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輪紋病是由大豆殼二孢引起的、發生在大豆的病害。主要為害葉片,但也可侵染莖、莢、粒。葉片染病生褐色至紅褐色,中央灰褐色圓形病斑,微具同心輪紋,上密生黑色小點,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器;莖染病莖部病斑多發生在分枝處,初生近梭形灰褐色病斑,擴大幹燥後變為灰白色,上生很多小黑點;莢染病產生近圓形病斑,初褐色,乾燥後亦變成灰白色,密生黑色小點。
大豆輪紋病在中國大豆產區均有發生,但在東北、華北地區發生較重。該病可造成大豆植株早期落葉以至不結莢,會嚴重影響大豆的產量和品質。
大豆輪紋病的防治方法主要為:①選用較抗病的品種,播種前進行種子消毒;②秋收後及時清除病株殘體,並秋翻土地消滅菌源;③發病初期及時噴灑殺菌劑進行防治。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大豆輪紋病
- 外文名:Soybean ring leaf spot
- 病原:大豆殼二孢
- 危害作物:大豆
- 為害部位:葉片、莖、莢、粒
病原特徵
危害症狀
- 幼苗:主要為害單葉,病斑最初為褐色小斑,擴大後呈圓形或試茅旋近圓形,褐色或黃褐色,後期中央灰褐色,邊緣深褐色,並有明顯的同心輪紋,後期輪紋上有許多小黑點射刪項,即病菌的分生孢了器。
- 成株葉片:病斑初為褐色小斑,擴大後呈圓形或近圓形,中央灰褐色,邊緣深褐色,後期中央變灰褐色,邊緣深褐色,並有同達員心輪紋,後期輪紋上有小黑點,即病菌的分生孢子器。一般病斑較薄,易破裂而穿孔。
- 葉柄:發病後,可引起早期落葉。
- 莖稈:病斑多發生於分枝處,近梭形,初為灰褐色,擴大幹燥後變為灰白色,邊緣不明顯,病斑上散生很多小黑點。
- 豆莢:病斑近圓形或不規則形,初呈褐色,乾燥後變為灰白色,其上密生許多小黑點。呈不規則形或輪紋狀排列。輕病莢可結粒,但粒瘦而小,重病莢不能結粒,即使結粒,豆粒一半或大半變為灰褐色,皺縮千癟,無光澤,粒重極輕,無發芽力。
侵染循環
流行規律
防治方法
農業防治
- 選用發病輕的品種:選用無病田留種或淘汰病種子後選用無病種子種植。
- 合理輪作:該病病原菌寄主範圍窄,可與任何作物進行2年以上輪作。
- 消滅菌源:在中國,大豆收割後要及時進行秋翻地,消滅菌源,對留作燒柴用的豆秸,應及時拉出田間,並於翌年雨季(7月)開始以前燒完為宜。
- 加強栽培管理:增施有機肥,適時追肥澆水,雨後及時排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