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危害及症狀
流行情況
大豆孢囊線蟲病又叫黃萎病,俗稱“火龍秧子”。它是世界性大豆病害,主要大豆生產國:美國、巴西、中國和日本都有大面積發生。我國主要發生在東北、華北、河南、山東和安徽等地。尤以東北三省西部乾旱地區如遼寧省康平、吉林省白城地區、黑龍江省的肇東、安達、大慶、齊齊哈爾等地區發生嚴重。一般使大豆減產10%—20%,嚴重的減產70%—90%,甚至絕產。
症狀
大豆孢囊線蟲Heterodera glycines Ichinohe 主要危害根部,被害植株發育不良,矮小。苗期感病後子葉和真葉變黃,發育遲緩;成株感病地上部矮化和黃萎,結莢少或不結莢,嚴重者全株枯死。病株根系不發達,側根顯著減少,細根增多,根瘤稀少。發病初期(黑龍江省6月末—7月初)拔起病株觀察,可見根上附有許多白色或黃褐色小顆粒,即孢囊線蟲雌成蟲,這是鑑別孢囊線蟲病的重要特徵。孢囊線蟲以卵在孢囊里於土壤中越冬,孢囊對不良環境的抵抗力很強。第二年春二齡幼蟲從寄主幼根的根毛侵入,在大豆幼根皮層內發育為成蟲,雌蟲體隨內部卵的形成而逐漸肥大成檸檬狀,突破表層而露出寄主體外,僅用口器吸附於寄主根上,這就是我們所看到的大豆根上白色小顆粒。
(2)防治
大豆孢囊線蟲分布廣、危害重、寄主範圍廣,傳播途徑多,存活時間長,是一種極難防治的土傳病害。套用抗病品種是防治大豆孢囊線蟲病的經濟有效措施,美國和日本已經育成百餘個抗病品種,在生產上大面積推廣套用,增產效果很明顯,某省自1992年以來,先後推廣了抗線1號、2號、3號、嫩豐15號和慶豐一號等抗病品種,在省西部線蟲區套用增產效果很明顯。但隨著抗病品種推廣年限延長,由於品種選育推壓力作用,而使大豆孢囊線蟲生理小種可能發生變化。近年來我們(黑龍江省農科院大豆所)對安達和大慶地區連續種植抗病品種地塊大豆孢囊線蟲生理小種進行動態監測,結果發現除原來的3號小種外,又出現了新的1號、4號、6號和14號生理小種,說明抗病品種連種後小種確實發生了變化,因此生產上推廣抗病品種要與非大豆孢囊線蟲寄主作物或其它抗線類型品種輪換種植,以減緩生理小種變異速度,防止抗病品種喪失抗病性,延長抗病品種的套用年限。在沒有抗病品種的地方應採用3年以上的輪作和藥劑防治相結合的辦法,可用3%呋喃丹顆粒劑或5%涕滅威顆粒劑,每畝4—5千克,施入播種溝內,然後播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