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散(《聖濟總錄》)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3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大豆散,中醫方劑名。出自《聖濟總錄》卷八十。主治水病通身腫滿,喘急,大小便澀。

基本介紹

  • 名稱:大豆散
  • 出處:《聖濟總錄》卷八十
  • 組成:大豆黃、大黃
  • 主治:水病通身腫滿,喘急,大小便澀
組成,用法用量,主治,附方,重要文獻摘要,

組成

大豆黃(醋拌,炒乾)、大黃(微煨,去皮)各一兩。

用法用量

上為散。每服二錢匕,臨臥時煎蔥、橘皮湯調下。平明以利大腸為度。

主治

水病通身腫滿,喘急,大小便澀。

附方

名稱:大豆散
組成:烏豆
用法:熬令香,勿令大熟,去皮,為細末,篩下。餳、粥皆得服之,初服一合,稍加之。若服初多,後即嫌臭。服盡則更造,取愈止
主治:久水,腹肚如大鼓者
名稱:大豆散
組成:大豆、姜、蜀椒
用法:上為末。酒服一錢匕,每日一次
主治:卒中風欲死,口不開,身不得著席

重要文獻摘要

《備急千金要方》:“大豆散。治療水腫利小便:飲酒過度後出現虛熱,又受風嗆著,喝涼水引起腹脹,陰部酸脹。甘遂一兩,芒硝、吳茱萸、羌花各二兩,商陸四兩。以上五味藥研成粉末,製成如梧桐子大的蜜丸,一日三次,每次服用三丸,用湯水送服。也可以用吳茱萸、麝香、豬苓各一兩,大黃、芫花各二兩,來配成另一個方子治療以上病症。治療腹脹如大鼓的水腫病:將一斗烏豆炒香,別太熟。剝掉皮後趼成細未,濾篩掉粗渣,第一次服用一合,可用湯或粥送服。此後可據病情逐漸加量。同時服藥期間要忌口,不要吃食肥膩油多食物,渴時飲羹汁,若是實在饑渴難耐可食漿粥、牛肉、羊肉、兔肉、鹿肉等,但最好不食,酒、豬肉、雞肉、魚肉、生冷食、醋、滑食、房事都要謹慎,最好不涉及。因為只有此大豆散能克服各種丸、散、湯、膏等的不足,可徹底治癒此病,使其永不復發。只是對人的忌口要求苛刻,對f魚肉成雜食之類切其太過貪戀和放縱。治療小便不利,膨脹等水汽腫:羖羊肺一具,莨菪子一升。以上二味藥,先洗好羊肺,放到沸水中輕輕涮熟,切成薄片,曝曬乾太陽下晾乾研細成末,用三年以上的陳醋浸泡莨菪子一周后取出來用火炒至變色,等熟後搗爛成泥,調和上已經研成末的羊肺,再用蜂蜜摻和其中,搗三千杵後做成如梧桐子大的藥丸,一日三次,每次服用四丸,用米二十五粒、麥門冬二十五個,添加一升水熬煮至米熟,去掉殘渣的麥門冬飲來送服,飯後服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