葵花鳳頭鸚鵡(大葵花鸚鵡)

葵花鳳頭鸚鵡

大葵花鸚鵡一般指本詞條

葵花鳳頭鸚鵡(學名:Cacatua galerita)是攀禽,共有4個亞種。體羽無虹彩,主要為白色,頭頂有黃色冠羽,憤怒時頭冠呈扇狀豎立起來,就像一朵盛開的葵花。亞種中菲茨羅伊河亞種是藍眼圈,其他三種均是白眼圈。食物包括種子、殼類、漿果、堅果、水果、嫩芽、花朵、昆蟲等。語言能力一般。喙的力量強大,需要養在金屬籠子中。同許多鳳頭鸚鵡一樣,作為寵物飼養需要主人大量時間陪伴。羽粉較多,需要定期沐浴。叫聲嘈雜。野外分布於澳洲的北部、東部與南部,塔斯馬尼亞和印尼的一些島嶼。

基本介紹

外形特徵,棲息環境,生活習性,分布範圍,繁殖方式,亞種分化,種群現狀,保護級別,其他內容,

外形特徵

葵花鳳頭鸚鵡體長40-50厘米,體重815-975克,壽命80年。具發達冠羽,能活動。體羽主要為白色。頭頂有黃色冠羽,在受到外界干擾時,冠羽便呈扇狀豎立起來可達到14厘米長,就像一朵盛開的葵花。葵花鳳頭鸚鵡雌雄同色,無法從羽色鑑別雌雄。雄鳥虹膜為黑色,雌鳥為褐色。翅膀和尾巴內側面是淺淡黃色,鳥喙和腳是黑色或暗灰色。葵花鸚鵡的羽冠顏色隨產地不同而不同,共有4個亞種,區別在於身體的尺寸和鳥喙的大小不同,其中三種是白眼圈,而葵花鳳頭鸚鵡菲茨羅伊河亞種是藍色的眼。
特點是嘴粗厚而強壯,上嘴向下鉤曲,兩側的邊緣有缺刻,基部具蠟膜。上嘴與頭骨的連線猶如絞鏈一樣,能活動自如。嘴的基部具有蠟膜,舌多肉質而柔軟,具一個角質的匙狀端。翅形稍尖,腿短健,腳上有四趾,前後各有兩趾,稱為對趾型,爪尖銳而彎曲,適於攀樹。

棲息環境

在澳大利亞,葵花鳳頭鸚鵡棲息於森林,林地和農田耕地,而在紐幾內亞,它們棲息的高度從低地到海拔1400米的森林都有分活動蹤影。常活動於森林或是森林邊緣地帶的區域,有時候喜歡到鄉間的農地去覓食農作物,偶爾在公園或是綠地中也可以看見。

生活習性

葵花鳳頭鸚鵡通常群居,常常數百隻成群,在覓食時會各自分散為一小群,通常在地上覓食,有些會在樹上警戒,注意有無危險,有危險的狀況時會警告正在覓食的同伴,飛行時常發出沙啞響亮的巨大叫聲,有時會到農作物區覓食,造成很嚴重的農業損失,被視為害鳥,在某些地區的農民被允許可以獵殺破懷農作物的葵花鳳頭鸚鵡,也有人為了的美麗羽毛而獵殺它們。羽粉較多,需要定期沐浴。叫聲嘈雜,憤怒時會豎起頭冠。

分布範圍

分布於澳大利亞的北部、東部與南部及塔斯馬尼亞袋鼠島,印度尼西亞的東摩鹿加群島、紐幾內亞國王島、阿魯島等,也引進一些非原生地的地方如紐西蘭及數個島嶼。
葵花鳳頭鸚鵡(分布圖)葵花鳳頭鸚鵡(分布圖)

繁殖方式

野外繁殖期限築巢於高聳的樹洞中,澳大利亞南方的繁殖期在8-1月,北方在5-9月,在紐幾內亞從低地到海拔1400米的森林都有分活動蹤影。一窩約有2-3枚卵,通常2枚,孵化期25至27天,雛鳥留巢期限9到12周。
人工飼養,在繁殖期間會明顯地變安靜,提供的巢箱要加上堅固的金屬邊,可使用金屬制巢箱,或將其外掛於籠外,否則強大的咬合力會嚴重地破壞木製巢箱,甚至短期內被完全破壞或底部毀損危急蛋與幼鳥的安全,葵花鳳頭鸚鵡常在繁殖期間有雄鳥對雌鳥變的很有侵略性的行為,常常會追著雌鳥跑,甚至攻擊,所以巢箱可以使用有兩個洞口規格(T字型或直立式),這樣追打時雌鳥比較不會被逼至死角而受到嚴重傷害,雌鳥一次約產2至3枚卵,孵化期約30天,9至10星期後羽毛長成,有時對巢箱檢查會顯的敏感與不安。成鳥4、5歲以後有繁殖能力。

亞種分化

葵花鳳頭鸚鵡(4亞種)
中文名稱
英文名稱
1.
Cacatua galerita triton
2.
Cacatua galerita eleonora
3.
Cacatua galerita fitzroyi
4.
葵花鳳頭鸚鵡澳東南亞種
Cacatua galerita galerita

種群現狀

該物種在當地數量非常大,因此不接近弱勢下的閾值範圍標準。儘管如此,整體數量還是在下降,下降的規模沒有被量化,但沒有低於弱勢的數量規模,出於這些原因,被評價為最不瀕危物種。

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 2012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 3.1——低危(LC)。
列入《華盛頓公約》(CITES)附錄 二類保護級別。

其他內容

2017年2月17日,澳大利亞儲備銀行發行了新版10澳元紙幣的圖片樣式,有一隻硫磺色的鳳頭鸚鵡藏在紙幣左下角,只有在紫外線照射下才可以看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