶塔狀,洞內石帷幕、石柱、石筍、石蓮、石冰等景觀晶瑩剔透,多姿多彩,美不勝收。
由於實行了嚴格的公益林保護,植被有了明顯回復,有杏葉參、丹參、旱榆、野菊花、驚疙瘩、野荷首烏、臭蝽、金銀花、野葡萄、野酸棗、杏葉參、丹參等藥材和植物資源。伏羲山和小安山都通過返租倒包、租賃等明確了所有權,伏羲山現開發有100畝的肉兔養殖場和100畝的科技茶園,小安山上租賃了10畝地建有孔雀養殖場,並在山上栽植了龍尾柏、側柏、花椒、核桃、杏、桃等各種經濟綠化樹木。
歷史文化
據史料記載,上古時期,人類始祖伏羲氏、舜、鯀等即在這裡繁衍生息,並在崇義一帶設崇(崇邑)國。今泗水縣城東大黃溝鄉城子頂村一帶就是夏的崇國故址——垞(音察,小土山)城。卞明王的兒子鯀、孫子禹不姓卞,而姓崇,子稱崇伯鯀、孫稱崇禹,這是因為他們被封在崇國的緣故。崇國在今泗水大黃溝鄉,離卞國治所泉林鎮卞橋不遠。後崇禹治水有功,被舜帝封於夏(在今河南省禹縣),崇禹改稱夏禹,其子孫、國民亦以封國為氏。《連山易》:“鯀封於崇國。”
《國語》稱禹之父為“崇伯鯀”,禹為“崇禹”。王子襄先生《泗志鉤沉》云:“《太平寰宇記》:垞城,古崇國,在泗上,今治東北四十里有崇邑,西有城子頂,既垞城古址。”《泗水縣地名志》古國條載:“崇國為古代方國。……崇邑即今大黃溝鄉大崇義村,垞城即今城子頂村。”古崇國遺址位於泗水縣城東13公里的泗河北岸,與《古本竹書紀年》“顓頊產伯鯀,是維若陽”相符,該遺址距東南方其父卞明國遺址僅25公里。遺址為大黃溝鄉城子頂村的高台,殘高約11米,四周為平地。
高台呈長方形,東西約300米,南北約200米,占地約6萬平方米。據村民老輩相傳,明末清初高土台上無人居住,此後由山西省洪洞縣徐姓移民遷此定居,現土台大部被城子頂村居民建房占用。
《史記·夏本紀》,夏禹為顓頊之孫而鯀之子,《索隱》云:“鯀,帝顓頊之子,字熙,又《連山易》雲鯀封於崇,故《國語》謂之崇伯。”《漢書·律曆志》則雲“顓頊五代而生鯀”。按鯀曾佐堯與舜,不應該為顓頊之子,只能說是顓頊之後。《泗志鉤沉》載:泗水縣古有白馬氏之國,“顓頊子駱明生白馬、白犬……帝乃封白馬於其地,而以一都之地徒封句望於郚”。
又載:“泗水縣古有崇伯之國:白馬之子鯀,唐堯封為崇伯,……《寰宇志》曰:‘ 坨城,古崇國,在泗上’。今治東北四十里有崇邑,西有城子頂者,即坨城故址。又古史;鯀陻洪水;績用弗城,得罪後退居於崇。聞舜居攝,有逆志。舜東巡岱,因討之。鯀率白馬之族以拒,敗奔羽山,即沮吾。舜遂執而殛之,投羽淵,化為黃熊,淵一名墠淵。鯀殛後,帝封鯀叔父白犬之子卞明於其地,以奉顓頊之祀,歷夏及商”。由此可知,夏之族屬源頭亦在泗水。
演馬坡遺址為古卞莊王演練場,大汶口文化早期遺址省級文化保護單位。演馬坡遺址位於大黃溝鄉演馬坡村西,遺址北部被村莊占壓,南臨泗河,總面積約7萬平方米。文化層堆積厚度0.4—1米,遺物以南部最為豐富。暴露遺物有紅燒土、灰坑、陶片和石器等。
“華渚曉月”是泗水縣十大景觀之一。春秋時,華胥山一帶曾設華胥國,因山而名,漢置華縣。這裡還有古華渚,今稱大黃溝。華胥山在今泗水縣城東北大黃溝鄉與新泰交界處,現在多稱黃山或黃山寨,華族、華山,黃族、黃山交糅形成中華始祖地。華胥山之陽、小安山之陰的環抱之中,形成一個東西寬五華里、南北長八華里的橢圓形盆地,古稱“華胥池”或“華渚”,
居中的原始村落為華胥村(簡稱華村),是為漢代泰山郡華縣縣城故址。1959年這一盆地(華胥池)建成華村水庫,原來的華村隨之分為四個村落遷居岸上,拱衛著華渚祖籍之地。黃溝河由北向南穿越華村水庫,或者說華村水庫就是黃溝河中游的一顆明珠,鑲嵌在山環村抱之中。
伏羲廟座落在華胥池上的一個小山頭上,此廟已毀,僅存遺址,現斷壁殘垣、瓦礫遍地,唯有兩千多年前的漢柏,錚錚不屈,參天傲立,堅守著古老的山川。沿安山向東延伸,即為伏羲山,史載有女媧廟,現僅存遺址,在其廢墟上仍立有元代延祐四年(1317)《重修伏羲廟碑》,主要鐫刻捐贈者的名字。泗水源頭的兩大支流———黃溝河(華祖河)與洙水,
所分別形成的華胥池(華村水庫)和雷澤湖(賀莊水庫)流域,是東夷昊族集團最初的搖籃。其南泉林鎮東有雷澤湖,現已涸,但當地百姓仍呼其為雷澤湖,此即為古雷澤。這一帶便是原始華族的祖居地,也是華族的發祥地。王獻唐《炎黃氏族文化考》:“今泗水東有黃山、黃山寨或黃粟山,乃華胥山訛變……伏羲發源祖地,證以現存地點、山澤名,殆即泗水一帶。”北莊伏羲山古廟遺址、黃山古寨至今留存古瓦斷片。黃山古寨始祖溶洞、安山水雲觀和千年古柏增加了古韻,引來諸多慕名學者、專家前來訪祖探古尋幽,著書立說。
依山傍水的“月亮灣”位於華村水庫溢洪道南,此處山體懸崖峭壁,青石高聳,水流清澈。“月亮灣”東不遠處有興建於70年代、主孔徑達80.7米的“愚公渡槽”。“月亮灣”的西面是松柏滿山、“千年古槐”佇立山頂、硬化路直通山頂、海拔258米的“元寶山”,從山頂俯瞰“月亮灣”東西兩面,一道優美的天然峽谷盡收眼底。“月亮灣”的北面便是水域4000畝的“華胥湖”。純天然的“月亮灣”優美景觀,令人流連忘返。
愚公渡槽位於泗水縣大黃溝鄉東陳村於北家汪村之間的河面上,1976年9月興建。渡槽由一個主孔六個輔孔組成,東西走向,長207米,寬3.5米,高8.7米,為山東省最長的渡槽之一。主孔為石砌券孔建築,券孔跨徑80.7米;券高5.8米;
主孔兩端肩部各有3個由小到大依次排列的敞肩型券孔建築;主孔上面,渡槽中間鐫刻著“愚公渡槽”四個遒勁大字,東、西兩側槽墩上,分別鑲嵌著“水利是農業的命脈”,“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的行書字型,西側六個由大到小的石券輔孔,與主孔渾然一體。
全鄉致力打造“信義華渚、生態荷鄉”品牌,注重生態環保建設,在鄉南部專門成立創業園發展新型工業,為北部發展生態山水文化旅遊業創造了條件,特別是華胥湖區,緊靠安山雲水觀,東北與黃山古寨和始祖溶洞相連,東南臨伏羲山古廟,
北與白馬寺旅遊區相望,南接鄉萬畝有機淺池藕、綠色大蒜生態農業旅遊區,構成了旅遊環帶,山水相間,錯落有致,如詩如畫,環境優美,生機盎然,是開發建設旅遊觀光、避暑休閒度假、水上娛樂項目的最佳之地。
2014年將提升村鎮建設,加快小城鎮建設步伐,打造特色宜居小城鎮。大力實施城鎮化追趕戰略,積極爭取實現“撤鄉改鎮”;高標準推進駐地建設,努力將大黃溝鄉塑造成為有歷史記憶、有地域特色的重點小城鎮。
代碼及城鄉分類
370831205:~200 210大黃溝村 ~201 220鳳凰莊村 ~202 220邢家屋村 ~203 220東陳家莊村 ~204 220百家旺村 ~205 220兩泉溝村 ~206 220石埨村 ~207 220演馬坡村 ~208 220小黃溝村 ~209 220東莊村 ~210 220北莊村 ~211 220南莊村 ~212 220東崇義村 ~213 220西崇義村 ~214 220南崇義村 ~215 220利新莊村 ~216 220城子頂村 ~219 220南華村 ~220 220西華村 ~221 220東棗山峪村 ~222 220西棗山峪村 ~223 220東北華村
經濟產業
大黃溝鄉以高效種植業、畜牧業著稱。大黃溝鄉立足實際,確立了“北部林果,中部桑,沿河瓜菜荷花香”調整思路,北部發展以美國扁桃為主的經濟林基地4600畝;南部發展以大蒜、土豆為主的高效經濟作物8000畝;利用華村水庫甘冽、無污染的水資源,在黃溝河、金線河、石豬河畔大力發展旱池藕6500畝,並開闢“華渚曉月”、“華胥古蹟”、“萬畝荷塘”等尋根游、生態游,作為新興產業的增長點。
名優特產
大黃溝鄉白蓮藕。大黃溝鄉白蓮藕表皮青白色,品質好,營養豐富,炒食爽脆可口,煨湯易粉,湯白質。全身是寶,雄蕊入藥,具有固腎澀精之功,能治療遺精、遺尿等症。蓮子入藥有斂神鎮靜作用,治療夢遺、滑精、心跳、失眠、脾虛、崩漏、帶下等症。荷蒂、藕節也入藥治病。作為食品,具有消食順氣、清熱潤肺、防暑降溫等作用,是一種食療佳品。
大黃溝鄉白蓮藕種植歷史悠久,利用水質好、無污染的泗河和華村水庫之水,在傳統種植業的基礎上,沿大黃溝河兩岸沙灘,採用防滲水泥池保溫技術,大力發展旱池藕。2003年,發展到4500畝,一般畝產3000~4000公斤,高產者可達5000公斤。產品銷往北京、平邑、曲阜、新泰等地,成為鄰縣主要的商品生產基地。蓮藕基地被省扶貧辦命名為“山東省扶貧開發特色產業示範區”。
人口數據
(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
總人口 | 23588 |
男 | 12134 |
女 | 11454 |
家庭戶戶數 | 7320 |
家庭戶總人口(總) | 23583 |
家庭戶男 | 12129 |
家庭戶女 | 11454 |
0-14歲(總) | 5091 |
0-14歲男 | 2720 |
0-14歲女 | 2371 |
15-64歲(總) | 16366 |
15-64歲男 | 8419 |
15-64歲女 | 7947 |
65歲及以上(總) | 2131 |
65歲及以上男 | 995 |
65歲及以上女 | 1136 |
戶口本地住在本地 | 22978 |
下轄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