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透骨草,中藥名。為杜鵑花科植物樟葉越橘Vaccinium dunalianum Wight及尾葉越橘Vaccinium dunalianum Wight var. urophyllum Rehd. et Wils.的全株。樟葉越橘分布於四川、貴州、雲南、西藏;尾葉越橘分布於貴州、雲南、西藏。具有祛風濕,通絡止痛之功效。常用於風濕痹痛。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大透骨草
- 界:植物界
- 門:被子植物門
- 綱:雙子葉植物綱
- 目:杜鵑花目
- 科:杜鵑花科
- 屬:越桔屬
- 種:樟葉越橘、尾葉越橘
- 分布區域:樟葉越橘:四川、貴州、雲南、西藏;尾葉越橘:貴州、雲南、西藏
- 採收時間:全年均可
- 用量:內服:煎湯,9-15g;外用適量
入藥部位,性味,歸經,功效,主治,用法用量,採集加工,形態特徵,生長環境,藥材性狀,相關論述,
入藥部位
全株。
性味
味微苦,性微溫。
歸經
歸心、肝經。
功效
祛風濕,通絡止痛。
主治
用於風濕痹痛。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9-15g;或浸酒。外用:適量,煎水洗。
採集加工
全年均可采,洗淨,曬乾。
形態特徵
樟葉越橘:又名長尾越橘、樟葉越桔、飯米果。常綠灌木,高1-4m。幼枝紫褐色,有細棱,無毛。單葉互生;葉柄長5-7mm,通常無毛;葉片革質或厚革質,橢圓形、長圓形、長圓狀披針形或卵形,長4.5-12cm,寬2.5-5cm,先端尾狀漸尖,基部楔形或鈍圓,全緣,背面散生貼伏的短腺毛,側脈3-4對,自葉片下部向上斜升,連同中脈在兩面突起。花序腋生,總狀,多花,長3-6cm;苞片卵形,早落;萼筒長1mm,萼齒三角形;花冠淡綠帶紫紅色或淡紅色,寬鐘狀,裂片三角形,開展或向上反折,外面無毛,內面被疏柔毛;雄蕊鮮黃色,與花冠近等長,花絲扁平,長約1mm,藥室背部有開展的距,藥管長為藥室的2倍,漿果球形,成熟時紫黑色,被白粉。花期4-5月,果期9-12月。
尾葉越橘,又名尾葉越桔:與上種不同處在於:幼枝、葉柄及葉兩面沿中脈被短柔毛。
生長環境
樟葉越橘:生於海拔(700-)2000-2700(-3100)m的山坡灌叢、闊葉林下或石灰山灌叢,稀附生常綠闊葉林中樹上。分布於四川、貴州、雲南、西藏。
尾葉越橘:生於海拔1400-3100m的山谷雜木林下、石灰岩山坡常綠林中及山坡灌叢中,有時附生於常綠闊葉林中樹上。分布於貴州、雲南、西藏。
藥材性狀
全株長達2m,多卷折,枝條有棱。葉片常反卷,展平後呈橢圓狀卵形,長5-10cm,寬2.5-4.5cm,先端尾尖,中脈和側脈兩面隆起,尾葉越橘下面中脈和葉柄略有短柔毛。總狀花序腋生,花皺縮成團,花冠展開後呈卵狀壇形,淺黃白色。氣微,味微苦、澀。
相關論述
《全國中草藥彙編》:“祛風除濕,舒筋活絡。主治風濕關節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