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蒜霜霉病

大蒜霜霉病

大蒜霜霉病是由毀壞霜霉引起的、發生在大蒜的病害,主要為害葉片。感病後葉片出現白色斑點,潮濕時可見白色絨霉,病斑卵圓或圓筒形,大小不一,淡黃綠色,邊緣不明顯,最後成為枯斑。

大蒜霜霉病在10~20℃的低溫和多濕的條件下容易發病。此外,在低溫、多雨、排水不良、田間濕度過大,通風不好的田塊上容易發生蔓延。田間病殘體中的卵孢子和鱗莖中的潛伏菌絲體為主要初侵染菌源。

大蒜霜霉病的防治方法主要有選擇地勢平坦、排水方便的肥沃壤土為種植田;播種前進行種子處理;施足基肥,配合增施磷、鉀肥;及早拔除病株或摘除病葉、病花梗;發病初期,及時噴灑化學藥劑防治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大蒜霜霉病
  • 外文名:Garlic downy mildew
  • 病原:毀壞霜霉
  • 為害作物:大蒜
  • 為害部位:葉片
病原特徵,為害症狀,侵染循環,流行規律,防治方法,預防措施,補救措施,

病原特徵

大蒜霜霉病病原卵菌為毀壞霜霉(學名:Peronospora destructor)。該菌菌絲在植物細胞間蔓延,在細胞內產生吸器,吸收養分。孢囊梗由氣孔伸出,上生孢子囊。孢子囊單胞,卵圓形至梭形,淡褐色,集聚成肉眼可見的淡紫色霉層。孢子囊形成的適溫為15℃,最低6℃,最高25℃,均需有90%以上的空氣相對濕度。孢子囊發芽適溫10℃,最低5℃,最高28℃。生長後期病葉組織內出現病原菌卵孢子。
大蒜霜霉病
毀壞霜霉

為害症狀

大蒜霜霉病主要為害大蒜的葉片,多從中下部葉片開始發病,病葉上初現褪斑點,後擴大成橢圓形黃白色稍凹陷病斑,空氣濕度大時病斑表面可產生灰白色霉層,病部以上葉片下垂枯白,乾燥時成枯斑,病重時植株枯死。

侵染循環

田間病殘體中的卵孢子和鱗莖中的潛伏菌絲體為主要初侵染菌源。卵孢子在土壤內病殘體中可存活數年。種子中有菌絲體潛伏,種子表面可能黏附卵孢子,但帶菌種子能否傳病尚未有定論。越夏或越冬的卵孢子以及鱗莖傳帶的菌絲體都能侵染幼苗,形成系統侵染病株。秋播苗染病後,菌絲在秋冬季節隨生長點在體內蔓延,2~3月間即出現系統侵染症狀,病部陸續產生孢囊梗和孢子囊。孢子囊隨風、雨和昆蟲傳播接觸葉片,在葉面水滴中萌芽,產生芽管,由氣孔侵入,形成局部侵染。葉片和葉鞘發病部位的病菌向基部蔓延,引起鱗莖發病,孢子囊隨雨水降落在土壤中也能侵染鱗莖。

流行規律

大蒜霜霉病在10~20℃的低溫和多濕的條件下容易發病。在低溫、多雨、排水不良、田間濕度過大,通風不好的田塊上容易發生蔓延。肥料過多,植株生長過旺,在徒長植株上最易發生。

防治方法

預防措施

  • 用25%甲霜靈可濕性粉劑拌種,用藥量為種的0.4%。或用40%甲醛水劑300倍液浸種3小時後,撈出用清水洗淨,晾乾播種。
  • 選擇地勢平坦、排水方便的肥沃壤土為種植田,與非蔥蒜類作物實行2~3年輪作。
  • 施足基肥,配合增施磷、鉀肥。
  • 進入雨季後,注意排水、中耕。
  • 注意防治蔥薊馬等害蟲。

補救措施

  • 發病初期,用90%三乙膦酸鋁可濕性粉劑400~500倍液,或58%甲霜·錳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或64%噁霜·錳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72.2%霜霉威鹽酸鹽水劑800倍液,或50%異菌脲可濕性粉劑800~1000倍液噴霧。
  • 及早拔除病株或摘除病葉、病花梗,收穫後清除病殘體,均運到田外深埋或燒毀,並深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