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制沿革
清末,屬東莞縣缺口司。
民國時期,屬第一區清平鄉。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屬第二區楊西鄉;
1953年,屬第十二區榕龍鄉;
1955年,屬厚街區;
1958年後,屬附城人民公社、篁村人民公社;
1983年,屬篁村區水濂鄉;
1987年,屬東莞市篁村區水濂管理區;
1999年,屬篁村區街道水濂行政村;
2001年,屬南城街道水濂行政村;
2003年4月,屬南城街道水濂社區。
行政區劃
大雁塘村位於廣東省東莞市南城街道東南部,距街道辦事處約7千米。與老圍村、鄧屋村相鄰。
地理環境
該村坐落於水濂山下,屬丘陵地帶,平均海拔較低。境內有水濂山,海拔378.8米。
自然資源
該村有花崗岩石、礦泉水等資源。
人口民族
世居村民為宋姓。明宣德年間(1426-1435年),宋氏先祖從江西瑞金上壠坑遷至廣東長樂(今
五華縣)。後遷惠州府歸善淡水禾里壩村,19世紀初遷至此地。2015年末,戶籍人口678人,其中男性329人。女性349人:80歲以上12人,最年長者90歲(男),外來暫住人口650人。祖籍該村的港澳台同胞1人。村民為漢族,
客家民系,使用
客家方言東莞南城話。
經濟
傳統農業經營以種植水稻為主,兼種花生、木薯、甘蔗等。果木栽種以荔枝為主,兼種龍眼、香蕉、柿、李子、桃等。改革開放初期有紅磚、碾米等加工廠。2015年,村集體經濟以工業廠房出租、土地出租為主,建有集體廠房面積2萬平方米,年總收入400萬元。村民收入來源為工資性收入、集體股份分紅、房屋出租租金、個體商業經營利潤等。
社會事業
1974年通電,1987年通電話,1991年通自來水,2003年全村村道實現水泥硬底化,2004年通網際網路。
地方特產
特色農產品有荔枝、龍眼,傳統節慶食品有蘿蔔團、松糕、炒米餅。
風景名勝
村門前魚塘邊有4株150年以上的水蓊,被列入東莞市第二批市級保護的古樹名木名單水濂景觀路、紅棉路從村旁穿過。村中有籃球場、綠化小公園、老人活動室各1個。
村內傳統民居為客家民居,存98座。
大雁塘一巷1-3號青磚瓦屋,建於清末,占地面積200平方米,2015年被列入東莞市第二批歷史建築名單,保存良好,無人居住。
村中存有宋氏宗祠,建於清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重修於2009年。祠堂坐東向西,三間三進合院式布局,木石結構,總面闊9.95米,總進深27.13米,占地面積270平方米。民國期間曾作私塾,2015年仍作宗祠使用,同時也是老人活動中心。2005年被南城街道列為第一批文物保護單位;2012年被公布為東莞市文物保護單位。
大雁塘古井,建於清朝井口呈正方形,邊長2米,麻石井框。內壁由麻石圍砌而成。該井井水清澈,水源充足,2015年仍為附近出租屋居民提供生活用水楹聯“嘉應植鴻基支分長樂派接下洋善政惠民生閭巷至今談祖德;歷朝開甲第秀毓簾峰靈鐘大雁真聲傳國史詩書啟後勉吾曹”,書於清光緒二十八年,存宋氏宗祠“是寶安最聖地即此濂泉皆灑水;為菩薩度眾生合綿香火奠名山”書於明朝,懸掛於水濂古廟正門。原有碑刻《水簾觀音廟場碑記文》,立於清朝,無存。
水濂古廟位於水濂山上,始建於明朝,重建於2004年,供奉觀音菩薩。周邊村民在每年農曆八月十六大士節參加祭祀活動。
地方事件
1939年4月,大雁塘村發生天花傳染病,死亡40多人,其中38人為兒童。
1939年8月,水濂山區第一個中共地下黨支部成立。
1940年4月、侵占莞城的日軍到水濂山一帶搶掠財物,大雁塘村被燒毀房屋78間。
1941年4月7日,日軍侵襲大雁塘村,燒毀民房40多間,中共東莞縣委委員范毅在大雁塘伯公坳(地名)被槍殺。
1943年6月15日,日軍一部進犯水濂大雁塘村,殺害村民10人。
2008年12月,水濂社區(含大雁塘村)被廣東省愛國衛生運動委員會授予“廣東省衛生村”稱號。
2009年9月,被廣東省社區建設工作領導小組評為廣東省“六好”平安和諧社區(含大雁塘村)。大雁塘舊村於2015年被列入東莞市歷史文化街區。
地方習俗
該村有東莞傳統建房風俗、賣懶習俗。其中賣懶(也叫“賣懶仔”)習俗,是指除夕傍晚在大街小巷裡有許多小孩子,每人手裡拿著一個熟雞蛋和一支香,邊走邊念:“賣懶仔,賣懶兒,賣到廣州黃大姨。今晚一齊來賣懶,明朝清早做新年,做完新年食大桔,食完大桔賞你一個大銅錢”反覆多次念完後,回家把香插好,然後剝雞蛋吃,把蛋殼放在香下,寓意把懶賣掉了。
村有水濂古廟傳說。相傳明朝時,民間風水大師賴布衣到此為人們尋找風水寶地,從蓮花山、大嶺山順著山中的龍脈一直追到水濂山(原彭峒山)古廟坐落的位置,東看西望,稱讚該地是難得的風水寶地。轉過身來,突然看見有位年輕的婦人頭戴涼帽在此地打柴,聽到賴布衣的話後說:“先生,此地確實是塊寶地,人說水濂龍獅公,黃旗貴人峰,但此地能受千人拜,不受一爐香。”賴布衣聽後略一思索,抬頭一看,前面有座小山坡像木魚,此地只能建廟。再回過頭來,婦人已不見了。賴布衣知道此人是觀音菩薩的化身,於是動員民間籌款集資興建水濂古廟。後由蔣光鼐祖父題寫“水濂古廟”四字。
著名人物
宋容(1902-1942),中共地下黨工作人員,1942年8月在東莞縣金桔嶺戰鬥中犧牲。
宋天生(1907-1948),革命烈士。1947年參加民兵,1948年10月在東莞縣篁村九里潭被捕遭殺害。
宋慶申(1908-1942),中共地下黨工作人員,1942年9月在東莞縣金桔嶺被捕,被殺害於惠州。
宋朱(1914-1942),革命烈士。中共地下黨情報站工作人員,1942年8月在東莞縣金桔嶺被敵殺害。
吳石嬌(1914-1999),1939年8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曾任東莞縣婦聯副主任,中共太平鎮黨委副書記、東莞縣婦聯主任、中共東莞縣委委員、漁畜部副部長等職。
宋容穩(1918-1942),中共地下黨工作人員,1942年8月在東莞縣金桔嶺戰鬥中犧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