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大豐麋鹿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大豐麋鹿保護區)

江蘇大豐麋鹿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大豐麋鹿保護區一般指本詞條

江蘇大豐麋鹿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於黃海之濱,保護區總面積 78000公頃,其中核心區2668 公頃,緩衝區2220 公頃,實驗區73112 公頃。

江蘇大豐麋鹿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是世界占地面積最大的麋鹿自然保護區,擁有世界最大的野生麋鹿種群,建立了世界最大的麋鹿基因庫。

保護區接待了來自40多個國家近100萬人次的遊客,其中國內外青少年38萬人次,占遊客總數的40%,為開展宣傳野生動物保護的科普教育,提高公眾的環境意識發揮了巨大作用。

2019年七月,被列入世界自然遺產中國黃(渤)海候鳥栖息地(第一期)遺產區域名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江蘇大豐麋鹿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保護區級別:國家級 世界自然遺產 
  • 地理位置鹽城市大豐市麋鹿保護區 
  • 氣候:亞熱帶季風氣候
  • 區域面積:78000 公頃
  • 保護對象:麋鹿、白鸛、白尾海雕、丹頂鶴
  • 著名景點:觀鹿台、植物大觀園
  • 開放時間:全年 08:00-17:30
  • 門票價格:55.00元
  • 建議遊玩時長:3-4小時
  • 適宜遊玩季節:5-10月
  • 景點級別:國家級世界自然遺產
地理環境,地理位置,地質地貌,氣候特徵,自然資源,動物資源,植物資源,歷史沿革,價值意義,拯救麋鹿,次生效應,衍生經濟,科學研究,科研成果,研究交流,獲得榮譽,景觀景點,封神台,觀鹿台,聽嗷坡,麋鹿本紀書法石刻,生物大觀園,免票信息,

地理環境

地理位置

大豐麋鹿自然保護區,地名鴨兒盪,位於大豐東南角林埸內,占地1.5萬畝,區內分布著林地、草荒地沼澤 地和自然水面。位於江蘇省大豐區東南,地理坐標為北緯32°56′-33°36′和東經120°42′-120°51′之間。
江蘇大豐麋鹿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地質地貌

為典型的濱海濕地,主要濕地類型包括灘涂、季節河和嫌恥棕部分人工濕地,有大量林地、蘆盪、沼澤地、鹽裸地和森林草灘。

氣候特徵

大豐區屬於亞熱帶與暖溫帶的過渡地帶,適宜喜溫作物生長。海洋性氣候表現在春季溫度回升慢,秋季溫度穩定且下降亦緩,初霜遲,無霜期長。季風性氣候表現在冬季受大陸季風冷空氣影響,多西北風,以少雨天氣為主,常出現低溫和霜凍;夏季受海洋性季風影響,多東南風,降水充沛,雨熱同期;春秋兩季處於交替時期,形成乾、濕、暖、冷多變氣候。春夏季、秋冬季界限不明顯。冬季氣溫偏暖,大雪冰凍封河現象很少見。常年平均氣溫14.5℃,無霜期299天,常年降水量751.0毫米,日照2325.4小時。
江蘇大豐麋鹿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海甸秋晨

自然資源

動物資源

保護區有獸類14種,鳥類182種,爬行兩棲類27種,昆蟲299多種。
江蘇大豐麋鹿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江蘇大豐麋鹿自然保護區
國家保護動物一級有麋鹿白鸛白尾海雕丹頂鶴;二級有河麂等23種。保護區有千餘頭從英國重引進的麋鹿,物種豐富多樣,具有顯著的生態價值、社會價值和經濟價值。

植物資源

保護區有高等植物240多種,主要為禾本科、菊科、莎草科、豆科、藜科植物。植被為鹽生草甸、鹽土沼澤、水生植被。還有人工林、人工牧草及半熟土拋荒地。
區系成分複雜,但群落髮育較年輕。植被演替迅速,生境穩定性較差。有世界分布屬的蘆葦、苔草、鹼蓬鹽角草等;北溫帶分布屬有拂子茅、鳶尾及羅布麻等;泛熱帶分布屬狗牙根;熱帶亞洲及熱帶大洋洲分促葛甩布屬結縷草、地中海及中亞分布屬獐毛以及南溫帶與北溫帶間斷分布的雀麥屬等。無國家級保護植物。

歷史沿革

20世紀60年代,在大豐區新團、大龍、三圩、劉莊等地有麋鹿角和麋鹿骨(亞化石)出土,歷史文獻和出土文物充分證明大豐曾是麋鹿的故鄉。1984年春國頸抹捉境際野生基金會和我國林業部組織專家、學者、技術人員來此調查考捆灶察,兵霸槓確認其適宜麋鹿生活,
江蘇大豐麋鹿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保護區區劃圖
經國務院批准,林業部和江蘇省在此聯合建立麋鹿自然保護區,由林業部投資120萬元,於1985年著手建設。保護區分為三個放養圈,核心圈面積45畝,中圈1815畝,外圈1.3140萬畝,都用鐵柵欄圍成,以逐步擴大麋鹿群活動圈。保護區內以鋪設砂石公路,建有管理人員工作室和生活用房,並接通高壓電源,供區內照明和開發使用。
大豐麋鹿自然保護區創建於1986年,原為大豐林場的一部分。
1986年8月13日上午,從英國倫敦以8箱分裝麋鹿42頭(雄性13頭,雌性29頭)空運廣州,換機飛上海,再用汽車轉運大豐保護區放養。
1995年,大豐麋鹿自然保護區被列入“人與生物圈自然保護區保護網路”。
1996年底,該自然保護區面積擴大到2666公頃,增加了第三核心區。
1997年,大豐麋鹿自然保護區晉升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2002年,大豐麋鹿自然保護區被列入《國際重要濕地名錄》。
2003年大豐麋鹿自然保護區被濕地國際列入“東亞—澳大利亞鳥類保護網路成員”。
2006年,大豐麋鹿自然保護區被國家林業局確定為“全國示範自然保護區”。江蘇省大豐麋鹿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於海岸淤積地帶,黃海海岸線不斷向大海延伸。

價值意義

1986年,依託從英國引進的39頭麋鹿,在黃海灘涂的大豐麋鹿自然保護區。經過兩年的“引種擴群”和十年的“行為再塑”兩個階段後,保護區從1998年開始著手實施拯救工程的第三個階段:“野生放歸”。十年間四次放歸53頭麋鹿,經過十年艱辛探索,野生麋鹿每年遞增13.2%。已經形成了118頭的野生種群。截至2013年9月大豐麋鹿總數達到2027頭。
經過腿戰拜多年時間的跟蹤觀察和監測,麋鹿的野生行為不斷恢復,它們在野外具有較強的識別能力和自然保護意識,連續3年在完全自然的情況下成功產仔,並全部成活。麋鹿成功回歸大自然,基本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和社會環境與生態環境平衡的建設目標,成為世界麋鹿保護過程中的一座里程碑。

拯救麋鹿

20多年來,其他國家麋鹿數量沒有明顯的變化,而大豐麋鹿種群數量已增長了25倍,成為世界麋鹿種群擴大的先鋒。為此,麋鹿就此從“紅皮書”中退連臭煉凶出,被列為珍稀物種。這是麋鹿保護過程中的又一座里程碑。野生麋鹿在南黃海濕地順利地完成了第二個繁衍周期,野生麋鹿種群中已出現了重孫輩。經過10年的探索和研究,野生麋鹿種群在大自然中的數量超過100頭,基本脫離了種群發展的“危險期”。
江蘇大豐麋鹿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江蘇大豐麋鹿自然保護區
2006年至2008年,麋鹿保護區在全國麋鹿分布相對集中和比較分散的地域對它們進行了深層次的觀察,發現了麋鹿到山上的樹林中棲息和一頭雌麋鹿同時哺乳3頭小仔鹿以及麋鹿大量採食大米草等活動行為。這三項重大發現,是中國研究麋鹿工作的新突破,對推動中國野生動物保護事業發展,促進相關學科的研究,都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次生效應

大豐保護區已經形成了林、草、水、鹿、鳥共生的生態模式和完整的麋鹿生態系統,曾經被認是外來生物有害物種的互花米草成為麋鹿喜愛的食品,納入了保護區的生物循環鏈。
保護區內生物多樣性十分豐富。內有12種獸類、27種兩棲爬行動物、315種鳥類、599種昆蟲和499種植物等。其中丹頂鶴、黑嘴鷗、天鵝、白尾海雕、牙獐等30多種國家一、二級保護動物,數量亦逐年增加。鳥的種類和數量的增長尤為突出,保護區的自然生態環境不斷得到提升,黃海濕地效能充分顯現。

衍生經濟

在經濟方面,保護區已經成為灘涂旅遊的重要景點,每年的遊客達到三十萬人,旅遊也帶動了周邊鄉鎮的餐飲、旅館、交通和特色產品的發展,成為附近農民致富的重要依託。而每年一度的大豐麋鹿節,已經成為展示鹽城生態形象和生態保護成果、促進招商引資的重要舞台,每次都帶來了十多億元的洽談成果。

科學研究

科研成果

麋鹿的研究成果填補了世界空白。在麋鹿引種還鄉,恢復其野生種群工作中,保護區不畏艱難,探索出了麋鹿繁衍生息的規律。保護區科研人員在野外步行幾萬公里,寫下觀察日記3000多篇,收集了180多萬字的相關資料。在國內外專業刊物上發表研究論文65篇,其中1篇被美國國家科學院收藏。撰寫世界第一部麋鹿研究專著《中國麋鹿研究》(40多萬字,由吉林科技出版社出版),並撰寫科普著作《神鹿回歸》(15萬字,由中國林業出版社出版),編著科研論文集《麋鹿保護與研究》(50萬字)。已獲得科研成果60多項,參加並主持科研課題18個,其中5個課題分別獲部、省、市科技進步獎。“麋鹿對光周期適應”,“麋鹿活體取茸”等4項成果,填補了世界麋鹿研究史上的空白。

研究交流

啟動南黃海濕地調查
中國南黃海濕地生物多樣性大型調查項目於8月在麋鹿保護區正式啟動,由中國科學院和麋鹿保護區聯合進行,中科院動物研究所首席科學家蔣志剛教授與著名麋鹿專家丁玉華研究員共同主持。
調查是以鹽城灘涂濕地為重點,並沿著鹽城市海岸線向南北延伸,將全面調查中國南黃海濕地的地質、地貌、水文、植被、氣象、野生動物生存環境及其可食植物,鳥類資源等情況,為地方生態建設、物種保護、科學研究和合理利用提供了寶貴的依據。
舉行國際水鳥普查技術培訓研討會
2007年11月19~22日,由濕地國際——中國辦事處和江蘇大豐麋鹿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聯合主辦,日本經團連自然保護基金會協辦的“2007年國際水鳥普查技術培訓研討會”在麋鹿保護區舉行。來自中國鳥類環志中心,國內10多個省、市、自治區的濕地類型保護區、濕地保護主管部門、科研院所等40多家單位的80多名代表,以及來自濕地國際、西班牙、澳大利亞的10多名外國專家參加這次研討會。
會議的主題是總結亞太遷徙水鳥保護情況,研討水鳥及其棲息地保護舉措,進一步推動亞太地區的遷徙水鳥保護工作。會議回顧了遷徙水鳥保護戰略執行情況及中國水鳥網路點所開展的工作,交流了水鳥保護的信息與經驗,並對水鳥普查技術人員進行了培訓,會議還重點研討並明確了未來水鳥普查活動的發展方向。

獲得榮譽

序號
時間
所獲榮譽
1
1995年
9月
獲國家人與生物圈保護委員會授予的“人與生物圈保護網路”稱號
2
1996年
2月
獲國家林業部授予的“科技進步三等獎”稱號;
3
5月
獲省農林廳、林業局授予的“蘇北珍稀動物救護中心”稱號
4
1998年
10月
獲中科院授予的“中科院博士研究生實驗基地”稱號
5
12月
保護區獲江蘇省農林廳授予的“江蘇省科技進步二等獎”稱號
6
1999年
12月
獲中國科學協會授予的 “全國科普教育基地”
7
12月
獲共青團江蘇省委授予的“青年文明號”稱號
8
12月
獲江蘇省農林廳授予的“江蘇省技術進步三等獎”
9
2001年
4月
獲江蘇省委、省政府授予的“江蘇省環境教育基地”稱號
10
5月
獲江蘇省委、省政府授予的“江蘇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稱號
11
10月
國家旅遊局授予的“國家AA級旅遊景區”
12
2001年

被聯合國列入“國際重要濕地”,並作為永久性保護地
13
2002年

國家林業局授予的“全國自然保護區先進單位”稱號
14
2005年
2月
國家旅遊局授予的“國家AAA級旅遊景區”
15
4月
中國林學會授予的“全國林業科普教育基地”稱號
16
5月
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基金會授予的“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示範基地”稱號
17
10月
中國野保協會授予的“全國野生動物科普教育基地”稱號
18
2006年
3月
共青團江蘇省委授予的“青年文明號”稱號
19
6月
中國動物協會授予的“中國麋鹿之鄉”稱號
20
11月
獲中國動物協會授予的“全國野生動物保護先進單位”稱號
21
11月
國家林業局授予的“全國自然保護區示範單位”稱號
22
2007年
1月
江蘇省林業局授予的“綠色江蘇建設先進單位”稱號
23
2月
被國家旅遊局晉升為“國家AAAA級景區”
24
2008年
10月
被世界自然基金會評為“長江濕地網路保護區有效管理示範保護區”
25
12月
麋鹿保護區榮獲“斯巴魯生態保護先進集體獎”
26
2009年
12月
保護區與南京林業大學合作的《麋鹿與丹頂鶴保護及棲息地恢復技術研究》項目榮獲“第三屆梁希林業科學技術一等獎”
27
2010年
6月
獲國家環保部和國家科技部聯合授予的“國家環保科普基地”稱號
28
9月
獲國家林業局濕地濕地保護管理中心、WWF頒發的“長江濕地保護與管理先進集體”
29

獲濕地國際——中國辦事處授予的“濕地科普教育示範區”稱號
30

獲中國科學技術協會頒發的“全國科普教育基地”稱號
31

獲江蘇省人社廳批建的“博士後工作站”
32
2021年
2月5日
被中國林學會命名為第五批全國林草科普基地,有效期為2021年~2024年

景觀景點

封神台

封神台是根據姜子牙築台封神台的傳說修建的。元始天尊命姜子牙下山輔助周武王,興國滅紂,姜子牙騎著四不象四處遊說,並在東海之濱築台封神,使得六神歸位、百戰百勝。這座封神台高39米,象徵了當年回歸的39頭麋鹿。這座台塔有一些特別之處——第五層是沒有門的,因為我們保護區在建立之初,由於嚴重供應水資源不足,於是想建座水塔,可是在這樣和諧自然生態景觀中建一座水塔似乎有些不倫不類,於是就做了這樣一個大膽的構想,把第五層作為儲水庫。既解決了水資源問題又便於遊客觀光賞景。
江蘇大豐麋鹿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封神台

觀鹿台

這是仿北京南郊的觀鹿台建設的,這個觀鹿台,是為了給遊客看鹿方便。觀鹿台的台階是39層的,並被分成三個組成部分,象徵了保護區發展的三個階段:引種擴群、行為在塑、野生放養。在此我們可以享受到皇室的待遇看到一群悠閒的麋鹿。
江蘇大豐麋鹿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觀鹿台

聽嗷坡

這座墓碑是為麋鹿而建的,這裡安息著1986年回歸中國的39頭麋鹿。它們完成了它們祖先還家的夙願,在黃海灘涂上紮根、繁衍,使麋鹿家族香火不斷,如今保護區內1169頭都是他們的後裔。當初它們當中年齡最小的2歲,最長的7歲,麋鹿理論壽命25年,實際17——18年,如今它們的生命都已圓滿劃上了句號。可以稱得上是人類為共同生活在地球上的同伴——野生動物建造的最大的紀念碑。1986年,39頭麋鹿就是在這兒走下卡車,呦呦幾聲,奔向一望無際的黃海灘涂的。因此,這兒又有一個好聽的名字叫聽嗷坡。
江蘇大豐麋鹿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聽傲坡

麋鹿本紀書法石刻

江蘇大豐麋鹿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麋鹿本紀書法石刻
世界上最長的以麋鹿文化為題材的石刻書法長廊。全長42米,高3.9米,39塊黑色大理石鑲嵌在古樸的長廊上。寓意著39頭麋鹿的後代香火旺盛、綿長亘遠。“麋鹿本紀”全文由全國知名麋鹿文化研究學者馬連義先生撰稿,由全國著名書法家張重光先生草書。它以《史記》中記載皇家歷史的體裁形式“本紀”,用文言文記述了麋鹿物種起源、與先民共存、千百成群、潰不成群、深居園囿、飄零異鄉、絕處逢生、回歸故土、種群復興的坎坷曲折的歷史。它集書法、石刻、美文、歷史於一體具有很高的文化欣賞價值。

生物大觀園

熱帶雨林的奇異風貌、世界各式地貌的滄桑變化、蝴蝶谷的神秘悠遠以及“地球之腎”的奇特容顏……這裡匯集了海、陸、空中各種珍稀動物的標本以及相關知識,是對中小學生進行科普教育的最佳地點。

免票信息

為致敬逆行者,鹽城市文廣旅局向全市旅遊景區發出對全國所有醫務工作者實行免門票參觀遊覽的倡議。
優待對象:全國(含港澳台地區)所有醫務工作者,憑有效證件(醫師證、護士證或與醫務工作相關資格證件),至鹽城市各旅遊景區售票處辦理免門票入園手續。醫務工作者團體參觀遊覽可與旅遊景區提前預約。
優待時間:待疫情結束,各景區恢復運營之日起至2020年12月31日。
大豐麋鹿自然保護區創建於1986年,原為大豐林場的一部分。
1986年8月13日上午,從英國倫敦以8箱分裝麋鹿42頭(雄性13頭,雌性29頭)空運廣州,換機飛上海,再用汽車轉運大豐保護區放養。
1995年,大豐麋鹿自然保護區被列入“人與生物圈自然保護區保護網路”。
1996年底,該自然保護區面積擴大到2666公頃,增加了第三核心區。
1997年,大豐麋鹿自然保護區晉升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2002年,大豐麋鹿自然保護區被列入《國際重要濕地名錄》。
2003年大豐麋鹿自然保護區被濕地國際列入“東亞—澳大利亞鳥類保護網路成員”。
2006年,大豐麋鹿自然保護區被國家林業局確定為“全國示範自然保護區”。江蘇省大豐麋鹿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於海岸淤積地帶,黃海海岸線不斷向大海延伸。

價值意義

1986年,依託從英國引進的39頭麋鹿,在黃海灘涂的大豐麋鹿自然保護區。經過兩年的“引種擴群”和十年的“行為再塑”兩個階段後,保護區從1998年開始著手實施拯救工程的第三個階段:“野生放歸”。十年間四次放歸53頭麋鹿,經過十年艱辛探索,野生麋鹿每年遞增13.2%。已經形成了118頭的野生種群。截至2013年9月大豐麋鹿總數達到2027頭。
經過多年時間的跟蹤觀察和監測,麋鹿的野生行為不斷恢復,它們在野外具有較強的識別能力和自然保護意識,連續3年在完全自然的情況下成功產仔,並全部成活。麋鹿成功回歸大自然,基本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和社會環境與生態環境平衡的建設目標,成為世界麋鹿保護過程中的一座里程碑。

拯救麋鹿

20多年來,其他國家麋鹿數量沒有明顯的變化,而大豐麋鹿種群數量已增長了25倍,成為世界麋鹿種群擴大的先鋒。為此,麋鹿就此從“紅皮書”中退出,被列為珍稀物種。這是麋鹿保護過程中的又一座里程碑。野生麋鹿在南黃海濕地順利地完成了第二個繁衍周期,野生麋鹿種群中已出現了重孫輩。經過10年的探索和研究,野生麋鹿種群在大自然中的數量超過100頭,基本脫離了種群發展的“危險期”。
江蘇大豐麋鹿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大豐麋鹿保護區)
江蘇大豐麋鹿自然保護區
2006年至2008年,麋鹿保護區在全國麋鹿分布相對集中和比較分散的地域對它們進行了深層次的觀察,發現了麋鹿到山上的樹林中棲息和一頭雌麋鹿同時哺乳3頭小仔鹿以及麋鹿大量採食大米草等活動行為。這三項重大發現,是中國研究麋鹿工作的新突破,對推動中國野生動物保護事業發展,促進相關學科的研究,都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次生效應

大豐保護區已經形成了林、草、水、鹿、鳥共生的生態模式和完整的麋鹿生態系統,曾經被認是外來生物有害物種的互花米草成為麋鹿喜愛的食品,納入了保護區的生物循環鏈。
保護區內生物多樣性十分豐富。內有12種獸類、27種兩棲爬行動物、315種鳥類、599種昆蟲和499種植物等。其中丹頂鶴、黑嘴鷗、天鵝、白尾海雕、牙獐等30多種國家一、二級保護動物,數量亦逐年增加。鳥的種類和數量的增長尤為突出,保護區的自然生態環境不斷得到提升,黃海濕地效能充分顯現。

衍生經濟

在經濟方面,保護區已經成為灘涂旅遊的重要景點,每年的遊客達到三十萬人,旅遊也帶動了周邊鄉鎮的餐飲、旅館、交通和特色產品的發展,成為附近農民致富的重要依託。而每年一度的大豐麋鹿節,已經成為展示鹽城生態形象和生態保護成果、促進招商引資的重要舞台,每次都帶來了十多億元的洽談成果。

科學研究

科研成果

麋鹿的研究成果填補了世界空白。在麋鹿引種還鄉,恢復其野生種群工作中,保護區不畏艱難,探索出了麋鹿繁衍生息的規律。保護區科研人員在野外步行幾萬公里,寫下觀察日記3000多篇,收集了180多萬字的相關資料。在國內外專業刊物上發表研究論文65篇,其中1篇被美國國家科學院收藏。撰寫世界第一部麋鹿研究專著《中國麋鹿研究》(40多萬字,由吉林科技出版社出版),並撰寫科普著作《神鹿回歸》(15萬字,由中國林業出版社出版),編著科研論文集《麋鹿保護與研究》(50萬字)。已獲得科研成果60多項,參加並主持科研課題18個,其中5個課題分別獲部、省、市科技進步獎。“麋鹿對光周期適應”,“麋鹿活體取茸”等4項成果,填補了世界麋鹿研究史上的空白。

研究交流

啟動南黃海濕地調查
中國南黃海濕地生物多樣性大型調查項目於8月在麋鹿保護區正式啟動,由中國科學院和麋鹿保護區聯合進行,中科院動物研究所首席科學家蔣志剛教授與著名麋鹿專家丁玉華研究員共同主持。
調查是以鹽城灘涂濕地為重點,並沿著鹽城市海岸線向南北延伸,將全面調查中國南黃海濕地的地質、地貌、水文、植被、氣象、野生動物生存環境及其可食植物,鳥類資源等情況,為地方生態建設、物種保護、科學研究和合理利用提供了寶貴的依據。
舉行國際水鳥普查技術培訓研討會
2007年11月19~22日,由濕地國際——中國辦事處和江蘇大豐麋鹿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聯合主辦,日本經團連自然保護基金會協辦的“2007年國際水鳥普查技術培訓研討會”在麋鹿保護區舉行。來自中國鳥類環志中心,國內10多個省、市、自治區的濕地類型保護區、濕地保護主管部門、科研院所等40多家單位的80多名代表,以及來自濕地國際、西班牙、澳大利亞的10多名外國專家參加這次研討會。
會議的主題是總結亞太遷徙水鳥保護情況,研討水鳥及其棲息地保護舉措,進一步推動亞太地區的遷徙水鳥保護工作。會議回顧了遷徙水鳥保護戰略執行情況及中國水鳥網路點所開展的工作,交流了水鳥保護的信息與經驗,並對水鳥普查技術人員進行了培訓,會議還重點研討並明確了未來水鳥普查活動的發展方向。

獲得榮譽

序號
時間
所獲榮譽
1
1995年
9月
獲國家人與生物圈保護委員會授予的“人與生物圈保護網路”稱號
2
1996年
2月
獲國家林業部授予的“科技進步三等獎”稱號;
3
5月
獲省農林廳、林業局授予的“蘇北珍稀動物救護中心”稱號
4
1998年
10月
獲中科院授予的“中科院博士研究生實驗基地”稱號
5
12月
保護區獲江蘇省農林廳授予的“江蘇省科技進步二等獎”稱號
6
1999年
12月
獲中國科學協會授予的 “全國科普教育基地”
7
12月
獲共青團江蘇省委授予的“青年文明號”稱號
8
12月
獲江蘇省農林廳授予的“江蘇省技術進步三等獎”
9
2001年
4月
獲江蘇省委、省政府授予的“江蘇省環境教育基地”稱號
10
5月
獲江蘇省委、省政府授予的“江蘇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稱號
11
10月
國家旅遊局授予的“國家AA級旅遊景區”
12
2001年

被聯合國列入“國際重要濕地”,並作為永久性保護地
13
2002年

國家林業局授予的“全國自然保護區先進單位”稱號
14
2005年
2月
國家旅遊局授予的“國家AAA級旅遊景區”
15
4月
中國林學會授予的“全國林業科普教育基地”稱號
16
5月
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基金會授予的“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示範基地”稱號
17
10月
中國野保協會授予的“全國野生動物科普教育基地”稱號
18
2006年
3月
共青團江蘇省委授予的“青年文明號”稱號
19
6月
中國動物協會授予的“中國麋鹿之鄉”稱號
20
11月
獲中國動物協會授予的“全國野生動物保護先進單位”稱號
21
11月
國家林業局授予的“全國自然保護區示範單位”稱號
22
2007年
1月
江蘇省林業局授予的“綠色江蘇建設先進單位”稱號
23
2月
被國家旅遊局晉升為“國家AAAA級景區”
24
2008年
10月
被世界自然基金會評為“長江濕地網路保護區有效管理示範保護區”
25
12月
麋鹿保護區榮獲“斯巴魯生態保護先進集體獎”
26
2009年
12月
保護區與南京林業大學合作的《麋鹿與丹頂鶴保護及棲息地恢復技術研究》項目榮獲“第三屆梁希林業科學技術一等獎”
27
2010年
6月
獲國家環保部和國家科技部聯合授予的“國家環保科普基地”稱號
28
9月
獲國家林業局濕地濕地保護管理中心、WWF頒發的“長江濕地保護與管理先進集體”
29

獲濕地國際——中國辦事處授予的“濕地科普教育示範區”稱號
30

獲中國科學技術協會頒發的“全國科普教育基地”稱號
31

獲江蘇省人社廳批建的“博士後工作站”
32
2021年
2月5日
被中國林學會命名為第五批全國林草科普基地,有效期為2021年~2024年

景觀景點

封神台

封神台是根據姜子牙築台封神台的傳說修建的。元始天尊命姜子牙下山輔助周武王,興國滅紂,姜子牙騎著四不象四處遊說,並在東海之濱築台封神,使得六神歸位、百戰百勝。這座封神台高39米,象徵了當年回歸的39頭麋鹿。這座台塔有一些特別之處——第五層是沒有門的,因為我們保護區在建立之初,由於嚴重供應水資源不足,於是想建座水塔,可是在這樣和諧自然生態景觀中建一座水塔似乎有些不倫不類,於是就做了這樣一個大膽的構想,把第五層作為儲水庫。既解決了水資源問題又便於遊客觀光賞景。
江蘇大豐麋鹿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大豐麋鹿保護區)
封神台

觀鹿台

這是仿北京南郊的觀鹿台建設的,這個觀鹿台,是為了給遊客看鹿方便。觀鹿台的台階是39層的,並被分成三個組成部分,象徵了保護區發展的三個階段:引種擴群、行為在塑、野生放養。在此我們可以享受到皇室的待遇看到一群悠閒的麋鹿。
江蘇大豐麋鹿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大豐麋鹿保護區)
觀鹿台

聽嗷坡

這座墓碑是為麋鹿而建的,這裡安息著1986年回歸中國的39頭麋鹿。它們完成了它們祖先還家的夙願,在黃海灘涂上紮根、繁衍,使麋鹿家族香火不斷,如今保護區內1169頭都是他們的後裔。當初它們當中年齡最小的2歲,最長的7歲,麋鹿理論壽命25年,實際17——18年,如今它們的生命都已圓滿劃上了句號。可以稱得上是人類為共同生活在地球上的同伴——野生動物建造的最大的紀念碑。1986年,39頭麋鹿就是在這兒走下卡車,呦呦幾聲,奔向一望無際的黃海灘涂的。因此,這兒又有一個好聽的名字叫聽嗷坡。
江蘇大豐麋鹿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大豐麋鹿保護區)
聽傲坡

麋鹿本紀書法石刻

江蘇大豐麋鹿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大豐麋鹿保護區)
麋鹿本紀書法石刻
世界上最長的以麋鹿文化為題材的石刻書法長廊。全長42米,高3.9米,39塊黑色大理石鑲嵌在古樸的長廊上。寓意著39頭麋鹿的後代香火旺盛、綿長亘遠。“麋鹿本紀”全文由全國知名麋鹿文化研究學者馬連義先生撰稿,由全國著名書法家張重光先生草書。它以《史記》中記載皇家歷史的體裁形式“本紀”,用文言文記述了麋鹿物種起源、與先民共存、千百成群、潰不成群、深居園囿、飄零異鄉、絕處逢生、回歸故土、種群復興的坎坷曲折的歷史。它集書法、石刻、美文、歷史於一體具有很高的文化欣賞價值。

生物大觀園

熱帶雨林的奇異風貌、世界各式地貌的滄桑變化、蝴蝶谷的神秘悠遠以及“地球之腎”的奇特容顏……這裡匯集了海、陸、空中各種珍稀動物的標本以及相關知識,是對中小學生進行科普教育的最佳地點。

免票信息

為致敬逆行者,鹽城市文廣旅局向全市旅遊景區發出對全國所有醫務工作者實行免門票參觀遊覽的倡議。
優待對象:全國(含港澳台地區)所有醫務工作者,憑有效證件(醫師證、護士證或與醫務工作相關資格證件),至鹽城市各旅遊景區售票處辦理免門票入園手續。醫務工作者團體參觀遊覽可與旅遊景區提前預約。
優待時間:待疫情結束,各景區恢復運營之日起至2020年12月31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