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麥黃花葉病

大麥黃花葉病是長江流域江蘇、浙江、上海、安徽、湖北等省(市)大麥上的重要病害。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大麥黃花葉病
  • 拉丁學名:Barley yellow mosaic virus沒,簡稱BYMV
  • :病毒界
  • 主要危害作物:大麥
  • 主要為害部位:心葉,劍葉鞘、穎殼
為害症狀,形態特徵,傳播途徑,防治方法,發病條件,

為害症狀

葉片現黃綠色至黃色花葉。初發病時心葉上現與葉脈平行排列的淺黃綠色短線條狀至橢圓形不規則形小病斑。二棱大麥染病現銹褐色壞死斑,後病斑不斷增多擴大現黃色花葉,嚴重的病葉變深黃色至橙黃色,似生理性發黃;後期黃色花葉轉成黃色條斑,粗葉脈呈綠色,有的劍葉鞘、穎殼也生黃斑。病株略矮,易早枯或不抽穗。
大麥黃花葉病
大麥黃花葉病 症狀

形態特徵

病毒粒體線條狀,長100、200、275~300nm,大小多為525~600*15~20(nm),無包膜。病毒存在於細胞質內,可產生風輪狀或束狀內含體。致死溫度55~60℃,體外存活期2~3天,稀釋限點1000倍。

傳播途徑

病毒能通過病根、病土及病田水流等傳染。傳毒介體是禾穀多粘菌,田間主要借病土傳染,病田10cm以內的表土傳病力強。病土距種子10cm以內發病率高,距種子30cm也能染病。田間感染主要在出苗後1個月,3月中旬病株顯症。

防治方法

1、選育抗病耐病品種。如甬麥2號。
2、實行4年以上大面積輪作。
3、嚴防病土轉移或擴散。

發病條件

大麥黃花葉病發病與品種、栽培制度和氣候條件有關。大麥苗期10cm表土土溫高於8.5℃開始發病,土溫低於5.5℃則不發病。品種抗病性有差異:多棱大麥發病輕,二棱大麥、早播及連作地發病重。 1、品種。抗病品種發病輕,感病品種發病重。如大麥矮稈齊、元麥757較抗病,早熟3號、元麥早熟41號發病較重。
2、栽培制度。連作地發病有逐年加重趨勢,水旱輪作有利於減少傳毒媒介,因此發病減輕。
3、氣候條件。秋、冬適溫多雨,第2年春天溫度回升早而多雨,則有利於病害發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