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大馬自然村
- 行政區類別:行政村
- 所屬地區:雲南省德宏州瑞麗市勐卯鎮姐東行政村
- 電話區號:0692
- 地理位置:位於勐卯鎮西南邊
- 面積:0.74畝
- 人口:478人
- 氣候條件:南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
- 火車站:瑞麗火車站
- 車牌代碼:雲N
村情概況,農村經濟,基礎設施,特色產業,農村經濟,文化教育,人口衛生,村務公開,發展重點,基層組織,
村情概況
國土面積0.74畝,海拔761米,年平均氣溫22.3 ℃,年降雨量1196毫米,適宜種植水稻等農作物。有耕地1147.7畝,其中人均耕地2.4畝;有林地56畝。全村轄1個村民小組,有農戶109戶,有鄉村人口478人,其中勞動力男性142人,女性176人。其中農業人口478人,勞動力318人。該村主要以傣族為主,是傣族聚居地,其中傣族408人, 漢族70人。鄉村人口中大專畢業3人,中學畢業68人,國小畢業268人,未上學47人,60歲以上的67人,獨生子女10人。其中農業人口478人,勞動力381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174人。2009年全村經濟總收入334.54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4481元。農民收入主要以水稻為主。該村的主要產業為大棚蔬菜、水稻、甘蔗種植、養殖業、第三產業等為主,主要銷售往境外和本市。2009種植產業占全村銷售總收入89萬元。該村目前正在大力發展大棚蔬菜、水稻、甘蔗種植、大牲畜養殖特色產業,計畫大力發展大棚蔬菜,優質稻,甘蔗,西瓜,種植產業。
農村經濟
該村2009年農村經濟總收入334.54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193萬元,占總收入的57.7%, 畜牧業收入40萬元,占總收入的12%,其中,年內出欄肉豬91頭,肉牛53頭;漁業收入2萬元,占總收入的0.6%;林業收入7萬元,占總收入的2.7%;第二、三產業收入14萬元,占總收入的4.2%; 其他收入(包括轉移性、財產性收入等)69.54萬元,占總收入的20.8%。農民人均純收入3554元,農民收入以水稻、甘蔗種植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7萬元,占經濟總收入的2.1%,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11人,在省內務工0人,到省外務工0人。該村到2009年底,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95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816.09畝,其中土地流轉面積34畝。年末集體總收入2.6萬元,有固定資產11.9萬元,年末集體有收益2.33萬元,勐卯鎮蔬菜基地於2005年立項,2006年9月開始實施,230畝中心樣板在大馬村民小組,一起工程總投資152萬元,其中財政資金120萬元,民眾自籌32萬元;二期工程總投資228萬元,其中財政資金180萬元,民眾自籌48萬元。大馬蔬菜基地採用無公害栽培模式,引進新品種(示範樣板主要有豇豆、彩椒、玉米、黃瓜等多個品種)。大馬蔬菜基地中心樣板建設,帶領全村農民運用新技術,科學種植蔬菜,提高產量,提高品質,推進了鎮蔬菜種植技術規範化、標準化進程,讓全市人民吃上放心的新鮮蔬菜,為全市萬畝蔬菜基地建設夯實基礎。
基礎設施
2009年底,已實現通水、通電、通路、通電視、通電話“五通”,村內無路燈。全村有109戶通自來水,水質達標。有109戶通電,擁有電視機農戶109戶,有13戶通有線電視,占總戶數的11.9%;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109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97戶,占總戶數的88.9%。鄉鎮道路為砂石路面;進村道路為土路路面;村內主幹道均未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碼頭)11公里,距離最近的集貿市場3公里。全村共擁有拖拉機70輛,機車99輛。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戶0戶,使用液化氣農戶2戶;裝有太陽能農戶5戶;洗衣機8台,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927畝,有效灌溉率為100%,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927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1.94 畝。該村到2009年底,農戶住房有107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還有2戶居住於其他結構的住房。該村小學生就讀到姐東國小,中學生就讀到瑞麗三中。該村距離國小校2公里,距離中學6公里。
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大棚蔬菜、水稻、甘蔗種植、養殖業、第三產業等為主,主要銷售往境外和本市。2009種植產業占全村銷售總收入89萬元。該村目前正在大力發展大棚蔬菜、水稻、甘蔗種植、大牲畜養殖特色產業,計畫大力發展大棚蔬菜,優質稻,甘蔗,西瓜,種植產業。
勐卯鎮蔬菜基地於2005年立項,2006年9月開始實施,230畝中心樣板在大馬村民小組,一起工程總投資152萬元,其中財政資金120萬元,民眾自籌32萬元;二期工程總投資228萬元,其中財政資金180萬元,民眾自籌48萬元。大馬蔬菜基地採用無公害栽培模式,引進新品種(示範樣板主要有豇豆、彩椒、玉米、黃瓜等多個品種)。大馬蔬菜基地中心樣板建設,帶領全村農民運用新技術,科學種植蔬菜,提高產量,提高品質,推進了我鎮蔬菜種植技術規範化、標準化進程,讓全市人民吃上放心的新鮮蔬菜,為全市萬畝蔬菜基地建設夯實基礎。
農村經濟
該村2010年農村經濟總收入377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195萬元,占總收入的51.72%, 畜牧業收入40萬元,占總收入的10.6%,其中,年內出欄肉豬91頭,肉牛59頭;漁業收入2萬元,占總收入的0.53%;林業收入9萬元,占總收入的2.38%;第二、三產業收入89萬元,占總收入的23.61%; 其他收入(包括轉移性、財產性收入等)42萬元,占總收入的11.14%。農民人均純收入3554元,農民收入以水稻、甘蔗種植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9萬元,占經濟總收入的2.4%,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13人,在省內務6人,到省外務工7人。
文化教育
該村小學生就讀到姐東國小,中學生就讀到瑞麗三中。該村距離國小校2公里,距離中學6公里。目前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62人,其中小學生45人,中學生17人。
該村建有文化活動室1個。
人口衛生
該村現有農戶122戶,共鄉村人口482人,其中男性269人,女性213人。其中農業人口475人,勞動力326人。該村主要以傣族為主,是傣族聚居地,其中傣族454人, 漢族21人。鄉村人口中大專畢業3人,中學畢業68人,國小畢業268人,未上學47人,60歲以上的67人,獨生子女10人。
到2010年底,全村參加農村合作醫療482人,參合率100%;享受低保10人。(享受低保人員名單:依所、牙喊很、勐喊、岩希、膽瑞、帥很也、玉弄悶、麥喊吞、定穩、帥晃亮)
村務公開
該村到2009年底,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95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816.09畝,其中土地流轉面積34畝。已是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其中,一事一議籌勞1224個,勞均3個。年末集體總收入2.6萬元,有固定資產11.9萬元,年末集體有收益2.33萬元,農村財務管理實行委託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並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貼上公告、黑板報、會議等方式公開 。
發展重點
該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沿江部分耕地遇雨季被淹,影響收成,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滯後.
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發展優質稻、甘蔗、麻竹、綠豆、西瓜、大棚蔬菜種植,仔豬、水產、大牲畜養殖。
基層組織
該村設黨小組1個,黨員總數12人,黨員中男黨員9 人,女黨員3人。該村設有團支部1個,團支部設在本村小組,共有團員15人。
2002年被共青團德宏州委評為“青年文明村寨”,1999年被中共德宏州委、州政府評為“安全文明村寨”,2003年被共青團瑞麗市委、市精神文明辦公室評為“青年文明村寨”,2000年被德宏州委評為“德宏州思想政治工作先進集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