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連理工大學船舶工程學院的前身是原大連大學工學院的造船系,成立於1949年4月,是該校成立最早的院系之一。1955年1月,造船系調整到上海造船學院(今上海交通大學)。1960年,造船系在大工重新成立。1989年,造船系分建成船舶工程系和動力工程系。1996年5月成立船舶工程學院。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大連理工大學船舶工程學院
- 創辦時間:1949年4月
- 歸屬:大連理工大學
- 前身:大連大學工學院的造船系
大學簡介,學院簡介,60年奮進 成就斐然,特色建設 聲名遠播,科學發展 再創輝煌,對外交流,專業簡介,概述,船舶與海洋工程專業,研究生培養,科研實力,
大學簡介
大連理工大學1949年4月建校,學校以人才培養與科學研究為中心,本科生教育與研究生教育並重,已形成以理工為主,經、管、文、法等學科協調發展的多學科體系。學校設有工商管理碩士(MBA,含EMBA)、公共管理碩士(MPA)、建築學、工程碩士四個專業學位授予權以及高校教師在職攻讀碩士學位授予權。學校科研工作具有較強實力,有1個國家培訓基地(中國大連高級經理學院),4個國家重點實驗室(海岸及近海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三束材料改性國家重點實驗室、精細化工國家重點實驗室、工業裝備結構分析國家重點實驗室),1個國家工程研究中心(船舶製造國家工程研究中心)等等。學校廣泛開展對外交流與合作,現與23個國家和地區的近140所大學和研究機構建立了穩定的交流與合作關係,聘請名譽教授、客座教授、顧問教授235人。
學院簡介
60年奮進 成就斐然
建校初期的造船系力量雄厚,在1955年造船系調整到上海前已培育出兩屆畢業生,當時的系主任楊槱和系秘書何有聲後來先後被選聘為中國科學院院士和工程院院士。在這60年的發展歷程中,船舶工程學院在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等方面做出了突出成績,一批科研成果獲得國家和省部級大獎,大批畢業生已在船舶與海洋工程領域擔任重要職務或技術骨幹,為中國的船舶與海洋工程事業做出了積極貢獻。
經過60年的發展壯大,船舶工程學院目前擁有1個國家重點學科(船舶與海洋結構物設計製造)、1個一級學科授權博士點(船舶與海洋工程)、3個二級學科授權博士點(船舶與海洋結構物設計製造、水聲工程、輪機工程)、1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船舶與海洋工程)、1個本科專業(船舶與海洋工程)、1個國家工程研究中心(船舶製造國家工程研究中心)、1個遼寧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先進船舶工程技術)、1個“985工程”科技創新平台(先進船舶技術)和1個遼寧省高校重點實驗室(船舶與海洋工程實驗室)。學院現有雙聘工程院院士1名,教職工35名,其中教授8名、副教授13名,具有博士學位教師占教師比例的83%。學院目前的人才培養規模是,本科生招生120人/年,碩士研究生招生55人/年,博士研究生招生15人/年。
特色建設 聲名遠播
學院根據船舶與海洋工程領域的科學技術體系特點,加強對研究方向的凝練,現已形成五個特色鮮明的研究方向:
船舶與海洋結構物設計及關鍵技術研究方向
重點開展新船型開發、船舶設計、海洋平台設計以及相關的共性基礎研究。近5年來承擔國家863、國家攻關項目、軍工項目、國際合作項目和各種產業化課題50多項,科研與開發項目總經費4000餘萬元。在國內外重要學術期刊和國際學術會議發表學術論文200多篇,其中EI和ISTP索引70多篇次,出版學術專著和全國統編教材3部。開發了具有自主知識著作權的船舶與海洋平台3D參數化設計軟體系統,獲遼寧省優秀軟體獎。開發並研製了液貨船智慧型裝卸系統、浮船塢自動配載儀和下水安全性分析系統等,開發設計了多功能自升式海洋鑽井平台、6000噸舉力的浮船塢、4400HP拖輪和小水線面油田交通船等海洋工程裝備。開發設計了長江標準油船船型,遼寧省陸島運輸標準船型,以及16000DWT/26000DWT/50000DWT成品油船,並與造船企業共同研發了388000DWT/363000DWT VLOC、320000DWT VLCC、210000DWT/174000 DWT散貨船系列和163000DWT原油船等新船型。其中有鑑定科研成果5項,專利4項,全軍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遼寧省科技成果轉化一等獎1項。
船舶與海洋結構物先進制造與管理技術
承擔了國家863、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課題30餘項,發表研究論文50餘篇,批准專利4項,獲獎6項。其中與企業合作承擔了國家863計畫項目--“大型複雜曲面鋼板水火成型產品機器人樣機研究”,解決了鞍形板加工路徑設計、高精度測量方法、測量曲面的擬合方法、雙火頭的同時加工方法等主要的關鍵技術,研製開發了符合造船生產用的樣機,完成了可以商品化的船體帆形和鞍形外板水火加工工藝參數自動預報軟體系統,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船舶與海洋結構物振動與噪聲研究方向
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國防預研等相關科研項目,在國際國內期刊發表了論文百餘篇。通過理論研究與實船實驗已形成較成熟的實船振動預報和設計控制方法,主編2部船舶行業船舶振動相關標準,參編國家和船舶行業標準6部,獲獎6項。通過與企業保持密切合作,對不同類型現代化出口船舶和艦船進行了結構振動與艙室噪聲設計預報,多次有效地解決了船舶上出現的有害振動和噪聲超標問題,為提高企業造船水平起到了一定的作用。結合人才培養,在船舶結構振動與艙室噪聲預報、水下結構振動聲輻射分析及控制、船舶與海洋平台振動控制、損傷結構振動與聲學診斷技術等領域取得了重要成果。建成了技術指標達到國內領先水平的振動實驗室和聲學實驗室(消聲水池、半消聲室和隔聲室),並配備了丹麥B&K公司製造的振動、空氣聲和水聲測量系統。
船舶與海洋工程結構安全研究方向
開發了“陰極保護系統數值模擬仿真計算技術及軟體”,可以實施陰極保護系統的直接計算設計,從而實現複雜結構系統陰極保護系統在其全壽命期內的有預見性最佳化設計,是“基於數值模擬仿真計算的現代防腐設計技術體系”的基礎和重要組成部分。多年來完成了近20項重要艦艇腐蝕防護課題以及造船和海洋石油工程中的腐蝕防護工程項目,其中包括我國正在建造的3000米作業水深半潛式鑽井平台腐蝕防護系統最佳化設計項目,取得了重要的實際工程套用成果。近年來,本研究方向拓展了深海工程技術與裝備方面的研究內容,組建了深海工程技術與裝備研究團隊,目前正在承擔國家“863計畫”重大專項課題“深水半潛式鑽井船設計與建造關鍵技術”、國家“863計畫”海洋技術領域專項課題“深水立管工程設計關鍵技術研究”以及“海洋工程防腐系統數值模擬最佳化技術”。
船舶與海洋工程水動力學研究方向
擁有先進的船模試驗水池和高性能計算機群,長期從事船舶、海洋工程和水中兵器的研究,承擔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科技支撐計畫、海軍、國際合作等30餘項的科研項目,開發了“海洋浮式結構物遭遇環境荷載及其動力回響的計算技術及軟體系統”, “水下爆炸結構損傷計算技術,”“立管流固耦合計算技術”,在非線性水動力學的試驗和計算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果,在國際英文雜誌和國核心心期刊發表了論文百餘篇。
以上5個研究方向均在相應領域中取得了具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擴大了學院的影響力,同時為社會做出了重要貢獻,並得到了社會廣泛認可。同時學院根據5個研究方向開展教學與科研活動的需要,在船舶與海洋工程實驗室中建設“一個中心”和“五個分實驗室”:船舶CAD工程中心、船模拖曳試驗水池、造船工藝實驗室、結構振動實驗室、聲學實驗室、結構環境損傷控制實驗室。目前船舶與海洋工程實驗室中的部分試驗設施和技術條件達到當前國內先進水平,能夠為教學和科研工作的順利開展提供有力的硬體保障。
科學發展 再創輝煌
船舶工程學院以創辦國際知名學院為奮鬥目標。通過師資隊伍建設和高水平學科建設,努力把學院發展成為科學研究水平、學生培養質量和產學研綜合能力處於國內領先、國際上有影響的學院。學院在重點建設船舶與海洋結構物設計製造國家重點學科和船舶製造國家工程研究中心的基礎上,將大力加強教師與科研隊伍建設,打造能夠在本學科領域產生重要影響的學術團隊,進一步提升5個研究方向的研究水平,鞏固已有的學科優勢並以國家重點需求為導向,增設和強化水聲工程和海洋工程領域的研究方向,努力使船舶與海洋工程一級學科步入國家重點學科行列,使學科總體社會評價和在行業中的影響力達到國內一流水平,在一些特色研究方向上達到國際知名。學院將本著精英人才培養的原則,完善人才培養體系,為船舶與海洋工程學術界和工業界輸送優秀人才。學院將在推進船舶製造國家工程研究中心的建設和發展過程中,促進學科的快速發展,以學科前沿基礎研究來為創新性套用技術研究提供支撐,以優秀的套用技術研究成果來為工程中心的建設和可持續發展提供優質資源。同時,學院將以船舶製造國家工程研究中心為平台,擴大和加強與知名企業的合作,提高合作層次,創新合作機制,以在人才培養以及行業重要技術難題突破等方面取得明顯成效。學院將加強國際合作和交流,豐富國際合作的內涵,提高合作層次,推進學院的國際化進程,增強學院的國際影響力。
60年來,船舶工程學院桃李滿園,碩果纍纍,為中國的船舶與海洋工程事業做出了積極貢獻。展望未來,船舶人將滿懷信心,繼續奮進,為把學校建設成為國際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學貢獻力量。
對外交流
船舶工程學院依託遼寧和環渤海地區造船與航運基地,與國內船舶與海洋工程相關單位有著密切的聯繫,分別聯合大連新船重工有限責任公司、大連造船重工有限責任公司和渤海船舶重工有限責任公司成立了3個國家企業技術中心——大連理工大學分中心,以及企業博士後工作站的大連理工大學分部。同時與國外多所相關大學和研究機構廣泛開展國際間的學術交流與合作,德國勞埃德船級社(GL)、英國勞氏船級社(LR)、中國船舶及海洋工程設計研究院(船舶708研究所)和日本常石株式會社分別在本學院設有專項獎學金,與美國、英國、日本和韓國多所大學建立了友好往來。
大連理工大學船舶工程學院還同英國紐卡斯爾大學、哥拉斯哥大學、德國杜伊斯堡大學、日本廣島大學、韓國釜山大學、忠南大學,台灣成功大學,美國船級社(ABS)、德國船級社(GL)和英國勞氏船級社(LR) 等建立了長期穩定的合作關係,在基礎研究、套用研究和工程項目等方面進行了卓有成效的合作。
專業簡介
概述
船舶工程學院設定船舶與海洋工程專業。該學科是國家“九五”、“十五”、“211工程”重點建設學科、國家“985”重點建設學科,具有船舶與海洋結構物設計製造國家重點學科和船舶與海洋工程博士後流動站,具有船舶與海洋工程一級博士點授予權,下設 “船舶與海洋結構物設計製造”、“輪機工程”和“水聲工程”博士點與碩士點。
船舶工程學院依託遼寧和環渤海地區造船與航運基地,與國內船舶與海洋工程相關單位有著密切的聯繫,分別聯合大連新船重工有限責任公司、大連造船重工有限責任公司和渤海船舶重工有限責任公司成立了3個國家企業技術中心——大連理工大學分中心,以及企業博士後工作站的大連理工大學分部。同時與國外多所相關大學和研究機構廣泛開展國際間的學術交流與合作,德國勞埃德船級社(GL)、英國勞氏船級社(LR)、中國船舶及海洋工程設計研究院(船舶708研究所)和日本常石株式會社分別在本學院設有專項獎學金,與美國、英國、日本和韓國多所大學建立了友好往來。
船舶與海洋工程專業現有教師與工程系列人員38名,其中雙聘院士1人、博士生導師6人、兼職博士生導師2人、教授11人和副教授12人,有60%的教師具有博士學位。在校本科生360人、碩士生230人、博士生37人。本專業通過國家“211工程”、“985工程”等經費支持和基礎建設,該校重點實驗室——“船舶與海洋工程”實驗室已經評為遼寧省高校重點實驗室(包含船舶CAD工程中心、船模試驗水池、造船工藝實驗室、船舶結構振動實驗室、聲學實驗室和結構環境損傷與控制實驗室),其試驗環境與設備條件達到國內領先水平,為高層次的人才培養創造了良好的環境。
船舶與海洋工程專業
船舶與海洋工程專業是涉及船舶工程和海洋工程的設計與建造相關專業領域,主要培養船舶與海洋工程方面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本專業學生在校期間的培養計畫包括公共基礎理論、專業大類和專業方向三個教學層次,教學環節含理論課程教學、實踐環節和個性培養。船舶與海洋工程專業培養的學生可以獲得很高的本專業研究生深造機會,也可以到相關的研究、設計、製造、檢驗和航運等部門工作。
本專業公共基礎課主要包括高等數學、理論力學、材料力學、電工與電子、機械設計原理、計算機技術與套用、經濟與管理、人文與法律等。
本專業大類課程主要包括船舶與海洋工程概論、船舶與海洋工程浮體靜力學、流體力學、結構力學、船舶與海洋工程法規、船舶與海洋結構物建造工藝和船舶與海洋結構物CAD/CAM等。
專業方向課程主要是學習和掌握船舶總體設計、船舶與海洋平台性能計算和結構設計分析等基本理論,在船舶與海洋工程設計、建造及技術經濟方面,培養出的學生具有較全面的綜合知識,具備較強的解決工程實際問題的能力,同時為從事船舶與海洋工程領域的學術研究奠定紮實基礎。船舶工程方面主要課程包括船舶阻力與推進、船舶操縱與搖擺、船體振動、船舶與海洋結構物結構強度和船舶設計原理等;海洋工程方面主要學習課程包括海洋工程環境學、海洋工程安全性評估、海洋結構物腐蝕防護、船舶與海洋結構物結構強度和海洋結構物設計原理等。
研究生培養
碩士點船舶與海洋結構物設計製造
近年來承擔了國家863計畫、國家科技攻關、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防軍工等方面的科研項目, 獲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1項, 省部級科技進步獎一等獎1項,二等獎2項,大連市政府科技進步獎一等獎4項,獲國家專利技術1項。在國際學術會議和國核心心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400餘篇,其中被國際重要索引刊物SCI、EI、ISTP、AMR和BMT索引的有80餘篇,出版了18部學術專著和教材。
本碩士點研究方向:1.大型高技術含量船型研究;2.智慧型船舶CAD與集成信息系統研究;3.船舶CAM與特種加工技術研究;4.船舶結構分析與可靠性;5.船舶結構振動設計與控制研究;6.船舶與海洋結構物風險分析與安全評估及結構形式研究;7.船舶水動力性能分析與型線最佳化 研究;8.船舶與海洋結構物環境荷載計算研究; 9.船舶螺旋槳設計理論與工程套用研究; 10.船舶與海洋結構物錨泊定位系統動力分析研究;11.金屬結構物腐蝕及防腐套用技術研究;12.船舶與海洋結構物防腐疲勞損傷感知、監測及全壽命期安全評價技術研究;13.結構物全壽命期經濟評價理論體系研究。
碩士點輪機工程
近年來承擔了國家863計畫、國家科技攻關、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防軍工等方面的科研項目, 在國際學術會議和國核心心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100餘篇, 其中被國際重要索引刊物SCI、EI、ISTP、AMR和BMT索引的有30餘篇, 出版了6部學術專著和教材。
本碩士點研究方向: 1.船舶動力裝置振動噪聲控制、故障診斷及CAD;2.船舶柴油機排放及電子控制;3.動力裝置可靠性與模糊評判; 4.船舶防污染控制技術;5.輪機管理工程;6.動力裝置仿真技術;7.油船裝卸油仿真; 8.基於神經網路的故障診斷研究。
碩士點水聲工程
水聲工程碩士點於2000年被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准建立。該學科現有教授1名,副教授5名。該學科主要有兩個研究方向: (1)船舶水下結構噪聲及其控制研究;(2)船舶螺旋槳噪聲及其控制研究;(3)水聲信號處理與模式識別。該碩士點擁有一套先進的振動噪聲測試分析系統,現正在建設消聲水池、半消聲室和隔聲室等聲學實驗室,預計2004年投入使用。
該學科現正在承擔國家級攻關和國防預研項目10項,近三年來已在國核心心刊物和國際學術會議上發表論文30篇,其中被EI索引的論文15篇。德國和英國勞氏船級社在該碩士點設立獎學金。
本碩士點研究方向:1.船舶水下結構噪聲及其控制研究;2.船舶螺旋槳噪聲及其控制研究;3.水聲信號處理與模式識別。
博士點船舶與海洋工程
本博士點研究方向:1.新船型開發與最佳化設計方法研究;2.船體鋼板無模加工專家系統與智慧型機器人研究;3.造船工程項目管理與CIMS研究;4.海洋平台總體設計關鍵技術研究;5.船舶水動力性能計算與CFD/EFD船體型線最佳化研究;6.海洋環境水動力學和結構物在波浪中運動回響與荷載計算研究;7.海洋結構物錨泊與定位系統動力分析研究;8.船舶螺旋槳理論計算與設計研究;9.動載下船舶結構回響、噪聲及其控制研究;10.動載下船舶與海洋結構物損傷機理以及結構裂紋診斷的振動與聲學方法;11.新船型開發及CAD;12.基於網路環境的協同設計機理研究、軟體系統開發及數位化造船研究;13.海洋平台總體設計關鍵技術研究;14.船舶先進制造工藝研究;15.船體曲面鋼板無模成型自動加工技術研究;16.船舶虛擬製造技術研究;17.自然環境中金屬結構物腐蝕行為及控制技術研究;18.船舶與海洋結構物環境損傷機理與全壽命期安全控制方法研究;19.船舶與海洋結構物水動力性能計算與試驗研究;20.淺水波理論及其在船舶與海洋工程中的套用研究;21.海底管道設計理論和評估方法研究;22.平台結構的疲勞損傷與斷裂問題研究;23.船舶與海洋結構物的風險評價理論和技術研究;24.海洋工程結構的冰激振動理論及在平台減振上的套用研究;25.海洋工程結構的可靠度設計理論;26.大型與超大型海洋結構物流固耦合動力回響研究;27.強非線性多物理過程的動力流固耦合計算研究;28.水下超空化的基礎研究;29.高性能船舶的研發;30.計算力學(無格線法和粒子法)。
科研實力
大連理工大學船舶工程學院科學研究主要集中在六個研究方向:
船舶與海洋結構物設計與數位化技術
船舶與海洋結構物振動與噪聲
船舶與海洋結構物先進制造與管理技術
船舶與海洋工程結構安全
船舶與海洋工程水下噪聲與振動
船舶與海洋工程水動力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