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學術譯叢

大象學術譯叢

大象學術譯叢第一編包括:《教育與科學 理性的功能》、《拜占庭:東羅馬文明概論》、《關於我們崇高與美觀念之根源的哲學探討》、《從部落到帝國》、《語言和歷史描寫——曲解故事》、《大秦國全錄》、《話語的轉義》、《維柯的哲學》、《實在主義的形上學》、《羅馬與中國》共10本。《維柯的哲學》是義大利著名的哲學家、歷史學家、文學批評家、美學家、新黑格爾主義者克羅齊對維柯思想的重新闡釋。克羅齊在本書中提煉了維柯歷史哲學的精華,深入分析了維柯哲學產生的歷史背景、學術價值及其對後世的影響,其目的在於引領讀者領悟維柯思想的本意,把歷史哲學的研究推向更深廣的層面。本書是人文科學研究的入門書,也是探究維柯思想堂奧的墊腳石。 N.H.拜尼斯編著的《拜占庭——東羅馬文明概論》以專題的結構、論文式的寫作風格,對於拜占庭學中的許多重要問題進行了思辨性的闡述,向讀者展示了拜占庭帝國歷史與文化的精華。這是一本眾多拜占庭學者的論文集,這些作者們幾乎都是拜占庭學界的元老級大師,他們在有限的篇幅中為我們呈現了他們一生研究思考的結晶。拜占庭學界這樣思辨性的書太少,描述性的書太多,對於喜歡讀思考型作品的讀者來說,《拜占庭——東羅馬文明概論》無疑提供了重要的讀本。……

基本介紹

  • 書名:大象學術譯叢
  • 類型:人文社科
  • 出版日期:2012年3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品牌:大象出版社
  • 作者:阿方斯·多普施 簡·愛倫·哈里森
  • 出版社:大象出版社
  • 頁數:2488頁
  • 開本:16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文摘,序言,

內容簡介

“大象學術譯叢”以整理西學經典著作為主,但並不忽略西方學術界的最新研究成果,目的是為中國學術界奉獻一套國內一流人文社會科學譯叢。我們既定的編輯出版方針是“定評的著作,合適的譯者”,以期得到時間的檢驗。在此,我們懇請各位專家學者,為中國學術研究長遠發展和學術進步計,能抽出寶貴的時間鼎力襄助;同時,我們也希望本譯叢的刊行,能為推動我國學術研究和學術薪火的綿延傳承略盡微薄之力。

圖書目錄

《拜占庭:東羅馬文明概論》目錄:
中文版前言
前言
第一章 拜占庭帝國的歷史
第二章 拜占庭帝國的經濟生活:人口、農業、工業、商業
第三章 公共財政
第四章 拜占庭教會
第五章 拜占庭修道院制度
第六章 拜占庭藝術
第七章 拜占庭教育
第八章 拜占庭文學
第九章 拜占庭時期的希臘語
第十章 皇帝和帝國政府統治
第十一章 拜占庭和伊斯蘭
第十二章 東南歐的拜占庭遺產
第十三章 拜占庭和斯拉夫人
第十四章 在俄羅斯的拜占庭遺產
主要參考書目
東羅馬皇帝年表
索引

《維柯的哲學》目錄:
第一章 維柯的知識論:第一階段
第二章 維柯的知識論:第二階段
第三章 《新科學》的內在結構
第四章 知識的想像形式——詩和語言
第五章 知識的半想像形式——神話和宗教
第六章 道德意識
第七章 道德與宗教
第八章 道德和法律
第九章 法律的歷史狀況
第十章 天意
第十一章 重演律
第十二章 形上學
第十三章 歷史的變遷——維柯歷史論述的一般特徵
第十四章 晦暗不明的歷史和傳說時期的新原理
第十五章 英雄的社會
第十六章 荷馬和原始詩
第十七章 羅馬歷史與民主的興起
第十八章 野蠻主義的復歸:中世紀
第十九章 維柯與當代文化的趨勢
第二十章 結論:維柯對後世哲學和歷史思想的影響
附錄一 維柯的生平與性格
附錄二 維柯以後的思想史
附錄三 維柯知識論的來源
譯名對照
譯後記
……

文摘

第一章
拜占庭帝國的歷史

第一節 自公元330年至第四次十字軍戰爭

正確地說,拜占庭帝國的歷史就是晚期羅馬帝國的歷史。帝國那一長列君主們就是從奧古斯都開始的那一系列皇帝們的延續,奧古斯都在其結束羅馬共和國時宣布了羅馬元老院和人民同意這樣的原則,也是以這一同樣的原則,拜占庭皇帝們擴大了他們的權力。從理論上講,羅馬帝國這個貴婦般的帝國歷史悠久且不可分割,在629年波斯大王垮台之後,成為唯一的帝國,它繼續存在直到1453年。羅馬城本身確實在410年被西哥特人攻占,西部帝國最後一個傀儡皇帝羅穆洛(Romulus)也在476年被蠻族人廢黜,堅定的拜占庭護法主義者肯定清楚這一點,在此後的幾個世紀裡,羅馬帝國在先前的不列顛、高盧、西班牙各個行省,甚至在義大利的權力顯然已經失去作用。當一個名叫查(Charles)的日耳曼篡位者準確地說在公元800年聖誕節被尊稱為西部的羅馬皇帝時,這種看法得到明顯的強化。然而,還存在著一些比史實更為深刻的東西,拜占庭人確信無疑的那種理論在很多世紀裡被其朋友和敵人所接受,其對這個帝國長期存在所產生的影響真是難以估量。與西部的聯繫將變得越來越不穩定,傳統的拉丁語一度曾是帝國政府的官方語,也將消失,拜占庭帝國晚期的那些“羅馬人”(Rhomaeans)可能除了使用羅馬這個名稱外,幾乎與其羅馬祖先們沒有任何共同之處。11世紀從克里莫納主教留特布蘭德( Liutprand嘲笑拜占庭宮廷盛大的典禮和荒謬可笑的儀式,但是這些西方人正像後來的十字軍領袖們一樣,根本不能理解這些在中世紀環境裡奇怪地保存下來的古典世界的觀念。對拜占廷帝國皇帝而言,他的國家代表著文明本身這樣堅定不移的信念在周邊野蠻民族的世界中顯得特別孤立,要採取所有必要的手段來證明堅持這種信念的正確性。他認為自己擁有統治世界的雙重稱號,即普世的羅馬帝國繼承人和上帝真神的代表,這種自豪的意識使他能夠面對家門口的各路敵人,當其首都和帝國看似都要無可挽回地衰亡時,也使他能夠力挽帝國即將毀滅的狂瀾。爭奪皇帝權力的無情內
訌,以及宮廷花費的奢侈無度是皇帝理念的明顯結果,而被後來的現實主義者指斥為拜占庭皇帝持有的無可教藥的民族統一思想,也不過是對早已逝去的羅馬榮耀的無用回憶。這正是對帝國充滿了神聖使命的信心的結果,他宣稱其統治就是建立在基督教上帝意旨的基礎上。

當君士坦丁在博斯普魯斯海峽上建立其都城時,他就打算建立一個第二羅馬。他在這新都里設立了元老院,建立起大量公共建築物,並複製了整套的帝國官僚機構。他鼓勵義大利貴族家族在新都建立豪宅,同時向新都民眾發放麵包和競技比賽票。從老羅馬城遷移來的競技黨組成新都的城防部隊。他積極推行的政策就是建立一個台伯河(Tiber)上那箇舊都的複製品。
然而,還是存在一個不同之處。新的統治中心是一個基督教的都城,完全擺脫了舊羅馬那些異教組織機構,它們曾一直成功地抵制君士坦丁的新宗教致策。尼西亞宗教會議標誌著羅馬世界統一在一個皇帝統治下,它提出了一個明確的政策路線,此後的拜占庭皇帝在處理教會事務時都遵循這一政蒹。維持宗教統一此後也就成為帝國政策最基本的原則。但是由此在帝國體制內引發的裂痕卻構成了一種危險,相對於蠻族入侵的威脅,皇帝難以洞察。君士坦丁堡既是多瑙河防線和東方邊境防務的戰略中心,也是東正教的中心,成為教會與國家新確定的聯盟關係的守護中心。
與此同時,強調對希臘文化的繼承,儘管它植根於異教徒的回憶中。敘利亞和小亞細亞那些富有的城市、愛琴海島嶼上那些令人崇敬的神廟都遭到了洗劫,那裡的雕刻傑作和它們的保護神的神像都被搶走用來裝飾羅馬帝國的新貴婦君士坦丁堡。當局堅持不懈地支持教育,不久君士坦丁堡大學以其古典課程吸引著來自各地的學生。中央集權化過程繼續發展,551年貝里圖斯法律學校因摧毀了該城市的一次大地震而關閉,這更促進了中央集權。
這樣,拜占庭帝國的三個主要因素可以說從一開始就已經顯示出來:帝國的傳統、基督教的東正教和希臘文化。這些就是拜占廷政府、宗教和文學基本的方向性發展動力。

戴克里先和君士坦丁行政體制改革曾經賦予羅馬帝國新生的機會,在他經歷了“三世紀大危機”動盪後,幾乎完全恢復了其先前的穩定。然而,重要的是這些改革可以被視為當時已經存在的發展趨勢必然的結果。另一方面君士坦丁逐漸為其後人所崇敬的兩項政策應該被公正地看做一場革命,即建立君士坦丁堡和越來越明顯地支持基督教,使帝國走上了新的道路。這場革命進行了三個世紀才完成了其全部過程,其最終的結果是建立起東羅馬或拜占庭國家。因此,從君士坦丁(337年去世)到伊拉克略(641年去世)的歷史就經歷了一個發展定型的階段,在此階段,拜占庭帝國逐漸喪失了對其西部疆域的興趣,隨著7世紀近東政治格局的變化和拜占庭帝國自身內部結構的改變,它最終形成了其獨特的歷史形態。
在這個階段,塞奧多西大帝( Theodosius the Great,379-395年在位)的統治標誌著一個轉折點。他是羅馬帝國原有疆域範圍內最後一個單獨統治的皇帝。在其去世後的一代人期間,不列顛、法蘭西、西班牙和非洲都相繼落入蠻族之手。在其兩個兒子阿卡迪烏斯和霍納留斯在位期間,帝國的東、西兩半部分裂開來,此後再也沒有真正地完全重新統一過,……

序言

大象學術譯叢弁言/編者
20世紀80年代以後,西方學術界對學術史、科學史、考古史、宗教史、性別史、哲學史、藝術史、人類學、語言學、民俗學等學科的研究特別繁榮;研究的方法、手段、內容也發生了極大的變化,這一切對我們相關學科都有著重大的借鑑意義。但囿於種種原因,國內人文社會科學各科的發展並不平衡,也缺少全面且系統的學術出版,不同學科的讀者出於深化各自專業研究的需要,對各類人文社會科學知識的渴求也越來越迫切,需求量也越來越大。近年來,我們與國外學術界的交往日漸增強,能夠翻譯各類專業書籍的譯者隊伍也日益擴大。為此,我們組織翻譯出版一套“大象學術譯叢”,進一步繁榮我們的學術事業:一來可以為人文社會科學研究者提供具體的研究途徑;二來為各門人文社會科學的未來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三來也滿足不同學科讀者的實際閱讀需要。“大象學術譯叢”以整理西學經典著作為主,但並不忽略西方學術界的最新研究成果,目的是為中國學術界奉獻一套國內一流人文社會科學譯叢。我們既定的編輯出版方針是“定評的著作,合適的譯者”,以期得到時間的檢驗。在此,我們懇請各位專家學者,為中國學術研究長遠發展和學術進步計,能抽出寶貴的時間鼎力襄助;同時,我們也希望本譯叢的刊行,能為推動我國學術研究和學術薪火的綿延傳承略盡微薄之力。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