麋鹿的同性聚群研究

麋鹿的同性聚群研究

《麋鹿的同性聚群研究》是依託南京大學,由李忠秋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青年科學基金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麋鹿的同性聚群研究
  • 項目類別:青年科學基金項目
  • 項目負責人:李忠秋
  • 依託單位:南京大學
項目摘要,結題摘要,

項目摘要

本項目將以江蘇省大豐麋鹿自然保護區的麋鹿為研究對象,對麋鹿的同性聚群機制進行研究。同性聚群,又被稱為性別分離,是指有蹄類在非繁殖期間通常雌雄分群活動的現象。項目的內容包括兩個部分,首先對不同種群密度下麋鹿產仔期、發情期、換角期等幾個重要生理時段的社群結構進行觀察,計算麋鹿的動物聚群強度及同性聚群強度指數,了解麋鹿的同性聚群狀況。關於同性聚群的原因目前有生境分離和社群分離兩大類假說。本項目將利用行為生態學研究方法對生境分離的繁殖策略假說、採食選擇假說以及社群分離的行為預算假說、社群偏好假說、鹿角效應假說進行驗證。研究結果將不僅能夠揭示麋鹿同性聚群的行為機制,也將為麋鹿更好的保護管理提供參考。

結題摘要

項目利用行為生態學研究方法,重點研究了麋鹿同性聚群的強度及影響麋鹿同性聚群的主要因素。通過對麋鹿社群的調查,我們發現種群密度並非是影響麋鹿社群結構和規模的唯一因素,生境結構的差異是造成一區麋鹿集群規模更小的主要因素。麋鹿的同性聚群強度在全年並未發生顯著變化。我們驗證了麋鹿同性聚群的四個主要假說,結果表明造成麋鹿同性聚群的因素可能並不是生境分離(捕食風險假說及採食選擇假說),而是社群分離(行為預算假說及社群偏好假說)。我們還重點研究了不同性別年齡麋鹿在採食行為、反芻行為、警戒行為、搔癢行為方面的差異以及麋鹿與伴生物種牛背鷺的種間關係,這些研究有助於我們更好的保護和管理大豐麋鹿種群。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