鮮卑大都護,是東漢所置的管理鮮卑的最高軍政長官,或稱鮮卑都護,光武帝建武二十五年(公元49年),遼東太守祭肜招納偏何為鮮卑大都護,自此鮮卑連年向東漢朝貢,並為東漢守衛邊塞。漢和帝永元六年(94年),鮮卑大都護蘇拔廆協助...
都護府是唐朝在邊疆民族地里設定的特別行政機構。分為大都護府和上都護府。大都護從二品,上都護正三品。都護的職責是“撫慰諸藩,輯寧外寇”,凡對周邊民族之“撫慰、征討、敘功、罰過事宜,皆其所統。六大都護府 唐朝的疆域在...
在此時,安西大都護府的管轄地包括安西四鎮、濛池、昆陵都護府(西突厥故地)、昭武九姓、吐火羅乃至波斯都督府,大體相當於如今新疆與中亞五國、阿富汗的總和。安軍政職責 安西都護府是唐朝在西域的最高政治軍事機構其為維護唐朝在...
李元忠(?—784年),唐朝將領,原姓曹,名令忠,河東人,因堅守北庭、抵禦吐蕃有功而被唐代宗賜改姓名為李元忠。官至北庭大都護、伊西庭節度使,封寧塞郡王。人物生平 李元忠自幼“好為戰陣之形,綴幡旗以為樂”,二十歲左右從軍...
大都護府:永興 牧:吉州 都護府:安邊、鏡城、慶源、會寧、锺城、穩城、慶興、富寧、北青、德源、定平、甲山、三水、端川、明川、茂山、長津、厚州 郡:文川、高原 縣(監):洪原、利原 驛道:高山道、居山道、輸城道 ...
通政院院使、侍御史、大司農少卿、太僕寺卿、翰林國史/集賢院侍讀/侍講學士、奎章閣學士院侍書學士、隆祥使司/崇福司司使、詹事院副詹事、宣慰司(都元帥府)宣慰使、大都督府大都督、都護府大都護、都總制庸田使司都總制庸田...
開元四年,遙領安西大都護。開元十三年,改封慶王,改名李潭。開元十五年,遙領涼州都督、河西節度使。開元二十一年,授太子太師,賜名李琮。二十四年,進位司徒。天寶元年,遷太原牧。天寶十一載五月,去世,追贈靖德太子。唐肅宗踐祚,追封奉天...
董卓聽說孫堅進占陽人,立即派胡軫為大都護、呂布為騎督,帶五千人馬,前往迎擊。胡軫性急,出兵時預先揚言:“這次去,要當斬一青綬,部隊才會整齊紀律。”諸將聽他這樣說話,心中頗為不快。胡軫的部隊行到廣城,離陽人城還有幾十...
⑴封大夫:即封常清,唐朝將領,蒲州猗氏人,以軍功擢安西副大都護、安西四鎮節度副大使、知節度事,後又升任北庭都護,持節安西節度使。西征:此次西征事跡未見史書記載。⑵角:軍中樂器,吹奏以報時,類似今日的軍號。⑶旄(máo)...
封大夫:即封常清,唐朝將領,蒲州猗氏人,以軍功擢安西副大都護、安西四鎮節度副大使、知節度事,後又升任北庭都護,持節安西節度使。西征:一般認為是出征播仙。⑵走馬川行雪海邊:一作“走馬滄海邊”。雪海,在天山主峰與伊塞克湖...
平安道,含平壤府、寧邊大都護府、義州牧。首府在平壤府。江原道,含江陵大都護府、原州牧。首府在江陵。鹹鏡道(舊稱“寧安道”),含鹹興府、鏡城都護府、北清都護府。首府在鹹興府。道下設州、府、郡、縣。 其中,慶尚、...
公元657年,唐朝平定西突厥汗國後,在其地設鹽泊都督府(地址在今克拉瑪依市區附近),歸安西大都護府治下的昆陵都護府管轄。公元702年,歸北庭都護府管轄。唐末,今克拉瑪依市轄一帶為葛邏祿等回鶻別部遊牧地,後為喀喇汗王朝東北境。 [...
唐朝為振武軍單于大都護府之地。遼金隸西京路東勝州,豐州支郡。元朝屬汪古部趙王傅管轄,築有趙王城(原名黑水城,現百靈廟鎮東北28千米處),明朝設衛。 清順治十年(1653年),元太祖後裔本塔爾率喀爾喀蒙古土謝圖汗部之部分人丁歸順清朝,...
單于大都護府 唐王朝在北部疆域建五大都護府,直接控制中亞至遼東半島的通道。其中,在今內蒙古呼和浩特土默川上建的單于大都護府(故址在今和林格爾縣土城子古城)的政治地位最高。該城為突厥人阿思德為唐高宗的兒子李旦籌建,李旦後來做...
唐武周長安二年(702年),武則天在庭州設立北庭大都護府,管轄東從哈密西至裏海北部的遼闊地區。烏爾禾屬於北庭大都護府下設的鹽泊州都督府管轄。五代時,西域出現幾個地方政權並立的局面。烏爾禾地區屬於高昌回鶻王國。宋代,為西遼...
公元六世紀中後期,隋朝將呼和浩特地區劃歸榆林郡管轄。唐朝初年,在呼和浩特地區設雲中都督府和定襄都督府,此時的新城地區為定襄都督府轄地。以後,唐王朝又在呼和浩特地區設立雲中都護府、單于大都護府來管轄雲中、定襄。五代十國時期,...
武川縣地隋時屬突厥,唐時屬唐,先後歸雲中都督府、單于大都護府及安北都護府轄。神冊元年(公元916年)入遼,屬西南招討司轄,後為西京道豐州北境。金代,屬西京路淨州轄。大定十八年(公元1178年),置淨州天山縣,轄今武川縣地...
唐時,入雲中都護府(後稱單于大都護府)。宋代,為遼國領地,屬西京道豐州(豐州城故址在呼和浩特市東郊)。北宋末,為金朝西京路的豐州富民縣所轄。元代,沿襲金制,仍隸屬豐州。明朝正德、嘉靖年間,阿勒坦汗率土默特部駐牧“豐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