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大行令
- 屬性:古代官名
- 朝代:漢
- 職責:外交事務
- 隸屬:中央政府
- 引申:大鴻臚
漢景帝中六年(前144)改“典客”為大行令,所屬有行人、譯官、別火三令、丞等。
曹魏則改稱“客館令”,為大鴻臚卿屬官,後世漸廢此官。
官名。中國古代朝廷掌管諸侯及附屬國事務。秦及漢初本名典客﹐為九卿之一。漢景帝中元六年(前144)﹐改名大行令。武帝太初元年(前104),改名大鴻臚。成帝時,將典屬國所轄職務併入。屬官有行人、譯官及郡邸長丞等。因所轄諸王入朝、郡國上計、及屬國首領等,多與禮儀有關,後遂變為贊襄禮樂之官,王莽改為典樂。東漢官名稱大鴻臚卿。
漢時凡諸侯王﹑列侯和各屬國的君長﹐以及外國君主或使臣﹐於此有關的事務都由大鴻臚掌管。如諸侯王﹑列侯受封或其子息嗣位﹐以及他們因有罪而奪爵﹑削地﹐都由大鴻臚經手處置。諸侯王進京朝見皇帝﹐大鴻臚典掌禮儀﹔諸侯王死亡﹐大鴻臚遣使弔唁﹐並草制誄策和諡號。臣屬於漢的外藩君長﹐在接受漢的封號或朝見皇帝時﹐以及外國使臣來貢獻等﹐屬於禮儀方面的事務﹐都由大鴻臚承辦。郡國派屬吏到京師上計﹐大鴻臚要為他們安排館舍。大鴻臚秩為中二千石﹐有丞。屬官有行人﹑譯官﹑別火三令﹑丞﹐武帝時改行人為大行。又設郡邸長﹑丞﹐主管各郡在京的邸舍。東漢時只留一大行﹐余皆省去。大行之下有治禮郎四十七人﹐專門管理各項具體的禮儀事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