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金石青村

大金石青村位於小紀鎮東北部,地處東經121°00′,北緯36°50′。全村轄區面積2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67公頃,適宜種植的農作物主要有小麥、玉米、地瓜、大豆、花生等。 2002年,全村150戶,428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大金石青村
  • 所屬地區:小紀鎮
  • 面積:2平方公里
  • 人口:428人
  • 耕地面積:67公頃
村名由來,社會進步,組織建設,

村名由來

明嘉靖年間(1522-1566年),孔姓建村。傳說村人在村南山頂與斧頭頂山中挖“金豬”形成石石青,故命村名大金石青。另一說為,因建村時見斧頭頂山和馬兒山石石青中石放金光,故命名大金石青村。後有孫、趙、辛、潘、賈等姓由外地遷來定居。 東與鎖子前村相鄰,西與西金石青村相連,北與劉家疃接壤,南與西口村交界,西距鎮政府駐地8公里。 有孫、趙、辛、潘、賈、王、史等姓,均為漢族,其中孫姓人口較多。

社會進步

文教科技1951年,成立大金石青國小。1969年,有教師3人,學生達130多名。後教學設施逐步配套,教育質量穩步提高。自建國至2002年,由原籍考入大中專院校者16人,其中考入清華大學1人,考入醫科大學1人。 人民生活解放前,村民常年人均糧食不足100公斤,只能半年糠菜半年糧度日。
建國後,農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1957年,全村人均糧食180公斤。1975年,人均糧食250公斤,全村收入20萬元。2002年,全村人均存款1000元,有各種運輸車輛20輛,機車15輛,電話35部,彩電130台,冰櫃10台,洗衣機3台。 村莊建設建國前,村內街道不整,破爛不堪,村民住房以草房為主,人均居住面積不足6平方米。1989年,村統一規劃街道、房屋建設。1995年,硬化新房區路面300多平方米。
2002年人均住房面積22平方米。 集體福利1970年,村合作醫療站建立,為村民送醫送藥上門。1978年以來,隨著集體經濟的不斷發展壯大,村民福利逐步提高。1983年用上電網供電。本年開始,對考入大中專院校者,每人獎200元。1984年購置電影機1台,自放電影。2000年,全村安裝有線電視,一次性裝上程控電話35部。

組織建設

中共基層組織建設1944年11月,村成立黨支部,潘永昌任黨支部書記,有黨員10名。在黨支部領導下,開展了反奸、反特,反惡霸鬥爭,發動民兵參軍參戰,組織村民支援前線。1949年10月黨員身份公開,全村有黨員15名。2002年,有黨小組3個,黨員30名。曾有潘永昌、孫希友、辛克齋、辛克良、孫明建、趙科義、潘世龍、孫福科、潘世江任村黨支部書記。 基層行政組織建設1942年設村公所。1943年改稱村政府。1958年9月,改稱大隊管委會。1968年6月,大隊管委會改稱大隊革命委員會。1980年12月,復稱大隊管委會。1984年,始稱村民委員會,下設民政、調解、民兵、治安、婦女等組織。
先後擔任村主要行政負責人的有孫明舉、孫明福、孫希海、孫希水、孫明修、辛克齋、潘永昌、王鳳祥、孫希春、辛克召、孫明建、趙科義、賈樂友、賈培元、孫福頂、孫明慶、趙淑成、孫秀平、孫玉敏。1999年5月,孫秀平當選為首任直選村委會主任。2002年4月,孫玉敏當選村委會主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