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鐘亭

大鐘亭

大鐘亭,位於南京鼓樓廣場東北。是晚清時期保存南京鐘樓遺存銅鐘而修建六角亭。而明初時修造的南京鐘樓,其址位於南京鼓樓西側,現已不存,與鼓樓呈晨鐘暮鼓之景。

南京鐘樓於清康熙年間倒塌,鳴鐘、立鐘皆毀,惟獨臥鐘半陷於土中,清鹹豐年時,被毀一隻,1889年(清光緒十五年)江寧布政使將尚存的一隻鐘移至現址,並撥款建了一座鐵梁鐵柱的六角亭來懸掛,稱鐵柱亭(大鐘亭),是中國現存著名的巨鐘之一。

南京鐘樓始建於1388年(明洪武二十一年),為上下兩層,下層為拱形無梁城闕狀,上層為重檐四坡頂。原為明代迎王迎妃、接詔報時之所,為明朝國都之象徵。

1957年,南京大鐘亭列為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大鐘亭
  • 始建年代:1388年(明洪武二十一年)
  • 遷建年代:晚清時期
  • 文物級別: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
簡介,歷史沿革,地理位置,

簡介

其建築規模之大國內少見,分上下兩層,下層為拱形無梁城闕狀,上層為重檐四坡頂,龍飛鳳舞,雕樑畫棟,十分壯觀。樓上原為明代迎王迎妃、接詔報時之所 為明代迎王迎妃、接詔報時之所,原有報時和儀仗用的大鼓兩面,小鼓二十四面,雲板一面,點鐘一面,牙杖四根,壺房銅缸一座,以及其他樂器。明亡後這些陳設均已散失。現樓基是明代原建,樓上建築為晚清重修。康熙在1684年南巡時曾來鼓樓,次年在樓上建一巨碑,改鼓樓為碑樓,但當地人仍習稱其為鼓樓。
大鐘亭
鼓樓東北方向不遠處是大鐘亭,亭中懸洪武一二十一年(1388年)鑄造的紫銅鳴鐘一隻。此鐘原懸於金川門內的鐘樓,清康熙初年,鐘墜道旁,半陷土中,清末移至此,並建此鐵梁鐵柱的六角亭。
大鐘質精形美,聲音洪亮,頂部凸鑄蓮花瓣紋一周,提樑上飾以雲紋和波浪式卷角,鐘上有“洪武二十九年吉日鑄”銘文。

歷史沿革

大鐘亭位於南京市中心鼓樓廣場東北角,明洪武15年(1382年),建了一座鼓樓和一座鐘樓,當時有兩隻鳴鐘。清鹹豐年時,被毀一隻。清末江寧藩台許振韋將尚存的一隻鐘移至現址,並撥款建了一座鐵梁鐵柱的六角亭來懸掛,即大鐘亭。鐘為紫銅澆鑄,鐘高4.27米,上刻有“洪武21年9月4日鑄”銘文。鐘高19.60米。
大鐘亭正門大鐘亭正門
大鐘亭,亭中懸洪武一二十一年(1388年)鑄造的紫銅鳴鐘一隻。此鐘原懸於金川門內的鐘樓。洪武二十五年,又鑄造臥鐘,清康熙年間此處遭毀,鐘墜道旁,半陷土中。清末移至此,並建此鐵梁鐵柱的六角亭,將明代臥鐘懸掛,即"大鐘亭"。大鐘質精形美,聲音洪亮,頂部凸鑄蓮花瓣紋一周,提樑上飾以雲紋和波浪式卷角,鐘上有“洪武二十九年吉日鑄”銘文。
大鐘亭位於南京市中心鼓樓廣場東北角,是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被列為新評《金陵四十景》之首,即“古亭晨鐘”。 有著悠久的名勝古蹟,又地處市中心鬧市區,公園原現狀卻不盡如人意。公園共有1700平方米,其中建築有658平方米。出入口只有西部一個,北部與東部周圍建築破爛陳舊,低矮棚戶中住了近百戶人家。由於地段好和有特色,這裡已形成為中外遊客喜來樂往的一個旅遊定點,每年平均人流量為12萬人次,接待外賓1萬人次,節假日人流量可達4600人次/日,許多涉外活動與洽談活動都在這裡舉行。為了保護文物,美化城市景觀,擴大城市公共綠化,提高環境質量,與人防工程相結合,將大鐘亭公園進行擴建改造。

地理位置

大鐘亭位於南京鼓樓廣場東北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