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西洋浪蛤(Spisula so1idissima)隸屬於瓣鰓綱(Lamillibranchia)、簾蛤目(Veneroida)、蛤蜊科(Mactridae),外形呈橢圓形,淡黃色或棕黃色貝殼,分布於北美大西洋近海的十至數十米深海灣水域。由於該品種生長速度快(一周年能達到商品規格50mm殼長)、抗逆性強,被認為是美國海水養殖最具開發潛力的速生型貝類。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大西洋浪蛤
- 拉丁學名:Spisula solidissima
- 界:動物界
- 門:軟體動物門
- 綱:瓣鰓綱
- 目:真瓣鰓目
- 科:蛤蜊科
- 屬:浪蛤屬
生物特徵,生長特點,生態條件,食性特徵,繁殖特徵,人工育苗,外形特徵,生活習性,繁殖習性,
生物特徵
生長特點
大西洋浪蛤隸屬速生型品種,但生長速度受溫度影響較大,稚貝在11月前水溫20.O℃左右,相對生長速度很快,高達12.8%。在冬季平均水溫9.8一13.8℃時,仍保持較快生長速度,到春季時,隨著水溫的回升,生長明顯加快;6月下旬開始,由於水溫進一步高(28—30℃),生長速度開始減慢,至7—8月份,幾乎滯長,甚至出現死亡。因此,如何度夏,是該品種是否在我省引種成功的關鍵所在。
生態條件
室內實驗表明,稚貝生存水溫為-l一30℃,適宜生長的水溫範圍為10—25℃;生存鹽度範圍為10—51.5,適宜生長範圍為22—35;生存pH值範圍為4—9,適宜生長範圍的pH為7—8.5;當稚貝總氨安全濃度為1.5mg/L,此時非離子態氨安全濃度為0.015mg/L;溶蟹氧臨界值在3.5mg/L左右。底質試驗結果表明:砂底質為最好,泥底質最差。大西洋浪蛤營近似固定的底棲生活,大部分時間埋棲於底質中,僅伸出雙水管進行水交換。洞穴的深度與貝類的長度相當,埋棲最深的為低於表面1.2cm左右。活動範圍不大,在1m之內。大西洋浪蛤的大小、水溫、水流衝擊等因素均會影響其挖潛能力。
食性特徵
大西洋浪蛤為濾食性雙殼類,通過水管水交換濾取水中的小型浮游生物、有機碎屑作為食物。從解剖胃部比較分析胃容物和濃縮自然海水來看,餌料主要為各種小型浮游藻類及有機碎屑,它對食物沒有嚴格選擇性。
繁殖特徵
大西洋浪蛤為卵生型貝類,體外受精,雌雄異體,雌雄比例接近1:1,一年可達性成熟,成熟的生殖腺分布在內臟團周圍,並延伸至足的基部,雌性性腺呈乳白色,雄性呈淡黃色。大西洋浪蛤在我省浙南沿海每年只有一個繁殖期,即4—5月(水溫19.5—25℃),繁殖期內只產卵一次。1999年產卵高峰為5月份,產卵水溫20—25℃,大西洋浪蛤繁殖力較強,據Randal L.Walker等報導,殼長26—50mm雌體懷卵量為14—1300萬,據我們觀察,殼長32-50mm的個體產卵量為15-500萬。
人工育苗
大西洋浪蛤的人工育苗,於1999年5月在我所清江試驗場首獲成功,2000年在1999年的基礎上進一步擴大試驗規模,於2000年7月出苗3-5mm稚貝37.46萬顆。
外形特徵
外形呈長橢圓形,殼色淡黃或棕黃,殼頂略顯白色。殼表較為光滑,無肋,生長輪紋清晰可見,但光滑不突出。兩殼靠窄小的棕色韌帶相連,殼質堅厚,殼內面為瓷白色,無珍珠光澤。閉殼肌痕、外套肌痕和外套竇均明顯。
生活習性
生活於潮間帶到淺海數十米的沙質或含沙量較大泥沙質灘涂,該貝的生存溫度為-1~28 ℃,適宜的生長水溫為10~25 ℃,所以每年的3~4月和10~11月是其生長最快的時期。6月份水溫上升到26 ℃是,生長速度明顯下降,並有部分死亡。 營埋棲生活,潛居於沙質底質中,洞穴深度和殼長相當,依靠濾食水中的浮游植物和有機碎屑為生。
繁殖習性
1齡即達性成熟,雌雄異體,性比約為1:1,每年1個繁殖季節,在繁殖季節里,雌雄生殖腺顏色不同,可以鑑別,雌性的卵巢呈粉紅色,雄性的精巢呈乳白色。每年的4中旬到6月水溫17.9~25 ℃即可產卵。精、卵在海水中受精,完成胚胎髮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