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金川土司

大金川土司

大金川土司,即大金川安撫司,又稱促浸土司。嘉絨十八土司之一。大金川土司是由小金川土司家系中分離出來的。小金川始祖哈伊拉木在明代被授封為演化禪師。至清康熙五年(1665年),頒給演化禪師印。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大金川土司
  • :大金川安撫司
  • 又稱:促浸土司
  • 成就嘉絨十八土司之一
歷史淵源,平定禍亂,

歷史淵源

促浸即"大河之濱"意,是指今大金川河一帶,促浸,又名"然旦"、"拉旦""阿拉旦"之別號(均系房名)。所以民間對大金土司多以藏語稱"然旦甲布"或把地名、房名、職銜連稱為"促浸然旦甲布"。
哈伊拉木後裔莎羅奔以助岳鐘琪出征尼泊爾青海西藏有功,於雍正元年(1723年)授封為金川安撫司;莎羅奔得封后,另立於今大金川地,名號"促浸土司",此便是大小金川分治之始。
乾隆時期先後兩次對大、小金川進行征剿。第一次是因為乾隆十一年(1746年),大金川土司色勒奔細(色勒奔之弟)以聯姻之計,囚禁小金川土司澤旺,奪其印信。十二年(1747年),又攻打其西南部的革布希咱及其南部的明正土司(今四川甘孜州康定縣)。四川巡撫紀山一面奏聞請旨,一面派兵彈壓,卻遭到大金川土司的伏擊而宣告失敗。川陝總督慶復奏請用“以番治番”之法,暗令小金川、革布希咱、巴旺等與大金川相鄰的土司發兵協助,對大金川進行圍攻,屢試無效。乾隆皇帝決計懲創大金川,遂調雲貴總督張廣泗補授川陝總督,諭令“以治苗之法治蠻”,務令“剷除根株,永靖邊困”。張廣泗調集三萬餘眾,從西、南兩路,兵分十路進攻彈丸之地大金川。第一次金川之役開戰。自乾隆十二年(1747年)三月至十四年(1749年)正月,歷時近三年,清政府先後調集東三省、京、川、陝、甘、雲、貴、兩湖等省兵力,總計八萬餘眾,耗銀二千餘萬兩,最後以岳鐘琪率十三輕騎深入土司官寨,接受金川土司色勒奔細的頂禮叩拜而和平解決,金川初定。
大金川土司

平定禍亂

清乾隆帝兩次派重兵鎮壓今四川阿壩藏族自治州金川和小金川等地藏族的事件。乾隆十一年(1746),大金川土司莎羅奔劫奪小金川土司澤旺,經清朝乾預後釋還。次年,莎羅奔又攻明正土司(今康定)等地,清朝派兵前往“彈壓”,遭到莎羅奔的抵制。乾隆帝(即清高宗弘曆)調張廣泗任川陝總督,自小金川進兵大金川征伐莎羅奔。莎羅奔率眾奮力反抗,清軍屢失利。十三年四月,乾隆帝又命訥親督師前往增援。莎羅奔構築碉卡,嚴密為備。張廣泗與訥親互不協力,莎羅奔乃大破清軍。同年十二月,乾隆帝以貽誤軍機罪斬張廣泗,訥親亦賜死,改用傅恆為統帥。起用已廢黜還籍的名將岳鐘琪率軍自黨壩大破金川軍。因莎羅奔曾於康熙六十一年(1722)從岳鐘琪用兵於川西北羊峒(今南坪)藏族地區,雍正元年(1723),岳鐘琪又奏請授予莎羅奔“金川安撫司”印信,所以莎羅奔聞岳鐘琪軍攻入,遂在乾隆十四年正月降。乾隆帝為籠絡人心,詔赦莎羅奔,事遂平。
乾隆三十六年,大金川土司索諾木(莎羅奔侄孫)與小金川土司僧格桑(澤旺子)再次發動反清鬥爭,乾隆帝命溫福、桂林分別自汶川及打箭爐(今四川康定)攻小金川。索諾木派兵助僧格桑抗擊清軍。三十七年五月,桂林兵敗被黜,乾隆帝以阿桂代桂林。十二月,清軍攻占小金川美諾官寨,僧格桑奔大金川。次年六月,小金川藏族反攻清軍,收復美諾,清軍死三千人,主帥溫福戰死。時乾隆帝在熱河,聞報後,決定以阿桂為定西將軍,加派健銳營、火器營兵兩千、黑龍江吉林兵兩千入川增援。十月,復攻占美諾。清軍第二次征伐金川以來,受到當地藏族人民的堅決反抗,深陷重圍,屢遭失敗。乾隆帝惱羞成怒,命令阿桂等人在討平小金川後,立即以全力征伐大金川。為抵抗清軍的進犯,大金川增壘設險,嚴陣以待,其防守遠較小金川為嚴密,堅持鬥爭長達兩年,終以眾寡不敵而失敗。四十年七月,索諾木鴆殺僧格桑,獻屍請降,不準。八月,清軍攻破大金川勒烏圍官寨。次年正月,復攻破索諾木最後據守的堡寨噶爾崖,索諾木出降。清軍第二次出兵大、小金川,歷時五年,耗費白銀七千萬兩,官兵死傷數以萬計。事平後,清朝在大、小金川設立懋功章谷撫邊綏靖崇化等五屯,駐軍屯墾,以防再次發生反抗事件。
以後,大小金川之間常有衝突。1766年,清廷派四川總督阿爾泰聯合9家土司會攻大金川,小金川土司僧格桑(澤旺子)卻與大金川土司索諾木(莎羅奔侄孫)聯合反清。第二次金川之役由此開始。1776年初清軍取勝。戰後,清朝先後在大金川和小金川設定阿爾古、美諾兩直隸廳。同時進行了改土設屯制,被改設為八角屯,汗牛屯,別思滿屯,宅壟屯,一直保留至解放時。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