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萼木姜子

大萼木姜子

大萼木姜子(學名:Litsea baviensis Lec.)是樟科木姜子屬植物,常綠喬木,高達20米,胸徑60厘米;樹皮灰白色或灰黑色。小枝灰褐色,幼時有柔毛。頂芽裸露,卵圓形,外被黃褐色短柔毛。葉互生,橢圓形或長橢圓形,先端短漸尖或鈍,基部楔形,革質,上面深綠色,下麵粉綠色,有微柔毛。傘形花序常幾個簇生一起,腋生短枝上,短枝長2-3毫米,被柔毛。果橢圓形,長2.5-3厘米,直徑1.7-2厘米。花期5-6月,果期2-3月,但也有在9月採得果實,可能一年內有二次果期。

分布於中國海南、廣西(田林)、雲南東南部;越南和泰國也有分布。生長於海拔400-2000米的密林中或林中溪旁處。

木材心材邊材區別明顯,心材黃綠色,乾燥後少開裂,不變形,適作家具、細木工、木琴等用材。種子含油,是製造肥皂的原料。

(概述圖參考來源:)

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繁殖方法,栽培技術,栽植,撫育,病蟲防治,主要價值,

形態特徵

常綠喬木,高達20米,胸徑60厘米;樹皮灰白色或灰黑色。小枝灰褐色,幼時有柔毛。頂芽裸露,卵圓形,外被黃褐色短柔毛。葉互生,橢圓形或長橢圓形,長11-20(24)厘米,寬3-6.5(7.5)厘米,先端短漸尖或鈍,基部楔形,革質,上面深綠色,下麵粉綠色,有微柔毛,羽狀脈,中脈於葉上面平或微突,在下面突起,側脈每邊7-8條,纖細,於上面略下陷,下面明顯突起,小脈不甚明顯;葉柄長1-1.6厘米,稍粗壯。
傘形花序常幾個簇生一起,腋生短枝上,短枝長2-3毫米,被柔毛;苞片卵形,長4毫米,外面有黃褐色微柔毛;花梗短,被柔毛;花被裂片6,寬卵形,外面有短柔毛,邊緣有睫毛;能育雄蕊9,花絲有稀疏柔毛或近無毛,第3輪基部的腺體小。果橢圓形,長2.5-3厘米,直徑1.7-2厘米,頂端平,光亮而滑,中間有1小尖,成熟時紫黑色;果托杯狀,厚木革質,狀如殼、斗,深1-1.5(2)厘米,直徑2.5-3厘米,帶灰色,外面有疣狀突起;果梗長約3毫米,粗壯。花期5-6月,果期2-3月,但也有在9月採得果實,可能一年內有二次果期。

生長環境

生長於海拔400-2000米的密林中或林中溪旁處。為海南熱帶常綠季雨林或山地雨林中的常見樹種,伴生樹種有毛荔枝、擬核果茶、枝花李欖、刻節楨楠、毛葉木姜、紅椎、荔枝、海南山竹子等。年平均氣溫19-24℃,1月份平均氣溫10℃左右。年降水量1800-2400毫米,喜生於濕度大且無風的山谷緩坡或溪旁,耐蔭性中等。在熱帶山地雨林中大量出現在林窗的附近。對土壤要求不嚴,在土壤肥沃深厚或岩石裸露的土壤均能生長。

分布範圍

分布於中國海南、廣西(田林)、雲南東南部;越南和泰國也有分布。

繁殖方法

該種的花果期較長,與環境關係很大,如海南定安和陵水於1月份採種,而三亞分別在3月和9月採到種子。大萼木姜有2次果熟期,花期達4-5個月,果期長達10個月。一般用種子繁殖,采果後除去杯狀果托即可,不用再加處理,條播和點播均可,發芽率在80%以上,播後1個月發芽齊全。10個月苗高40厘米以上,即可上山造林。

栽培技術

栽植

大萼木姜子未曾進行大規模栽種。根據該種在熱帶常綠季雨林和熱帶山地雨林中的分布特點和對生態環境的要求,以及在低海拔的熱帶樹木園中種植的生長表現,宜作為一般的混交造林樹種,種植在主林層鬱閉度0.6-0.7的林下,如柚木,母生林等,與主林木的株行距宜採用2米×2米或2米×3米,穴狀造林。

撫育

由於大萼木姜子在群落中處於中下層,因此,隨著主林層鬱閉度的增加,應適當進行疏伐,以保證其正常生長;特別是以生產工業性油脂為栽種目的時,為保持較高的年結實量,上層林木的鬱閉度應控制在0.5以下,林下層的管理主要是清除雜草及藤本植物。

病蟲防治

在天然林中以及熱帶樹木園引種栽培中,均未見有嚴重的病蟲害,在人工混交林中無需進行化學防治,但要加強混交林的撫育管理。

主要價值

木材心材、邊材區別明顯,心材黃綠色,乾燥後少開裂,不變形,宜作家具、細木工、樂器、室內裝飾之用。種子含油,是製造肥皂的原料。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