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蔥小核菌莖腐病

大蔥小核菌莖腐病,多發於大蔥,病因是病斑部形成的菌核直接生出分生抱子,形成初侵染。

基本介紹

  • 別名:大蔥小核菌莖腐病
  • 多發群體:大蔥
  • 常見病因:病斑部形成的菌核直接生出分生抱子,形成初侵染
  • 常見症狀:表皮略有變色,內部健全,但綠色葉鞘接近地面部位染病後易倒伏,尤其大風時,葉鞘折斷
症狀,病原,防治方法,

症狀

接近地面的蔥白色水漬狀,由米黃色變為茶色,病害嚴重時蔥白外側表皮破裂,裂痕是灰黑色或褐黃色,內部變色腐爛。輕症株,表皮略有變色,內部健全,但綠色葉鞘接近地面部位染病後易倒伏,尤其大風時,葉鞘折斷。

病原

病原菌有兩種,均由病斑部形成的菌核直接生出分生抱子,形成初侵染。

防治方法

該病害的發生,因年而異,一般發生於3—4月和9—10月。夏播冬收人蔥病害較多,秋季降雨多的年份、排水不良地塊都容易發生病害。 消毒土壤、改善排水條件、避免連作、及時清除病林,是防治病害的有效措施。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