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釐

大釐,雲南古城名。亦稱史城、史瞼、史賧、大利等。故址在今大理市喜洲鎮。西漢時屬益州郡葉榆(亦作楪榆)縣,建有葉榆古城。東漢屬永昌郡。三國時屬蜀漢雲南郡。晉代因之。南朝屬東河陽郡。隋開皇十七年(597),西爨首領爨翫等反,楊堅命史萬歲率兵入滇鎮壓,兵至葉榆。萬曆《雲南通志》謂“隋史萬歲巡西洱河駐此”。故後人有謂史城、史瞼、史賧之稱與史萬歲有關(解放初當地還留有“史城鎮”的匾額)。唐初為河蠻(白族先民)居地,並稱大釐,與六詔並立。開元(713—741)中,南詔皮羅閣和鄧賧詔咩羅皮共破河蠻,皮羅閣入居太和城(在今大理太和村西),咩羅皮分據大釐城並設治於此。未幾,皮羅閣逐走咩羅皮,在此建行宮,南詔諸王多在此避暑。南詔建立行政區劃,設十瞼(亦作十睒),此為大釐瞼(亦稱史瞼)。一說南詔曾設喜郡,治史城,故《元史·地理志》云:“至異牟尋又遷於喜郡史城”,為南詔王直轄地。邑居人戶眾多,工商業發達,《南詔德化碑》載,“大利流波濯錦”,雲其為染織之城。宋代大理國時稱喜賧。元初置喜洲,屬大理路太和縣(大理縣)。明清屬大理府太和縣,喜洲之稱沿用至今。今喜洲周圍仍有城南、城北、城東等古稱。歷代進入大理地區的漢族、回族亦多擇居於此。集白族文化之精華,明清多有白族進士、舉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