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院歷史
1959年工藝系成立,開始招收“鑄造”、“鍛壓”、“焊接”專業本科生。
1972年開始招收“金屬材料及熱處理”專業本科生。
1978年,經鐵道部批准,“金屬材料及熱處理”專業開始招收碩士研究生。
1983年由“鑄造”、“鍛壓工藝及設備”、“焊接工藝及設備”和“金屬材料及熱處理”四個專業組建成立材料工藝系。
1986年,由“鑄造”和“金屬材料及熱處理”專業組建成立材料工程系;由“鍛壓工藝及設備”和“焊接工藝及設備”專業組建成立材料工藝系。
1986年7月,經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准,“金屬材料及熱處理”和“焊接”專業成為第三批碩士學位授權點。
1989年“金屬學及熱處理”專業被評為鐵道部重點學科。
1993年材料工程系和材料工藝系合併,成立材料科學與工程系。
1993年12月,經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准,“鍛壓”專業成為第五批碩士學位授權點。
1995年“焊接工藝及設備”專業被評為鐵道部重點學科。
1997年6月,國家教育委員會調整學科專業目錄,“鑄造”、“鍛壓”和“焊接”本科專業調整為“材料成形與控制工程”本科專業,金屬材料及熱處理本科專業調整為“金屬材料工程”本科專業。
1997年6月,國務院學位委員會調整碩士、博士研究生學科專業目錄,“鑄造”、“鍛壓”和“焊接”專業調整為“材料加工工程”二級學科,“金屬材料及熱處理專業”調整為“材料學”二級學科。
2000年12月,經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第十八次會議批准,“材料加工工程”二級學科成為第八批博士學位授權點。2000年“金屬材料工程 ”專業按“材料科學與工程”大類專業招生,同時新增“無機非金屬材料”方向。
2001年11月,獲“材料工程”專業工程碩士學位授予權,面向企業招收和培養工程碩士研究生。
2002年,“材料加工工程”二級學科被評為遼寧省重點學科。
2003年,獲得高等學校教師碩士學位授予權。
2004年,成立“電子科學與技術”本科專業。
2006年,“材料科學與工程”獲得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予權,涵蓋“材料物理與化學”、“材料學”、“材料加工工程”3個二級學科。
2007年,經國家人事部、全國博士後管委會批准設立“材料科學與工程”博士後流動站。
2008年,“材料科學與工程”學科被評為遼寧省一級重點學科,同年,經教育部批准恢復“焊接技術與工程”本科專業。
2009年,獲批遼寧省提升高等學校核心競爭力學科建設工程學科提升計畫。
2011年6月,獲批遼寧省提升高等學校核心競爭力學科建設工程一流學科計畫。
2011年3月,獲批“材料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予權。
2018年10月,通過教育部本科教學審核評估。
2019年6月,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專業通過工程教育專業認證,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材料科學與工程、電子科學與技術專業獲批遼寧省一流本科專業。
2019年12月,材料科學與工程、電子科學與技術專業獲批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
學院簡介
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始建於1959年,其金屬材料專業和焊接專業分別於1989年和1995年被評為鐵道部重點專業。現設有
材料成型與控制工程(含模具、鑄造、塑性加工方向)、焊接、材料科學與工程(含金屬材料和無機非金屬材料方向)、
電子科學與技術(電子材料方向)等本科專業,其中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本科專業為國家級第一類特色專業。材料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擁有博士、碩士學位授予權和
博士後科研流動站,屬遼寧省一級重點學科,遼寧省“提升高等學校核心競爭力學科建設工程”的高水平重點學科。培養的7000多名畢業生已經成長為軌道交通裝備等製造行業的技術領軍人才和優秀管理者。目前,學院在校博士生52人,碩士研究生182人,本科生1290人。
師資力量
學院現有專職教師73人,其中教授27人,副教授29人,講師17人,具有博士學位62人。有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第一層次人才1人,國家重點研發計畫項目首席科學家1人,全國優秀教師1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5人,省部級有突出貢獻的優秀中青年專家3人,遼寧省攀登學者1人,遼寧省特聘教授2人,省優秀教師2人,省教學名師2人,“興遼英才”青年拔尖人才2人,遼寧省“百千萬人才工程”百層次人才5人,中國鐵道學會詹天佑獎和茅以升獎各1人。
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第一層次人選:董闖
國家重點研發計畫項目首席科學家、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創新領軍人才、首屆國家優秀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
“興遼英才計畫”科技創新領軍人才、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遼寧省十大青年科技英才:管仁國
省部級突出貢獻專家: 丁志敏 樊志新 高 飛
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 丁志敏 樊志新 楊鑫華 高 飛 張志華
享受大連市政府特殊津貼專家: 樊志新
大連市優秀專家:任瑞銘 丁志敏
遼寧省高等學校攀登學者: 張志華
遼寧省特聘教授:任瑞銘 楊鑫華
全國優秀教師: 丁志敏
遼寧省優秀教師:陸 興 張志華
遼寧省教學名師:楊鑫華 運新兵
遼寧省百千萬人才工程“百層次”人選: 高 飛 樊志新 覃作祥 張志華 丁萬昱
遼寧省百千萬人才工程“千層次”人選:丁志敏 陸 興 李國軍 楊鑫華 運新兵 呂雲卓
遼寧省百千萬人才工程“萬層次”人選:閻志明 粱 瑤 楊志斌 王華林
“興遼英才”青年拔尖人才: 張志華 呂雲卓
茅以升鐵道科技獎:高 飛
詹天佑鐵道科學技術獎:樊志新
大連市勞動模範:高 飛、樊志新、史春元
科研實力
學院具有較高的學術水平和較強的科研實力,近3年來,承擔數十項國家863、
自然科學基金、遼寧省和大連市項目及大量的企業攻關課題,科研經費總額7600多萬元。獲得國家級科技進步獎1項,省級科技獎勵2項,在國內外學術刊物及會議上發表論文170多篇,其中74篇被SCI、EI、ISTP收錄,出版各類專著和教材11部。
學院擁有JSM-6360LV
掃描電子顯微鏡、OXFORD能譜分析儀、H-800透射電子顯微鏡、PW1710型X射線衍射儀、400型連續擠壓機、HKZ40型真空擴散焊機、壓鑄機、真空鍍膜機等各類設備980多台件,能夠滿足各層次人才培養和科研的需要。
交流交換
專業介紹
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具備材料科學基礎知識和材料熱加工工藝基礎知識及實踐能力,能在材料熱加工和材料成形及控制等領域從事教學、科學研究、技術開發及生產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
培養要求:具有較紮實的自然科學基礎,系統掌握力學、機械學、電工與電子技術、材料科學的基礎知識、材料成形和加工工程的基礎知識、市場經濟及企業管理等基礎知識。具有必需的製圖、計算、測試、文獻檢索和基本工藝操作等基本技能,具有獨立獲取知識、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初步掌握科學研究、科技開發及組織管理能力,較強實踐能力、適應能力和創新精神。本專業按寬口徑設定,按專業方向培養。前兩年半學習共同的課程,後一年半按專業方向進行培養。目前設定的專業方向有:鑄造工藝及設備、塑性成形工藝及設備和模具技術。
主要課程:工程力學、機械設計基礎、電工與電子技術、
計算機技術、材料科學基礎、材料成形基礎、材料加工前沿講座。
特色和優勢:實行教學、生產勞動、科研三結合,辦學力量強,服務於當前快速發展且成長性好的現代裝備製造業和軌道交通業。
焊接技術與工程專業
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具備材料科學、電工和電子學、機械、力學和自動控制的基礎知識和套用能力,能夠在
焊接技術與工程領域從事科學研究、技術開發、設計製造、生產組織管理等諸方面工作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
培養要求:具有較紮實的自然科學基礎,系統地掌握本專業領域寬廣的技術理論基礎知識,主要包括力學、機械學、電工電子學、熱加工工藝、自動化基礎、材料科學基礎、焊接電弧及弧焊方法、焊接結構力學和材料熔接基礎及焊接性;具有本專業必需的工程製圖、計算、實驗、測試、文獻檢索和基本工藝操作等基本技能和較強的計算機套用能力;初步掌握科學研究、科技開發及組織管理能力,較強實踐能力、適應能力和創新精神。
主要課程:工程力學、機械設計基礎、電工與電子技術、計算機技術、材料科學基礎、自動控制原理、焊接電弧及弧焊方法、焊接結構、弧焊電源、材料熔焊基礎及焊接性、材料加工前沿講座。
特色和優勢:實行教學、生產勞動、科研三結合,辦學力量強,服務於當前快速發展且成長性好的現代裝備製造業和軌道交通業。為培養具有較高素質、較強適應能力的工程技術人才,使其適應全球經濟發展對焊接技術和管理工作的需求,本專業將國際
焊接工程師(IWE)培訓課程的內容整合到本科課程體系中,並與獲
國際焊接學會(IIW)正式授權的中國焊接培訓與資格認證委員會(CANB)下設的
哈爾濱焊接技術培訓中心合作,聯合開展在校生國際焊接工程師培訓及資格認證工作。
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具備材料科學與工程方面的基礎知識,能在冶金、材料結構研究與分析、金屬材料、無機非金屬材料等相關領域從事科學研究、技術開發、工藝和設備設計、生產及經營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
培養要求:具有較紮實的自然科學基礎,系統掌握本專業領域寬廣的技術理論基礎,具有必需的製圖、計算、測試等基本技能,具有必需的金屬材料或非金屬材料製品的檢測、選用及正確選擇生產工藝及設備的初步能力,具有文獻檢索的能力。具有獨立獲取知識、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初步掌握科學研究、科技開發及組織管理能力,較強實踐能力、適應能力和創新精神。本專業按一級學科寬口徑設定,按二級學科專業方向培養,目前設定的專業方向有:
金屬材料工程、無機非金屬材料工程。
主要課程:工程力學、物理化學、機械設計基礎、電工與電子技術、計算機技術、材料科學基礎、材料工程基礎、材料物理性能、現代材料分析技術、材料科學前沿講座等。
特色和優勢:實行教學、生產勞動、科研三結合,與企業有廣泛的合作,項目多且學生能夠參與。金屬材料方向以材料熱處理、表面工程、新材料為特色;
無機非金屬材料方向在兼顧傳統無機非金屬材料工藝前提下,以混凝土工程與技術和特種
無機材料為特色;以材料熱處理、粉體材料、表面工程、新材料為特色。面向新材料、現代裝備製造業和軌道交通領域就業。
電子科學與技術專業
培養目標:培養具備物理學、電子學及光電子學等領域內寬厚的理論基礎、實踐能力和專業知識,能在該領域內從事電子、
光電子材料與器件、積體電路、太陽能光伏電池及系統以及鐵路交通用電器的科研技術開發、檢測、工藝、設備、生產及經營管理等方面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
培養要求:具有較紮實的自然科學基礎,系統掌握本專業領域的技術理論基礎,具有本專業必需的電子、光電子材料與器件、積體電路、太陽能光伏電池及系統以及鐵路交通用電器的技術開發、檢測、生產、工藝及設備使用的初步能力,具有文獻檢索以及了解學科前沿及發展趨勢的能力。
主要課程:工程製圖、電路原理、模擬電路、數字電路、材料科學基礎、半導體物理、電子材料與器件、光伏電池及系統、積體電路導論、光電子技術基礎、薄膜製備及分析技術、單片機原理及套用等。本專業注重實踐環節教育,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專業實踐教學主要有“電學科基礎課程綜合實驗”、“專業課綜合實驗”、“專業課程設計”、“生產實習”、“畢業實習與畢業設計(論文)”。
特色和優勢:本專業按
電子科學與技術專業一級學科寬口徑培養,有發展潛力。實行教學、生產勞動、科研三結合,面向我國新興的電子、光電子材料與器件、
半導體積體電路、太陽能
光伏材料與系統以及鐵路交通用電器等領域的企事業單位。畢業生面向電子、光電子、新能源、太陽能光伏企業,鐵路工廠以及電務部門。
培養目標:畢業生適宜在材料成形(包括鑄造、焊接和模具)和控制工程領域及其他部門從事軟體開發與研製工作;適宜在材料熱加工以及IT等相關行業從事生產、經營、組織與管理工作,也可以繼續攻讀材料加工工程及軟體工程等相關學科領域的碩士研究生。
面向現在和未來的製造業發展要求和國際軟體市場發展現狀,按綜合套用型學科建設要求,建立科學、合理、符合專業發展規律的學科學位體系,採用雙專業本科教育複合培養模式,實現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專業和軟體工程專業的知識複合。
培養要求:本專業是按照本科雙專業培養模式,採用大類招生,寬口教育思想設計教學計畫。前兩年主要學習專業的基礎理論知識,後三年主要為專業知識教育和實踐訓練。目前設定的專業方向分別為:
嵌入式系統、計算機圖形學與數字藝術設計和模具、鑄造等專業方向。
主要課程:工程力學、機械設計基礎、電工與電子技術、材料科學基礎、工程參量檢測與控制;計算機組織與結構、C++程式設計、數據結構、作業系統、JAVA程式設計、資料庫原理與套用、軟體工程、計算機網路、JSP基礎與套用、
嵌入式Linux作業系統(嵌入式系統方向)、計算機圖形學(計算機圖形學與數字藝術設計方向)等。
焊接技術與工程+軟體工程專業
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滿足國家軟體產業以及焊接技術與工程領域發展需求的複合型、套用型人才。畢業生適宜在焊接技術與工程領域、軟體產業或其他部門從事技術研究、軟體開發、維護與管理等工作,也可以攻讀材料加工工程或軟體工程等相關學科領域的碩士研究生。
培養要求:本專業是按照本科雙專業培養模式,採用大類招生,寬口教育思想設計教學計畫。前兩年主要學習專業的基礎理論知識,後三年主要為專業知識教育和實踐訓練。目前設定的專業方向分別為:嵌入式系統、計算機圖形學與數字藝術設計等專業方向。
主要課程:工程力學、機械設計基礎、電工與電子技術、材料科學基礎、工程參量檢測與控制、材料熔焊基礎及焊接性、焊接電弧及弧焊方法、計算機組織與結構、數據結構、計算機網路、作業系統、C++程式設計、JAVA程式設計、資料庫原理與套用、軟體工程、嵌入式系統設計與開發(嵌入式方向)、計算機圖形學(計算機圖形學與數字藝術設計方向)等。
所獲榮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