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葉紫珠(學名:Callicarpa macrophylla Vahl)是唇形科、紫珠屬灌木,稀小喬木。小枝近四方形,密生灰白色粗糠狀分枝茸毛。葉片長橢圓形、卵狀橢圓形或長橢圓狀披針形;葉柄粗壯,密生灰白色分枝的茸毛。聚傘花序,5-7次分歧,被毛與小枝同,花序梗粗壯;苞片線形;萼杯狀;花冠紫色,疏生星狀毛;花葯卵形,藥隔有黃色腺點,藥室縱裂;子房被微柔毛。果實球形,有腺點和微毛。
分布於不丹、中國、印度、緬甸、尼泊爾、斯里蘭卡、泰國、越南。生於海拔100-2000米的疏林下和灌叢中。
大葉紫珠夏季腋生聚傘花序,花冠紫色;果圓形,約綠豆大,熟時紫紅色,其花、果均具觀賞性,可用於盆栽觀賞或植於灌木叢中、樹林下。葉或根可作內外傷止血藥,治跌打腫痛、創傷出血、腸道出血,咳血、鼻衄;廣西用葉作綠肥。
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
產地生境
繁殖方法
- 材料類別:帶節莖段。
- 外植體的滅菌:取大葉紫珠當年生健壯枝條,除去葉片,先在洗衣粉洗滌液中浸5分鐘,接著用軟毛刷輕輕刷洗,再在流水下沖洗1-2小時,然後在超淨工作檯上,放入75%的酒精中浸10秒,用無菌水沖洗2-3次,再用飽和漂白粉上清液浸泡30分鐘,無菌水沖洗6次。吸乾材料表面水分後,將莖段剪成1厘米左右、帶1個腋芽的莖段,接種到培養基①上。
- 芽的誘導與增殖:接種到培養基①上的小枝條10天左右莖基開始膨大,30天后有的外植體已有不定芽生成。將新生成的不定芽剪下,接種到培養基①上進行增殖培養,增殖係數平均達8-9,以後每隔25-30天繼代一次。當幼苗長至4厘米左右、帶8-10個葉片時,將其沿莖基部剪斷,接入培養基②中,進行生根培養。
- 生根與移栽:試管苗在培養基②上,20天左右從小苗基部切口處長出4-6條根,根長達3-4厘米,生根率達90%以上。挑選生長健壯的完整植株,敞開瓶蓋煉苗7天,洗去根部的瓊脂,移栽於13厘米×15厘米的塑膠營養袋中,移栽基質的組成為菜園土、廢菌糠、珍珠岩(3:1:1),移栽後10天,進行50-70%的遮蔭,注意保持盆土濕潤。成活率可達到95%以上。
主要價值
- 觀賞價值
- 藥用價值
保護現狀
- 保護級別
- 種群現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