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背景
2004年,梁旋和張春創作了動畫短片《大魚海棠》,並選用了日本曲作者吉田潔創作的《遙遠的旅途》作為配樂,該配樂收錄在吉田潔2001年時為紀錄片《日本人的遙遠旅途》創作的同名原聲帶專輯中。後來,梁旋和張春決定將《大魚海棠》製作成動畫電影,梁旋在經過思考後,最終遠赴日本邀請了吉田潔為影片製作配樂。梁旋希望配樂可以有一種處女般純粹、空靈而神性的感覺,風格要接近吉田潔的專輯《日本人的遙遠旅途》。梁旋和吉田潔在經過反覆協商後,最終確定了“空靈感”這一配樂方向。但是由於經歷的時間太久,吉田潔的音樂風格已經發生了變化和進步,這使得吉田潔遇到了不少的困難。
為了尋回當初純粹單純的感覺,吉田潔在單純空靈的音樂基調上加入了其它元素,包括宗教的色彩、人生的壯闊之美,以及自己對痛苦的理解。由於音樂演出和電影劇本的變更,配樂的製作周期也變得很長。從草稿開始到配樂完成,一共用時兩年。隨著時間的推移,雖然使用的音樂器材有所調整,但是配樂表現的內容並沒有發生變化。而每當遇到瓶頸時,吉田潔便騎著腳踏車前往海邊尋找靈感。
專輯曲目
專輯鑑賞
電影《大魚海棠》的配樂將傳統樂器演奏加以改造創新,以不一樣的手法使其更流暢地與電影貼合起來,無論是節奏還是曲調,都有著很大的審美價值。吉田潔用中國傳統樂器,以中國風味的古典音樂作為配樂,引人入深,讓電影有了遠遠超過本身畫面和鏡頭表現手法的韻味。而除了傳統的民族樂器外,也能看到外來樂器影子,比如日本傳統的三味線,還有改良後的尺八等,吉田潔將這些日本的樂器與中國傳統古琴、古箏等樂器相結合,在影片中毫不違和,反而推動了劇情的發展。
吉田潔製作的配樂對電影表達很有幫助,配樂的音色大多比較輕柔且悠長,拉長了電影畫面中的鏡頭感,增添了悲涼的氣氛,奠定了整部電影蒼涼的感情基調。比如在電影最後,男主角湫變成火紅的樹葉送女主角椿離開海底世界時的配樂,只用簡單的幾種樂器演奏,聲音微弱卻延綿不斷,充分釋放了那種無奈、不捨的感情。這種以音樂抒情的節奏感,可以說是整部動畫較為經典的鏡頭,而這個鏡頭比所有精巧的分鏡和優秀的剪輯都更合理。
在電影中,少年鯤因為椿失去了生命,椿決定去找靈婆交換自己的生命來拯救少年,這時候的椿還是悲傷痛苦又有著決絕的勇氣,此時的電影配樂為了體現椿溫柔而決絕的性格,利用笛簫的悠長來體現她的溫柔,而在椿去往靈婆居住的如升樓時的配樂中加入了鼓點聲,讓觀眾體會到椿性格中決絕的一面,體會椿內心中的痛苦、不捨、感激和勇敢的複雜情感。而此時畫面上的椿其實沒有任何表情,但是觀眾卻在配樂中明白了椿的這種性格。
在電影中,椿以靈魂作為代價復活少年鯤的時候,這時的背景樂急促,引得觀眾不由得緊張起來,也讓觀眾明白接下來的情節會是整部影片的關鍵,拉升了劇情的緊張感;而當椿飼養大魚的時候,電影配樂也由沉重慢慢轉變得輕鬆,旋律輕快,觀眾也能明白接下來的一段劇情應該是椿和大魚短暫的幸福輕鬆的歡樂時光;然而,當椿的媽媽發現大魚的時候,觀眾發現原本輕快的旋律卻漸漸融入了沉重的低音,雖然媽媽並沒有把大魚的事情告訴其他人,只是把大魚偷偷丟掉,但是觀眾們也已經明白後面椿偷偷救人的事情會被其他人發現。而在後面因為大魚被媽媽丟掉,椿和湫到處尋找大魚的時候,電影配樂的旋律越來越急促,並融入了高音色的樂器演奏,讓觀眾自然而然地明白事情的發展已經到了無可挽回的地步。
獲獎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