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介紹
大通曼哈頓公司 Chase Manhattan Corporation
曼哈頓銀行於1799年在紐約市成立,原系自來水公司兼辦銀行業務。1908年全部轉為銀行業務。大通銀行在1877年設立。創始人是一位名叫約翰·湯普森的教員 。他以林肯政府時期財政部長S.P.蔡斯的姓定為銀行的名稱(中國譯為大通銀行,未用此姓的譯音)。1929年約翰·洛克菲勒取得了這家銀行的控制權,次年將它與公平信託公司合併,由洛克菲勒第二的內兄弟溫思羅普·奧爾德里奇任董事長。1946年,戴維·洛克菲勒進入大通銀行,1961年出任大通曼哈頓銀行總經理,1969年成立銀行持股公司後任董事長(1981年退休)。
大通曼哈頓銀行公司是戰後美國第一個進入聯邦德國和日本開辦分行的銀行。70年代初,又是第一個在莫斯科開設代辦處的美國銀行。1984年兼併了羅徹斯特的林肯第一銀行公司。該銀行公司在國內外進行銀行金融活動的項目包括存款、貸款、商業金融、政府證券的買賣,為公司和個人提供信託服務,為個人和機構提供投資顧問服務以及不動產金融和信用卡等。該公司全面負責國內外的商業銀行業務和信託業務。下層分支行專門為個人和小企業提供服務,如儲蓄、支票存款、現金儲蓄支票帳戶、分期付款貸款、資金轉移和提供安全存款設施等。該銀行還設有特別分部,專門服務於公共事業、航空航天、石油能源、金融和不動產以及農業、礦業、金屬、電子、木材加工、紡織、運輸和化工等企業。該行國際部主管對外銀行業務,主要對象是跨國公司和外國政府的中央銀行。還參加組織國際銀行集團。
該公司分為三個分部:消費者金融業、全球銀行業和國內銀行業。除了大通曼哈頓銀行這個主要附屬機構外,在國內還有22個附屬公司,國內分支行278個,國外分支行105個,附屬機構 23個,與全世界100個國家的銀行建有通訊關係,通訊銀行數目為6500個。在中國北京設有代表處。
發展歷程
J·P·摩根公司是1968年12月20日建立的持有摩根銀行全部股權的銀行持股公司。
摩根銀行原名紐約摩根擔保信託公司,是1959年4月20日由兩家商業銀行合併而成的,一家也稱為J·P·摩根公司,一家是紐約擔保信託公司。
組成紐約摩根擔保信託公司的J·P·摩根公司建於1860年,以J·皮爾龐特·摩根名字命名。創建之初,該公司只是一家個人經營的辦事處,專門買賣
外匯。爾後業務不斷發展。1864年更名達布尼·摩根公司,1871年改稱德雷克塞爾·摩根公司,1895年改為J·P·摩根公司。該公司從早期開始,就同美國金融界發生的歷史事件有著密切關係。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該公司包攬美國對西歐的金融業務,大發其財。根據1933年銀行法,摩根公司改為商業銀行,把原來經營的投資銀行業務交付給摩根斯坦利。1940年以後,摩根公司由合夥公司改為股份有限公司,並開始經營信託業務。
紐約擔保信託公司建於1864年,1896年改名為紐約擔保信託公司。1910年合併莫頓信託公司和第五大道信託公司,1912年合併標準信託公司,1929年合併商業銀行。
二戰以後,美國銀行界的競爭日趨劇烈。摩根公司同紐約擔保信託公司合併為紐約摩根擔保信託公司就加強了實力,能夠更有效地進行競爭。60年代末期,作為紐約摩根擔保信託公司即摩根銀行的持股公司――J·P·摩根公司建立之後,經營範圍進一步擴大。為了適應國內外金融市場的變化,該公司先後建立了一些新的附屬機構,其中包括1971年建立的23――六公司(1976年更名為摩根社會發展公司)1981年建立的摩根
期貨公司,1986年建立的J·P·摩根證券公司等。
進入90年代以來,伴隨著信息的浪潮,公司的業務範圍進一步擴大,如推出網上銀行、為用戶提供更加方便的信用卡服務等等。銀行的業務已遍布全球,公司的規模也進一步擴大,但公司仍始終本著真誠、公正與公平的原則,為全球千千萬萬個客戶提供優質的服務。
摩根大通在香港有30年歷史,多次被評為香港最優秀、最具影響力的投資銀行,在執行香港複雜上市發行方面具有廣泛的經驗。1999年11月,摩根大通擔任聯席全球協調人,成功發行香港盈富
基金。摩根大通在此次金額為43億美元的交易中作用舉足輕重,接獲機構需求量為承銷團之首,占機構投資者訂單總量的32%,零售訂單的6.4%。摩根大通自1987年起即開始在中國投資及開展投資銀行業務,主承銷過許多國企發行項目,包括多起H股重組上市項目:華能國際(600011,
股吧)電力、安徽海螺、成渝高速等,B股有內蒙古伊泰煤礦等,以及N股:華能國際電力。今年5月,摩根大通在中國財政部10億美元的10年期債券發行中擔任聯席牽頭行及薄記行。此前,還為財政部1億美元世紀債券和5億美元7年期全球債券擔任過主承銷。摩根大通於2000年為華能國際收購山東華能擔任財務顧問。
2004年6月14日,美聯儲發表聲明,批准美國摩根大通銀行與美國第一銀行的兼併方案。合併後的新摩根大通銀行資產總額達1.12萬億美元,一舉超過美洲銀行,與1.19萬億美元資產的第一大銀行花旗僅一步之遙,而且業務也將從紐約擴展到整箇中西部,成為了繼花旗之後第二家真正跨地區的銀行。
進軍中國
摩根大通在中國市場的悠久歷史可追溯至20世紀初。1909年,JP摩根擔任湖廣鐵路債券的承銷商。1920年代,大通銀行在上海和天津開設了辦事處,為當地及外國機構提供金融服務。
摩根大通與新中國的關係始於1973年,當時擔任大通銀行主席的大衛·洛克菲勒帶領第一個美國商業代表團訪問了中國。大通銀行當年就成為中國銀行(601988,
股吧)首家美國代理銀行,並於1982年成為首家在北京開設辦事處的美資銀行之一。
2003年10月,摩根大通得到中國證監會批准,取得了QFII資格。這是摩根大通進軍中國金融市場的又一重要步驟。
摩根大通旗下的基金公司摩根富林明與上海國投簽署協定,合資成立基金公司。摩根大通作為商業銀行取得了經營人民幣業務和外匯兌換牌照,這為其在中國境內開展包括投資銀行業務在內的各項業務提供了很好的基礎。
摩根大通董事長哈里森指出,摩根大通這樣的國際性金融機構能夠利用其寶貴經驗,幫助中國建立一個充滿活力、積極創新的金融服務行業。他們掌握這個過程所必需的種種工具,例如風險管理方面的豐富知識和經驗,對全球範圍資本市場的廣泛接觸,創造分散風險及促進競爭的新型金融市場的第一手資料等。哈里森表示將與中國分享這些財富並將這些工具中國化。
投行業務進入亞太三甲
一段時間以來,摩根大通在中國並不很受關注,無論是商業銀行業務還是投資銀行業務,儘管它是美國第二大金融機構,綜合性金融服務集團的典範。原因何在?
摩根大通的商業銀行業務主要是批發銀行業務,很少做零售銀行業務。因為在其經營哲學中,做批發業務更有利於管理。摩根大通在中國也秉承這個原則,因此並沒有受到公眾的重視。從投資銀行業務來說,2000年9月合併以前的JP摩根和大通曼哈頓都是商業銀行,儘管JP摩根已經得到美國證監會的特批,可以從事證券業務。合併後的摩根大通的投資銀行業務幾乎是從零起步,在中國更是如此。
經過3年的努力,摩根大通的投行業務已經取得了不俗的業績,在全球投資銀行中,股權融資和債券融資交易量都取得了前五名的成績,在亞太地區更是進入三甲,在韓國和中國台灣地區已經拔得頭籌。
僅僅在10月份,摩根大通就在中國內地市場做成了六項業務:
在中國政府海外發行的合計15億美元的國債中,摩根大通是全球聯席賬簿管理人之一;
中國電信在以近800億人民幣從母公司收購六省市網路資產的項目中,摩根大通是獨立財務顧問;
中海油簽署了收購澳大利亞的Gorgon項目,估計金額3億美元。摩根大通是財務顧問之一;
中信國際金融發行的1.8億美元可轉債項目,摩根大通是獨立賬簿管理人及全球聯席協調人;
中旅國際投資發行的1.5億美元可轉債項目,摩根大通是獨立賬簿管理人及獨立全球協調人;
在摩托羅拉對中興通信晶片廠的收購中,摩根大通擔任摩托羅拉的財務顧問。
招攬高級人才
摩根大通以中國市場為戰略性發展重點,有超過1/3的亞洲員工派駐在大中華地區。摩根大通加大了中國區的力量,從其他機構挖來了幾位在業內頗有影響的投行人才。
摩根大通秉承著全球一盤棋的策略,利用綜合性金融控股的優勢,在全球每一個地方都全方位地開展業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