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1930年5月 大連赤十字診療所
1930年,日本人在原大連山吹町10號修築了一所日式磚瓦棕樓,那便是大連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的前身——日本赤十字診療所。有病床16張,設有內、外、婦產、小兒、眼、耳鼻喉、口腔、皮膚、齒、X光科、藥局、化驗室等12個科室。
1946年6月,大連市立醫院1940年,醫院改稱日本赤十字社大連病院,經5次投資擴建病床發展到350張,職工314人,日門診量達600—800人次。
1950年醫療隊參加抗美援朝
1950年在國內率先開展外傷性動靜脈瘺的直接修補手術
1957年方侃教授赴印度參加第十四屆國際防癆學術會議並受到印度總統接見
1959年開展低溫下心內直視修補手術治療先天性心臟病房間隔缺損
1972年赴葉門醫療隊
1976年赴唐山抗震救災醫療隊
1979年開展同種異體腎移植手術成功,這是中國同種異體腎移植手術後第一例分娩出正常嬰兒的女患者
1985年婦產科細胞遺傳室發現4例世界首報染色體異常核型
1987年開展帶旋髂深血管蒂的髂骨複合瓣移植整復下頜骨缺損手術
1989年率先開展脊柱側凸的手術,達國內先進水平
1993年大連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進行的十指完全離斷再植手術成功,屬國際上第四例
1997年開展多發胃癌的機制研究
2023年9月26日,大連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金普新區醫療中心啟用。
醫護團隊
醫院擁有職工4000餘人,有1000餘人具有高級職稱,32.6%的醫生具有博士學位,醫院擁有眾多國內外知名的醫學專家,其中南丁格爾獎章獲得者1名;國務院學位辦學科評議組成員2名;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終審評審1名;享受政府特殊津貼的專家42名;博士生導師67名;300餘人有國外研修經歷;1332人次在相關學術團體任職,其中8人次在國際級學術團體,389人次國家級學術團體任職,523人次在省級學術團體任職,21人擔任SCI期刊編委,51人擔任中華牌雜誌編委。624人次在中華醫學會、中國醫師協會、中國醫院協會、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任職,其中國家級115人次,省級288人次,任國家級主任委員2人次(含學組),國家級副主任委員7人次(含學組),省級主任委員11人次,省級副主任委員45人次。
所獲榮譽
醫院連續三次榮獲 “全國衛生系統先進集體”稱號,並獲得“全國百佳醫院”、“全國創建文明行業工作先進單位”、“全國百姓放心百佳示範醫院”、“中國百佳最受消費者信賴的健康管理機構”、全國城市醫院“思想政治工作先進單位”、全國健康促進與教育優秀實踐基地創建單位、 “全國醫院文化建設先進集體”、“全國醫藥衛生系統創先爭優活動先進集體”、“全國模範職工小家”及團中央授予“號、手”活動優秀組織獎榮譽稱號;
國家衛生計生委患者滿意度調查,大連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在全國各大醫院中位列第五,其中四個單項位列第一;
在2014中國醫療機構最佳僱主大型調查中,大連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位居全國12位。在“2014中國最具公信力醫療機構(三甲醫院)”排行榜中,以全國第七名的優勢居東三省之首。在國家衛計委舉辦的“改善醫療服務行動計畫全國醫院擂台賽”中,獲得全國十佳優秀管理獎、 “2015年度創新服務示範醫院”、“2015—2017年全國醫院擂台賽最具創新力醫院”、十大人氣醫院、“十大價值案例”、全國醫院擂台賽獲全國醫院擂台賽抗疫特別案例獎、全國醫院擂台賽總決賽銀獎及銅獎等榮耀。
榮獲2015博鰲•第三屆中國健康服務業品牌榜“中國百家百姓信賴的精神衛生醫療服務機構”。2015年三甲醫院日平均門診量TOP100榜單,大連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排名第56位,是遼南地區唯一進入榜單的三甲醫院。由復旦大學醫院管理研究所牽頭研製的2014年度中國最佳醫院排行榜,東北區醫院綜合實力排行榜發布,大連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位居第六。大連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喜獲“2015年全國醫院微信服務號”前十強、位列全國第三,北方首位。
在“2015中國醫院競爭力•地級城市醫院100強”排行榜中,大連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位居第五。獲中國管理科學獎卓越獎、遼寧省公安廳“集體一等功”。
2018年8月,獲頒全國“人文愛心醫院”,是本年度遼寧唯一獲此殊榮的省直醫院。
2020年9月,大醫一院援鄂醫療隊獲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集體。七年五次代表大學參加全國高等醫學院校大學生臨床技能競賽,獲2次全國總決賽特等獎和1次一等獎的優異成績。
醫院地址
長春路院區 (大連市西崗區中山路222號)
聯合路院區(大連市沙河口區聯合路193號)
金普院區(大連市金普新區龍濱路5號)
泉涌院區(大連市沙河口區黃河路787號)
張前路醫院(大連市甘井子區張前路67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