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連市加快發展服務業四年行動計畫

《大連市加快發展服務業四年行動計畫》是2014年大連市人民政府辦公廳發布的檔案。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大連市加快發展服務業四年行動計畫
  • 單位:大連市人民政府辦公廳
  • 文號:遼政發〔2014〕1號)
  • 公布時間:2014年5月20日
各區、市、縣人民政府,各先導區管委會,市政府各委辦局、各直屬機構,各有關單位:
《大連市加快發展服務業四年行動計畫》業經大連市第十五屆人民政府第十三次常務會議審議通過,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落實。
大連市人民政府辦公廳
2014年5月20日大連市加快發展服務業四年行動計畫
為進一步最佳化產業結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加快建設產業結構最佳化的先導區和經濟社會發展的先行區,全面落實《遼寧省人民政府關於加快發展服務業的若干意見》(遼政發〔2014〕1號)檔案精神,市政府決定實施加快發展服務業四年行動計畫。
一、發展目標
全市服務業增加值增速保持高於當年地區生產總值增速。到2017年,服務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超過48%,服務業成為全市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龍頭產業。
二、重點任務
(一)著力推動服務業集聚區建設
到2017年,全市服務業集聚區達到40個,成為服務業規模化發展的重要載體。
1.打造“一灣一帶一區”國家級服務業集聚區。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加快投資建設速度,全力推進鑽石海灣商務集聚區建設。按服務品類集聚,鏈條式梯次布局,不斷提升人民路—星海灣金融產業帶的產業層級水平。紮實推進高新園區軟體和信息服務業、創意和文化產業等發展。“一灣一帶一區”成為引領城區經濟轉型升級的重要載體和提升城市功能的重要引擎,成為具有全國影響力的大型現代服務業集聚區。
2.完善發展城市中央商務區。最佳化商務業態布局,強化城區輻射作用,繼續完善中山金融服務業集聚區、青泥窪—天津街商務商貿區、星海灣金融商務區、西安路商務商貿區、中華路商務商貿區功能,吸納國內外的金融、貿易、中介服務等商務要素集聚,培育城市中央商務區。整合達沃斯國際會議中心、金沙灘國際會議中心、星海會展中心等展會資源,逐步建成具有國際水準的區域性商務會展中心。大力發展會議經濟。
3.提升完善重點服務業產業集聚區。繼續實施服務業集聚區建設“七個一”工程,發展壯大25個有影響力的市級以上重點集聚區,鼓勵服務業重大項目優先在區內發展。爭創15個省級服務業集聚區,培育2個超千億、2個超500億、6個超百億的服務業產業集聚區。
4.建設一批縣域服務業集聚區。按照因地制宜、突出特色、錯位發展的思路,啟動縣域服務業集聚區發展規劃,重點培育縣城中心商貿集聚區、產業新城服務業集聚區和特色服務業集聚區。每個涉農區市縣至少發展2個具有區域影響力、帶動效果顯著的縣域服務業集聚區。
(二)大力發展總部和樓宇經濟
到2017年,全市總部類企業數量突破150家,其中世界500強企業數量達到60家,稅收過億元的樓宇30座,總部經濟實力在東北地區領先。
5.最佳化總部經濟發展的空間布局。構建全市“4+4+4”的總部經濟發展空間格局,提升人民路金融服務、星海灣金融服務、一二九街國際商務、七賢嶺軟體和服務外包4個總部核心區;建設東港高端服務業、香爐礁商貿物流業、凌水灣創新型產業、梭魚灣先進制造業4個總部重點區;培育甘井子科技研發、小窯灣國際航運物流、普灣新區綜合性和新機場空港4個總部成長區。
6.引進培育總部企業。完善扶持政策,創新招商模式,最佳化公共服務,引進域外總部企業,壯大本地總部企業,留住落戶總部企業。積極吸引跨國公司、國內500強企業在大連設立地區總部或功能性總部機構,到2017年,我市總部企業數量力爭突破150家,其中世界500強企業數量達到60家。
7.積極發展樓宇經濟。依託中山區人民路商務區、西崗區奧林匹克商務區、沙河口區西安路商業商務區、甘井子區中華路商務區和體育新城商務區等服務業發展基礎較好的區域,培育商務樓宇,引進各類現代服務業企業、研發中心、行銷中心、結算中心等,重點打造30座稅收過億元的特色樓宇、品牌樓宇。
(三)創新發展金融服務業
到2017年,全市金融業稅收占服務業稅收比重達到18%,中國金融中心指數排名繼續保持全國前十、東北第一,並爭取進入全球金融中心指數排位序列。
8.大力發展金融集聚區。加快推進中山金融服務區、星海灣金融城、高新區金融外包服務基地、甘井子生態科技創新城後台服務基地和保稅區離岸金融中心等金融聚集區發展,引進和新設各類金融及融資服務類機構40家。
9.加快發展金融市場。支持大商所實施“六大戰略”和“雙倍增計畫”,上市期貨新品種,建設亞洲期貨中心。大力發展多層次資本市場,設立各類產業基金及股權投資機構50家,形成股權投資規模500億元;大連股權交易中心掛牌企業100家,“新三板”掛牌企業50家;新增上市公司10家,融資100億元;各類債券融資1000億元。組建交易(所)集團,發展各類要素市場,要素市場總體規模倍增。加快發展外匯市場,擴大跨境人民幣使用,建設區域外匯及人民幣交易(結算)中心。
10.大力發展各類金融機構。發展壯大已有機構,引進和新設股份制銀行、財務公司、金融租賃、民營銀行、保險公司等6家,引進和新設金融後援服務機構15家,新增小貸公司80家,推動設立大型擔保和再擔保機構。加快發展證券、期貨、保險中介、投資、理財、律師、會計師、資產評估、信用評級等服務機構100家。
11.積極推動金融改革創新發展。深化地方法人機構改革,支持其做大做強。創新發展科技金融,培育科技金融特色機構30家,科技企業貸款餘額年均增速高於全市信貸水平增速5個百分點。創新發展航運金融,支持大連港打造高端港航服務體系。創新發展綠色金融,加大對節能、減排、綠色環保產業的資金支持。創新發展產業金融,重點推進產業集群融資、產業鏈融資和產業園區融資,降低企業融資成本。
12.大力發展普惠金融。繼續完善中小微金融和農村金融服務,中小微企業和“三農”貸款餘額年均增速高於全市信貸平均增速5個百分點。繼續推動直接融資,表外業務、票券融資、理財、信託、租賃等創新手段融資總額與新增信貸餘額比例提升至2倍。鼓勵發展消費金融、網際網路金融、文化金融、財富管理等新興金融服務業,有效提升金融支付服務的智慧化水平。
(四)推動電子商務實現跨越發展
到2017年,全市電子商務交易額達到8000億元,實現“雙倍增”。打造東北地區乃至全國大宗商品現貨電子交易平台的政策高地和成本窪地,成為區域性電商集聚中心、網貨行銷中心和網路交易中心。
13.加快建設電子商務集聚區。以高新區“大連e港”為牽動,以小平島電子商務港為平台,以河口灣信息數據港為基礎,以凌水灣總部經濟服務港為保障,建設年交易額千億元以上電子商務集聚區。創建5個政策創新、產業集中度高、年交易額超百億元的電子商務集聚區。
14.培育大宗商品現貨電子交易平台。推動批准或已建成的16家大宗商品現貨電子交易平台全部實現交易。培育2家全國性大宗商品現貨電子交易平台,1個交易規模超1000億元、5個交易規模超500億元現貨電子交易平台,再造石化產品、醫藥產品、成品糧油等8個大宗商品現貨電子交易平台,建立全新的生產要素市場供應鏈體系。引進和發展200家電商企業,推動電子交易企業法人註冊在大連、資金結算在大連、稅收實現在大連。
15.推動重點行業電子商務的廣泛套用。鼓勵工業企業發展企業級、行業級、區域級、全國性電子商務交易平台,促進工業從生產型製造向服務型製造轉型。推進農業電子商務發展,支持農產品大流通平台和最後一公里物流設施建設。加快商貿企業網上商城建設,推進實體市場和網上市場融合,培育3個超百億元規模的O2O模式網上商城。大力發展網路購物,引進和培育電商企業,開設網購大連城市館,推出更多地工產品通過網路銷售,採取各種措施促進網路購物在本地實現,發展10個以上電子商務骨幹企業。加快智慧商圈、智慧社區建設,推動60%以上中小企業套用電子商務。紮實推進跨境電子商務。
(五)完善消費促進服務體系
到2017年,全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4200億元,年均增長不低於13.5%,消費對經濟成長的貢獻率穩步提高。
16.完善促進熱點消費的流通體系。鼓勵發展信用消費,帶動家電、家居、建材、汽車等耐用品以及教育、旅遊等熱點服務消費。加強基礎設施建設,促進信息類產品、信息類服務消費。打造品牌行銷、推介、保護、信息等公共服務平台,擴大地產品牌消費。大力發展夜間消費,增強“夜經濟”對消費的拉動作用。注重開發新產品、新服務,滿足消費者的個性化需求。
17.完善促進綠色循環消費的流通體系。完善廢舊商品回收體系,支持大型龍頭企業建設回收利用示範基地。推動報廢汽車回收拆解行業升級,構建二手車流通網路。擴大綠色低碳產品消費,推進流通領域節能環保工作。
18.完善促進便利消費的流通體系。鼓勵建設鄉鎮商貿服務中心和物流配送中心,提升“萬村千鄉”市場工程質量。到2017年,農村現代商貿中心達到30個。最佳化城市商業業態配置,建設15個特色商業街區。推進社區菜籃子、家政、美容美髮、洗浴、洗染、健身、茶社、維修等便民服務業連鎖經營,培育10個大型骨幹服務企業,居民生活服務業連鎖化經營比重提高到40%,打造“一刻鐘便民服務圈”。
19.加快現代商品市場體系建設。建設一級農產品批發市場,成為我市“菜籃子”商品的主要集散地。運用信息技術和現代商業模式,強化價格發現、信息引導、金融服務等功能,按照專業化、規模化、信息化、平台化的目標,新建改建、重組整合和轉型升級20個水產品、糧食、花卉、五金機電、建材家居、鋼材、再生資源、舊貨、汽車、煤炭、進口食品、餐飲業一級採購中心等大類商品交易市場。全市商品市場交易額突破2800億元,實現倍增,基本形成電子商務套用率高、物流配送網路健全、配套服務功能完善的現代商品市場體系。
(六)發展壯大現代物流業
到2017年,全市物流業增加值達到1100億元,國家級物流節點城市地位進一步鞏固、功能進一步完善。
20.最佳化物流基礎設施布局,構建物流網路。加快海、陸、空國際物流通道建設,完善綜合交通運輸體系。重點建設保稅港區,發揮國際中轉、保稅倉儲、分撥配送等核心功能。進一步整合併充分利用各種物流要素,逐步構建東北亞物流中心網路。建設和最佳化城鄉一體化物流配送體系,構建合理高效的市域物流網路。
21.建設和完善現代道路貨運集疏運體系。全市貨運車輛總數達到12.8萬台,貨運量達到3.1億噸,貨運周轉量達到430億噸公里。發展港口道路集疏運網路。貨櫃場站總數達到43個,貨櫃運輸車輛總數達到3400台,貨櫃運輸企業總數達到135個。發展道路城際快運網路。零擔貨運市場達到12個,大、中型專線貨運車輛達到1.5萬餘台,年貨運量達到6500萬噸,運輸周轉量達到25億噸公里。發展市域配送網路。專業化配送企業達到400個,專業化配送車輛達到1.5萬台,年配送量達到7600萬噸。
22.促進重點領域物流發展。結合大連經濟發展趨勢及物流產業發展的特徵和特色優勢,重點發展港口物流、航空物流、汽車物流、冷鏈物流、商貿物流、鐵路物流以及保稅物流等專業物流領域。
23.推廣物流新技術、新組織方式和物流標準化。鼓勵企業推進物流設備設施專業化,套用貨物跟蹤定位、無線射頻識別等現代物流技術。大力發展甩掛運輸組織方式,重點打造環渤海地區高水平的專業化甩掛運輸平台。大力推廣使用標準化托盤。
24.構建物流公共信息服務平台。積極配合省區域物流公共信息服務平台建設,有效利用並引導現有專業化物流平台整合,支持物流園區、物流中心及物流企業的物流信息平台建設。
25.培育和推動重點物流企業、重點物流項目和重點物流園區。開展重點物流企業、重點物流項目和重點物流園區評定工作。培育10個物流園區(物流中心),爭取8個物流園區(物流中心)成為省級示範物流園區(物流中心);重點培育25家物流企業(含冷鏈物流企業)、10家物流配送中心。
26.創新物流金融服務模式。搭建物流業融資平台,創新物流業融資模式,拓寬物流業融資渠道。逐步建立金融機構與物流企業之間的溝通聯繫機制,發展以動產質押為基礎的物流金融服務業務,為客戶提供融資擔保、存貨質押、倉單質押、保兌倉、統一授信等增值服務。積極發揮融資租賃的作用,鼓勵物流企業利用融資租賃方式,解決大型設備、運輸工具購置等融資問題。支持有條件的物流企業改制上市,積極引導競爭實力強、資質等級高、企業規模大、經營業態新的物流企業提升資本經營意識,加快推進企業上市步伐。
(七)大力發展信息技術和科技服務業
到2017年,全市信息技術服務外包產業和科技服務業主營業務收入分別達到700億元和100億元,信息技術和科技服務業成為發展生產性服務業的重要力量。
27.加快發展信息技術服務業。壯大信息技術服務外包業務規模,推動物聯網、雲計算、移動網際網路和大數據等新型業態發展。提升信息技術套用在生產性服務業中的比重。提高信息系統規劃設計、集成實施和運行維護能力。發展面向新一代通信技術、三網融合以及移動網際網路的數字內容服務平台。提高國內信息技術服務外包市場比重,努力保持對日外包優勢,積極開拓歐美外包市場,大力發展高附加值的知識流程外包,提升信息技術服務外包產業層級,著力培育領軍企業。到2017年,全市信息技術服務企業數量達到1100家,力爭擁有萬人企業1—2家,離岸外包業務規模突破1億美元企業達到2—4家。
28.加快發展科技服務業。建立集科技金融、技術市場、智慧財產權、科技招商、大型科學儀器資源共享服務等於一體的科技服務綜合平台—“大連科技指南針”。組建協同創新聯盟產業技術研究院,發展研發設計與數據共享等專業技術研發服務平台,完善科技創新孵化體系,培育專業化、社會化、網路化的科技中介服務機構,組建一批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和重點實驗室,為產業技術創新鏈提供高水平解決方案和綜合性服務。到2017年,全市組建產業技術研究院10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重點實驗室達到100家,打造20家骨幹科技中介服務機構、30家科技金融特色機構、50家市級以上科技企業孵化器。
(八)實現旅遊業快速發展
到2017年,全市旅遊總收入達到1750億元,成為東北亞著名濱海休閒度假旅遊目的地和中國北方旅遊集散地。
29.做大旅遊產業規模。以推進旅遊綜合體和溫泉旅遊大項目建設為牽引,引導社會資金等資源要素向旅遊產業集聚區配置,推進溫泉旅遊、鄉村旅遊、溝域旅遊和海岸旅遊大發展,吸引旅遊企業投資建設一批重點旅遊項目。加強旅遊業與相關產業和行業的融合創新,延長產業鏈,培育產業群。深化旅遊業與社會文化、休閒生活和城市個性的融合衍生,讓綠色休閒、藍色浪漫成為大連的一種生活方式和人文精神。
30.提升旅遊服務品質。爭取到2017年新增五星級酒店5家。指導創建國家5A、4A級旅遊景區工作,指導區市縣開展創建國家、省級生態旅遊示範區、旅遊度假區、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示範縣及示範點、溝域旅遊示範區工作。
31.培育旅遊龍頭企業。打造百強旅行社。繼續引導和扶持中旅(大連)公司、古蓮國際旅行社等一批實力強的旅行社爭創全國百強旅行社和省級百強旅行社,組建大連市A級旅行社聯盟,共同做大旅遊市場。引導聯盟成員實現資本合作,成立大型旅遊集團。積極扶持大連本地旅遊批發商做大做強,打造輻射東北乃至全國的大型出境旅遊批發商。到2017年,培育10個旅行社企業集團,引進10個國內外知名旅行社落戶。
32.推進智慧旅遊項目建設。全面提升我市旅遊的信息化水平。通過增加科技含量、推廣旅遊信息化等措施,整體提高大連旅遊管理與經營水平,提升旅遊產品質量,在更高層次滿足國內外旅遊者的需求,引領東北乃至環黃渤海旅遊新時尚,有效推進東方浪漫之都的建設。
(九)推動養老、健康服務業規模化、產業化發展
到2017年,全市城鄉醫療衛生服務網路、養老服務設施、社區服務體系基本實現全覆蓋,醫療軟實力、養老服務、社區服務水平全面提升。
33.完善健康服務體系。加強市級醫療中心和區域性醫療中心等城鄉醫療衛生機構建設,形成覆蓋城鄉的基層醫療衛生服務網路。大力發展基層衛生服務,實現“每個鄉鎮有一所政府開辦的衛生院”、人人擁有自己的“居民健康檔案”,享有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加快形成以非營利性醫療機構為主體、營利性醫療機構為補充的社會辦醫體系。鼓勵社會資本舉辦醫療機構,投向資源稀缺及滿足多元需求服務領域,舉辦康復醫院、老年病醫院、護理院、臨終關懷醫院等醫療機構。推進中醫藥服務貿易重點項目和骨幹企業建設,培育大連中醫藥服務國際知名品牌。加快發展中醫藥健康服務體系,加強中醫預防保健及康復服務能力建設,完善提升醫療機構“治未病”服務功能。發展中醫藥健康文化產業和中醫藥健康旅遊產業。積極推進大連中醫藥企業開拓國際市場,努力擴大我市中醫藥服務出口,提升中醫藥文化的國際影響力。做好高端醫學人才引進、進修培養和培訓等項目的實施工作,全面提升我市醫療軟實力。
34.發展養老服務業。加快建設以居家為基礎、社區為依託、機構為支撐,功能完善、規模適度、覆蓋城鄉的養老服務體系。到2017年,全市社會養老床位達到5.3萬張,每千名老年人擁有床位37張;全市機構養老、居家社區生活照料護理服務提供1.3萬個就業崗位;基本建成集應急救助、日常生活照料、醫療護理服務於一體的養老服務信息化系統;符合標準的日間照料中心、老年人活動中心等服務機構設施覆蓋所有城市社區;90%以上的鄉鎮和50%以上的農村社區建立養老服務設施和站點。
35.發展社區服務業。構建政府公共服務、市場化便民利民服務、居民志願互助服務相銜接的社區服務體系,推進社區服務業發展。加快推進社區信息化建設布局,整合各部門公共服務職能,廣泛吸納社區各類資源,建設市、區(市、縣)、街道(鄉鎮)、社區四級聯網的社區公共服務綜合信息平台,為社區服務開展提供信息化保障;建立起主體多元、功能完善、服務高效、管理規範、信息化程度較高的社區服務體系,切實滿足居民民眾日益個性化、多樣化的服務需求。
(十)促進房地產持續平穩健康發展
到2017年,全市房地產開發投資、銷售額年均增長10%,保持房地產持續平穩健康發展態勢。
36.保持房地產市場健康發展。完成各類棚戶區改造8萬戶。大力推行住房拆遷貨幣化安置。大力推廣精裝修住房。建立不動產統一登記制度,做到登記機構、登記簿冊、登記依據和信息平台“四統一”。加強市場監管,營造公開、公平、公正、透明的市場環境。通過開展房交會、巡展、團購等各類活動,促進房屋銷售。
(十一)加快發展文化和體育產業
到2017年,文化產業增加值超過500億元,成為地區國民經濟重要產業。
37.加快發展文化和體育產業。重點發展出版發行和著作權服務業、電影電視業、文化藝術服務業、網路文化和動漫遊戲業、文化旅遊業、文化產品生產和流通服務業、會展廣告業等八大重點文化產業。著力建設創意產業集聚區、影視產業集聚區、動漫遊戲產業集聚區、文化旅遊綜合集聚區四大文化產業集聚區。實施建設產業基地工程、文化精品工程、人才集聚工程、培育龍頭企業工程、營造產業環境工程五大文化產業重點工程。各地區要規劃建設具有區位優勢和地方特色的文化產業基地2-3個,每年要推出各類文化精品3-5個。積極培育文化服務貿易企業,開發適應國際市場需求、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項目。著力推進文化貿易重點企業和重點項目建設。保持全市列入國家文化出口重點企業和重點項目5-8個。加快體育產業發展,努力開發體育競賽表演市場,大力發展體育健身市場,精心培育體育產業品牌,發展壯大體育培訓業,繼續擴大體育彩票市場。
(十二)積極推進中介服務業發展
到2017年,全市中介服務機構戶數達到1.2萬戶以上。中介服務業得到快速發展。
38.加快推進中介服務市場化、規模化、國際化。引進市場競爭機制,積極推動中介機構改革,完成現有中介機構與國家機關、事業單位全面脫鉤。採取綜合措施,突出抓好諮詢評估、鑑證、金融、會展、廣告、要素交易等市場中介組織建設。引進一批國際、國內著名的會計師事務所、律師事務所、房屋中介、認證諮詢等機構。通過政府購買服務、公開競標等方式,充分發揮行業協會自我管理、行業自律、反映訴求、維護權益的作用,打破市場壟斷,促進公平競爭。
(十三)分離壯大生產性服務業
到2017年,全市適宜分離的大中型工業企業全部完成分離生產性服務業工作任務,先進制造業核心競爭能力不斷提升,現代服務業發展速度不斷加快。
39.推動工業企業分離生產性服務業。本著“不增加負擔、有利於發展、分類實施”的原則,引導扶持具備分離條件的規模以上大中型工業企業把物流配送、研發設計、檢驗檢測、總集成總承包、貿易行銷、專業配套服務等生產性服務業從主體分離,註冊獨立的服務業法人企業。暫不完全具備分離條件的企業逐步創造條件實施分離。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鼓勵對“散、弱、小”生產性服務業進行“產、學、研”整合重組,培養發展30家有競爭力的生產性服務業龍頭企業。
(十四)實施千戶小微商貿企業專項貸款扶持工程
到2017年,全市新增小微商貿企業信貸20億元,促進小微商貿企業健康發展。
40.扶持小微商貿企業發展。推動我市批發、零售、倉儲、住宿、餐飲、家政等行業的2400戶商貿流通小微企業與銀行對接,為小微商貿企業加快發展提供信貸支撐,促進其擴大經營規模,發展新興業態,實現營業收入倍增。
三、工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制定實施加快發展服務業四年行動計畫,是市委、市政府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委、省政府關於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調整經濟結構部署的重大舉措。各地區、各部門要統一思想,提高認識,加強組織領導,把推動服務業發展提速、比重提高、水平提升作為今後一個時期全市經濟可持續穩定增長的突破口和切入點。要強化“服務業發展一盤棋”的大局觀念,圍繞全市四年行動計畫,科學制定本行業、本地區具體的四年行動計畫,下大氣力研究解決服務業發展中存在的薄弱環節和突出問題,保證全市服務業四年行動計畫順利實施,確保任務目標圓滿完成。
(二)建立服務業發展統籌協調機制。落實加快發展服務業四年行動計畫,實行市長總負責、各牽頭部門分管市長分工負責、牽頭部門為責任主體的工作推進機制。市服務業委是全市服務業四年行動計畫的總牽頭協調部門,市政府相關職能部門、各區市縣政府和先導區管委會負責本領域、本區域內服務業發展規劃指導,抓好具體任務的落實,逐步建立統籌協調、統分結合的工作機制,形成合力推進服務業發展的工作格局。建立調度例會制度,定期召開工作協調會,定期分析匯總服務業運行情況,協調解決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建立通報制度,市政府每季度進行一次通報。
(三)完善服務業發展政策支撐體系。整合我市發展服務業的政策資源,切實發揮好政策的激勵效應。參照《遼寧省人民政府關於加快發展服務業的若干意見》(遼政發〔2014〕1號),市政府制定政策,加大服務業發展扶持力度,對服務業發展重點行業、重要地區和重大項目進行扶持引導。市服務業委會同財政、稅務、發展改革等部門制定全市服務業發展扶持政策。相關部門制定本行業促進服務業發展的扶持政策。各區市縣政府和先導區管委會也要結合實際,制定政策,加大投入,鼓勵引導當地服務業發展,共同營造有利於服務業發展的政策環境。
(四)加強服務業重點指標統計工作。各級統計部門要強化對服務業統計工作的協調和業務指導,加快健全完善服務業重點指標統計監測體系,擴大統計監測覆蓋範圍,力爭將年主營業務收入200萬元以上的服務業企業法人單位納入全面調查和聯網直報範圍。加強對工業企業分離生產性服務業等指標的統計。行業主管部門要加強和完善本行業的統計工作,以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為導向,著重建立與服務業發展和考核相適應的重點指標統計監測體系。
(五)加大任務落實考核力度。市政府相關職能部門按照大連市加快發展服務業任務分解表(見附屬檔案)明確的工作,制定具體的實施方案逐一落實。市政府將服務業14項重點工作任務納入到績效考核體系,逐步提高對服務業發展績效考核比重。對未能按期完成服務業重點任務指標的地區和部門,當年不得評為優秀等級,扶持資金不予支持。
(六)加快服務業人才隊伍培養。發揮我市高校集聚的優勢,引導高等院校開設與現代服務業相關的專業,加快建設現代服務業職業教育體系,培養掌握專門技術和專業知識的基礎性人才。引導專業培訓機構定向培訓、定向培養服務業高端人才。發揮好各類人才引進平台作用,多渠道引進國內外現代服務業方面的高級管理人才。制定競爭力更強的人才引進和培養扶持政策,將優惠政策擴展到所有服務業領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