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青龍加黃芩湯

大青龍加黃芩湯,中醫方劑名。出自《傷寒圖歌活人指掌》卷四。具有發汗解表,兼清里熱之功效。主治太陽無汗,惡風煩躁。

基本介紹

  • 出處:《傷寒圖歌活人指掌》卷四
  • 功用:發汗解表,兼清里熱
  • 主治:太陽無汗,惡風煩躁
組成,用法,功用,主治,方義,運用,使用注意,附註,

組成

麻黃二兩,桂枝、甘草六錢二字半,杏仁四十個,生薑一兩,大棗十二枚,石膏二雞子大,黃芩六錢。

用法

水煎服。

功用

發汗解表,兼清里熱。

主治

太陽無汗,惡風煩躁。

方義

《醫方考》:春分以後,至秋分節前,天有暴寒,抑遏陽氣,不得泄越,有上件諸證者,皆為時行寒疫。表有風寒,故見太陽證,頭痛身熱,無汗惡風;里有溫熱, 故見煩躁。麻黃、桂枝、甘草、杏仁、生薑、大棗,辛甘物也,辛以解風寒,甘以調營衛。石膏、黃芩,寒苦物也,寒以清溫熱,苦以治煩躁。

運用

本方為大青龍湯加黃芩而成,可見主治證中,鬱熱較甚。適用於太陽表證,風寒外束,鬱熱較甚而煩躁者。

使用注意

《濟陽綱目》本方用法:每服五錢,水煎,溫服,取汗。

附註

附方 大青龍湯
組成:麻黃(去節)六兩(12g),桂枝(去皮)二兩(6g),甘草(炙)二兩(6g),杏仁(去皮尖)四十枚(6g),石膏(碎)如雞子大(12g),生薑(切)三兩(9g),大棗(擘)十二枚(4枚)。
功用:發汗解表,兼清里熱。
主治:外感風寒,里有鬱熱證。惡寒發熱,頭身疼痛,無汗,煩躁,口渴,脈浮緊。
出處:《傷寒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