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雉雞為雄性雉雞與雌性家雞交配而產生的雜交物種,雄性家雞與雌性雉雞後代稱為雜交雉。大雉雞體形與家雞相當,但體形較家雞略長,尾羽細長,與雉雞相似,雌性尾羽比雄性略短。雄雌全身羽均褐色,雜黑色斑紋,集群性,不懼人,食性挑剔,其外觀,體形,習性上集合了雉雞與家雞的特點。大雉雞主要分布於我國東北地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大雉雞
- 類型:雜交物種
- 又稱:雜交雉
- 分布地區:東北地區
外形特徵,生活習性,生長繁殖,分布範圍,人工養殖,養殖概況,場地選擇,養殖技術,營養價值,
外形特徵
雄性和雌性大雉全身羽均褐色,並雜以黑色斑紋。體形與家雞相當,較家雞略長,近於雉雞,雄性體形大於雌性,雄性尾羽細長,雌性尾羽相較短,雄性冠高,挺拔,無冠齒,雌性冠相較低,多不挺拔,下喙末端部雙側各有一肉垂,冠與肉垂呈鮮紅色。喙強而尖,上下喙黃色,喙尖端淡黃色,眼部四周環有白色短羽,耳羽眉羽亦為白色,虹膜呈近黑色。腳長且強健,呈淡黃或深黃色。
雄性體重2500~3000g,雌性體重1300~1800g。
生活習性
其對自然條件下惡劣環境的適應性與雉雞相比略差,食性挑剔,喜食昆蟲,不喜雜糧,有時也會少量進食雜糧,青草、枯草、葉等。善奔跑,飛行能力強於家雞。集群性,不懼人。叫聲與家雞類似,單調且低沉。
生長繁殖
交配為一雄多雌制,東北地區繁殖期為5-7月。進入繁殖期雄雞常會發出‘咕-咕咕咕’的叫聲,交配時雄雞壓於雌雞體上,並啄雌雞冠或頭上的羽毛, 此間如有其它雄雞靠近侵入,雄雞間將會發生打鬥,直至將對方趕走為止。
大雉雞產卵量與繁殖率較低,每窩產卵5-8枚,每年可繁殖1-2窩,繁殖期將枯草、落葉等鋪在地面凹處營巢。
卵呈淡藍色,少數卵上有灰色斑點,卵重50~60g。
分布範圍
主要分布於我國東北地區,多分布在山林地區。
人工養殖
養殖概況
大雉雞適合半人工養殖,以食昆蟲為主,可人工飼養黃粉蟲,蠅蛆、潮蟲(鼠婦)等作為大雉雞飼料的來源。大雉肉、蛋營養和食用價值較高,市場呈供不應求的趨勢。但因其飼養成本過高,很難與其帶來的利潤成正比,養殖風險大。
場地選擇
大雉雞主要的養殖方式可分為籠養,荒山放養、散養、其中以荒山放養為最佳。荒山放養可提高大雉雞肉、蛋的品質,並可節約部分飼養成本。
養殖場要保證水源充足,電源可靠。水質要清潔衛生,如無自來水水源,建議打深井取水,地表水易污染、不衛生。不可給大雉飲用野水、池塘水,這類水未經消毒多不能飲用。
養殖技術
飼養密度 每平方米至多3-4隻,密度過大易發生啄癖。發生啄癖時,應把被啄傷大雉隔離飼養,並在傷口處塗碘伏或紫藥水。
場地消毒 為預防大雉各類疾病的發生,應定期對大雉活動區域消毒,可用生石灰配成10%~20%懸液噴灑消毒,也可用潔爾滅,百毒殺等按比配噴灑消毒。
營養價值
大雉雞肉質細嫩且鮮美,營養價值較高,胺基酸含有量達20種,其中8種為人體必需。蛋白含量高,粗蛋白含量33.28 ~35.69%,比家雞高21.7%;含熱量比家雞高27.61%;膽固醇含量比家雞低37.61%,脂肪含量甚微,僅0.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