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莊蓋

大莊蓋

大莊蓋是歷史地名,明朝洪武二年(1369年二月)始祖“蓋興”自直隸棗強縣遷居而來,當時居於此地枝繁葉茂,村內人口較多故名“大莊蓋村”。四個自然村一直都是單獨的建制和歸屬管理,從1977年回響國家政策,黃河開堤泄洪,於是四個自然村從原址遷至展區房台居住至今,並且和為一個行政村,歸一個支部村委管理。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大莊蓋
  • 羅馬字母拼寫:Dàzhuānggài
  • 設立年份:1369年
  • 廢止年份:1977年
地名含義,歷史沿革,

地名含義

因此地枝繁葉茂,村內人口較多,故以姓氏(蓋氏)命名大莊蓋。

歷史沿革

明、清代屬利津縣務本鄉;明朝洪武二年(1369年二月),命名為大莊蓋村;1931年,利津縣二區;1949年,利津縣徐王區;1950年,利津縣二區,亦稱董集區;1956年3月,劃歸廣饒縣,仍稱董集區;1958年5月,廣饒縣董集鄉;同年9月,廣饒縣東風十五社;同年10月,廣饒縣董集公社;1961年11月,劃歸利津縣(1958年11月~1961年10月,利津縣撤銷,併入霑化縣);1964年11月,劃歸墾利縣,董集區;1966年6月,董集公社(董集區分建為董集公社、勝坨公社);1984年7月,董集鄉;2010年5月,董集鎮(撤鄉設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