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葉白紙扇(茜草科玉葉金花屬植物)

大葉白紙扇(茜草科玉葉金花屬植物)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大葉白紙扇(Mussaenda shikokiana Makino)是茜草科玉葉金花屬的攀援灌木,株高可達1-3米。小枝疏被貼伏柔毛;葉對生薄紙質,卵圓形或橢圓狀卵形,先端漸尖,基部短尖,兩面被疏柔毛;多歧聚傘花序頂生,具略貼伏柔毛,苞片早落,小苞片披針形;莢果長4毫米;花期6月。“大葉白紙扇”又名“黐花”,記載於《植物名實圖考》第二十九卷群芳類,曰:“黐花生雲南。黃花四出如桂葉,在頂上者,獨白如雪,蓋初生者根可粘物,故名。”

大葉白紙扇分布於中國長江以南各省,常生長於山坡溝谷、溪邊的灌叢及林緣。喜蔭涼濕潤環境,不耐嚴寒,要求肥沃、疏鬆和富含腐殖質的沙質酸性土壤。一般繁殖方式為播種或扦插繁殖。

大葉白紙扇味苦、微甘,性涼,有清熱解毒、消腫撐膿等功效,可用於治療感冒、咽喉腫痛、小便不利等症狀。大葉白紙扇枝繁葉大,在園林中可與其它灌木一道配植,也可片植於疏林草地上。

基本介紹

植物學史,形態特徵,產地生境,生長習性,育植技術,土壤,整地,追肥,移植,苗期,越冬,主要價值,藥用,園林,近種區別,

植物學史

“大葉白紙扇”又名“黐花”,記載於《植物名實圖考》第二十九卷群芳類,曰:“黐花生雲南。黃花四出如桂葉,在頂上者,獨白如雪,蓋初生者根可粘物,故名。”

形態特徵

大葉白紙扇是茜草科玉葉金花屬的攀援灌木,株高可達1-3米。小枝疏被貼伏柔毛。葉對生,薄紙質,卵圓形或橢圓狀卵形,長10-20厘米,寬5-10厘米,頂端驟漸尖或短尖,基部短尖,楔形或圓形,上面淡綠色,下面淺灰色,幼嫩時兩面有稀疏貼伏毛,脈上毛較稠密,老時兩面均無毛;側脈9對,向上拱曲;葉柄長1.5-3.5厘米,有毛;托葉卵狀披針形,常2深裂或淺裂,短尖,長8-10毫米,外面疏被貼伏短柔毛。
多歧聚傘花序頂生,有花序梗,花疏散;具略貼伏柔毛,苞片早落,苞片托葉狀,較小,小苞片線狀披針形,漸尖,長5-10毫米,被短柔毛;花梗長約2毫米;花萼管陀螺形,長約4毫米,被貼伏的短柔毛,萼裂片近葉狀,白色,披針形,長漸尖或短尖,長達1厘米,寬2-2.5毫米,外面被短柔毛;花葉倒卵形,短漸尖,長3-4厘米,近無毛,柄長5毫米;花冠黃色,花冠管長1.4厘米,上部略膨大,外面密被貼伏短柔毛,膨大部內面密被棒狀毛,花冠裂片卵形,有短尖頭,長2毫米,基部寬3毫米,外面有短柔毛,內面密被黃色小疣突;雄蕊著生於花冠管中部,花葯內藏;花柱無毛,柱頭2裂,略伸出花冠外。漿果近球形,直徑約1厘米。莢果長4毫米;花期6月,果期7-10月。

產地生境

大葉白紙扇是中國特有,分布於中國長江以南各省,產於廣東、廣西、江西、貴州、湖南、湖北、四川、安徽、福建和浙江。常生長於生於海拔約400米的山地疏林下、路邊、山坡溝谷、溪邊的灌叢及林緣。

生長習性

大葉白紙扇喜蔭涼濕潤環境,不耐嚴寒,要求肥沃、疏鬆和富含腐殖質的沙質酸性土壤。

育植技術

大葉白紙扇的一般繁殖方式為播種或扦插繁殖。

土壤

玉葉金花大田栽培應選擇在不積水、不淹水的砂質、砂壤質土上栽培,既要求土壤具有一定的通透性,又要求土壤有一定的保水保肥能力,還要求土壤有一定的排灌條件。

整地

每畝撒施1500-2000千克圈糞後耕翻耙細掏廂,掏廂按1.7米開廂,其中廂面寬1.2米,溝寬0.5米,要求中溝深0.25米以上,邊溝深0.3米以上,並開好排水口。

追肥

旱施提苗肥,移栽後7-10天,應及時施提苗肥,提苗肥用1%尿素水溶液或清糞水澆施。傳統種苗待新枝條萌發培土後再提苗。若栽苗時未施底肥,可於此階段在行間開溝補施,肥料應以有機肥或有機複合肥為主。
中耕鋤草及追肥,一般栽後1個月需結合中耕鋤草追肥1次。此次追肥每畝施尿素20千克或複合肥、尿素等量混合肥30千克,可在行間均勻撒施後混土或開溝蕹施,蕹施時肥料不能接觸苗根(肥料距苗7厘米以上)傳統苗栽培方法此階段應及時培土。
中耕追肥和培土,栽後45-60天,苗高30厘米後應及時追肥和培土,促使玉葉金花迅速進入旺長階段。方法是 輕鬆表土後在行間鋪上圈肥 (1000千克/667平方米)或撒施有機複合肥(80千克/667平方米),清理條溝泥土將肥料和苗下部蓋住即可。

移植

玉葉金花屬陽性植物無論地植或盆栽都需置於全日照或半日照的環境中。當幼苗長出3--5對葉子時,即可進行上盆或裝袋。盆土或袋裝土以排水良好、富含腐殖質的壤土或沙質壤土為最佳,移植後要立即澆透水以便定根。因移植時根部損傷,為調節體內水分平衡,減少蒸發,需要對苗木進行摘心或摘葉。溫度在20℃~30℃時枝葉生長較快土壤要經常保持濕潤每月可追施一次腐熟肥。
以後隨著苗木的生長,為了促使植株矮化、豐滿,需要進行反覆的摘心處理。生長過程中可對過長枝進行疏剪,還可以根據造型需要牽引定型,同時對枯枝、老枝、過密枝、徒長枝、病蟲枝等及時剪除,以改善通風透光條件。花後要及時剪除殘枝,以減少養分消耗,促其再度開花。生長期要給予充足光照,控制水分,炎夏要葉面灑水以降低氣溫。勤中耕除雜草,以改善土壤空氣狀況

苗期

花蕾期噴施花朵壯蒂靈,花色艷麗,花期延長,還要勤施薄肥,亦可採取根外即葉面追肥,注意加強N、P、K肥的管理。每次除蕾後,要澆足水,一周后可施淡肥水,並適當增施P、K肥,以促生新梢開花繁茂。苗期注意多施磷、鉀肥,花蕾期要勤施薄肥,亦可採取葉面追肥。

越冬

成年植株在花期可增施2次磷肥。花後需及時修剪以控制枝條蔓生。冬季氣溫低於0℃時植株易產生落葉現象若長期的低溫則易造成地上部乾枯死亡。故南方露地栽植或北方盆栽在冬季都應注意保溫以保證植株安全越冬。

主要價值

藥用

根:祛風,降氣,化痰,消炎,止痛。用於風濕關節痛,腰痛,咳嗽,毒蛇咬傷。
莖、葉:甘、苦,涼。有清熱解毒,消腫撐膿等功效,用於感冒,咽喉腫痛,小兒高熱小便不利,痢疾,無名腫毒

園林

植物含膠液,可粘鳥,故稱粘鳥膠。大葉白紙扇枝繁葉大,在園林中可與其它灌木一道配植,也可片植於疏林草地上。

近種區別

本種與玉葉金花ussaenda pubescens Ait.E.的主要區別在於:本種非纏繞藤本;葉片明顯較大,寬卵形或寬橢圓形,寬5~11cm,葉柄長1~3.5cm:花序疏散,花冠長僅1.4cm。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