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蔥紫斑病

大蔥紫斑病

大蔥紫斑病是由香蔥鏈格孢引起的、發生在大蔥的病害,主要危害葉片和花梗,偶可為害鱗莖。發病初期,病斑小,略凹陷,後逐漸變大呈橢圓形或梭形,褐色到紫色。潮濕時病斑上生黑色霉層,並有同心輪紋,病部易折斷。

大蔥紫斑病發病適溫25~27℃,低於12℃則不發病。病菌繁殖需要高溫條件萌發和侵入需要有水滴,所以溫暖多濕時發病較重。另外蔥薊馬為害,旱地,沙質土的田塊發病嚴重。

大蔥紫斑病的防治方法主要有選用無病種子,播種前進行種植消毒;與非蔥蒜蔬菜實行二年以上輪作;加強田間管理,促進植株生長健壯,增強寄主抗病力;發病初期及時噴灑合適的化學藥劑防病;適時收穫,低溫貯藏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大蔥紫斑病
  • 外文名:Allium fistulosum purple spot
  • 病原:香蔥鏈格孢
  • 為害作物:大蔥
  • 為害部位:葉片、花梗、鱗莖
病原特徵,為害症狀,侵染循環,流行規律,防治方法,

病原特徵

大蔥紫斑病病原為香蔥鏈格孢(學名:Alternaria porri (Ell.) Cifferri.),屬於無性菌類鏈格孢屬。分生孢子梗單生或5~10根簇生,淡褐色有隔膜2~3個,不分枝或不規則稀疏分枝,大小為(30~100)微米×(4~9)微米,其上著生1個分生孢子。分生孢子褐色,常單生,直或略彎,倒棍棒狀,具橫隔膜5~15個,縱隔膜1~6個,大小(6~130)微米×(15~20)微米,喙部(嘴胞)直或彎曲較長,具隔膜0~7個,大小(45~432)微米×(2~4)微米。
大蔥紫斑病
香蔥鏈格孢
菌絲髮育適溫為22~30℃,分生孢子萌發適溫為24~26℃,萌發每個細胞都可長出芽管,孢子的產生和萌發均需要水滴。

為害症狀

大蔥紫斑病主要侵害大蔥的葉片和花梗,偶可為害鱗莖。發病初期,病斑小,略凹陷,後逐漸變大,橢圓形或梭形,褐色到紫色。潮濕時病斑上生黑色霉層,並有同心輪紋,病部易折斷。大蔥和洋蔥上的病斑紫褐色,大蒜病斑黃褐色,濕度大時布滿黑褐色霉狀物,輪紋狀排列,重病株葉和花梗枯死。切頂後的鱗莖和頸部受到感染時呈半濕性腐敗,組織變紅或黃,漸呈暗褐或黑色。貯藏期可繼續發展。

侵染循環

病菌以菌絲體在寄主體內或隨病殘體在土壤中越冬,翌年產出分生孢子,借氣流或雨水傳播,分生孢子發育產生芽管由氣孔。傷口或直接穿透表皮侵入。病菌侵入後1~4天即表現症狀,5天后病班上產生分生孢子。

流行規律

大蔥紫斑病發病適溫25~27℃ ,低於12℃則不發病。病菌繁殖需要高溫條件萌發和侵入需要有水滴,所以溫暖多濕時發病較重。另外蔥薊馬為害,旱地、沙質土的田塊,管理粗放、排水不良、陰雨連綿、密度過大、長勢衰弱等發病較重。

防治方法

  • 選用無病種子。
  • 與非蔥蒜蔬菜實行二年以上輪作
  • 加強田間管理,施足基肥,加強肥水管理,促進植株生長健壯,增強寄主抗病力。鱗莖可用40~50℃溫水浸1.5小時消毒,必要時種子用40%甲醛300倍液浸3小時,浸後及時洗淨。
  • 發病初期及時噴灑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500~600倍液,或64%防毒礬可濕性粉劑500倍液、58%甲霜靈·錳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50%撲海因可濕性粉劑1500倍液,或7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40%滅菌丹可濕性粉劑400倍液,或50%敵菌靈可濕性粉劑500倍液,隔7~10天1次,連續防治3~4次。
  • 為防止貯藏期病害繼續蔓延,適時收穫,低溫貯藏。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