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英章村隸屬萊城區和莊鄉,南離萊城3l公里、鄉駐地4公里處。位於博萊邊界。三面環山,北鄰齊長城,西鄰小英章村,東接官家村。南與下窪村相隔3里。現村中1127口人,耕地1172畝。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大英章村
- 行政區類別:村
- 人口數量:1127人
- 耕地面積:1172畝
村莊名片,人文自然,
村莊名片
據《欒氏譜》記載:大英章村,原名鷹爪村,蓋因村北有一大瑩光石,上面布滿鷹爪印,故得其名。後改為鷹掌村,遂諧音為英章村,因重名,易名大英章村。
初有王姓人於此建村,歷經幾代,王姓漸無。明朝末年欒姓由河北省棗強縣遷於此,香火漸旺,成今日之多姓。後又有劉、崔、馬等13姓陸續遷來,拓荒種田,至今日。
據明《嘉靖萊蕪縣誌》、清康熙《萊蕪縣誌》記載:明朝天順年間至清末屬杓山保所轄。民國二十四年《續修萊蕪縣誌》記載:民國初期屬石馬區;1941年萊蕪劃為三縣,屬博萊縣;1945年恢復萊蕪縣原建制,屬萊蕪縣常莊區;1951年稱第十區,1955年稱常莊區;1958年3月屬常莊鄉,同年10月屬常莊人民公社;1984年屬常莊辦事處。1985年10月建和莊鄉,屬和莊鄉。
人文自然
大英章村多山。望魯山、雙乳峰山、黃鵬頂山,山山相連。山上多樹,四季常綠。山上多奇石,在黃鵬頂山,有石柱兩根,直插蒼穹。其中一根已倒塌。在望魯山上,石塊千奇百怪,較著名的有:探海石、蘑菇石、照面石、窗欞石、貓頭鷹石。
在村莊西北面,有一深溝,名東直溝。溝中樹密水清,鳥鳴獸叫,風光宜人,是遊人遊樂的好去處。溝的盡頭與博山原山旅遊景區相連線。
在大英章村中心,有一灣叫前頭灣,相傳此灣水深且清,常有甲魚出現。後此灣被填,上面建起住房。
在大英章村東,有一關帝廟,此廟建於1836年,重修於民國26年,至今完好。廟外有石碑l座,古槐1棵,古槐樹齡有500年左右,1958年遭砍伐。廟塑有關帝神像,旁有關平、周倉二將。村人時常來上香火,祈禱關老爺能鎮妖壓邪,以佑本村百姓平安。
解放前,大英章村曾建有天主教堂。1938年張壽民等組織人參加八路軍四支隊起義部隊時,曾在此集合。萊蕪戰役時,解放軍某部指揮部即設在此處。解放後,教堂做了學堂。
過去,大英章村多有習武之人。相傳為大宋皇帝趙匡胤門派。在習武之人中,較有名氣的是欒曰同。1945年,欒曰同去博山賣地瓜時,遭當地地痞圍攻。此人忍無可忍,施展拳腳,將一群惡人打得屁滾尿流,遂聲名大震。
大英章村人多愛戲。前輩人曾聘名師來村指導,教出了一批骨幹名角。每逢春節,大英章村人都要搭台唱戲,至今仍未間斷。
大英章村人有艱苦奮鬥的精神。治山、治水、治路。1974年,大英章村建大型水庫1座,使村中土地大部分澆上了水。1987年,全村投資30萬元,投工50萬個,動用土石60萬立方米,修築塘壩、攔水壩8座、谷坊152座,環山渠3500米,大口井10眼,營林路15公里;栽植各類果樹10萬株,河灘、荒山植用材樹百萬株,3000畝荒坡披上了綠裝。1988年,為改善居民居住條件,大英章村將村主街道水泥硬化。1989年,大英章村被市政府命名為“學房乾先進單位”。
1976年,大英章村在村北建冬粉廠一座,這是該村興辦的第一家集體企業。1980年至1985年,大英章村積極發展養蠶業,種桑面積達到了100畝。1995年,大英章村建立麥草打包加工廠,產品一直出口日本。1997年,大英章村立集,促進了商品流通,方便了村民的生產、生活。
1949年,大英章村建有國小1處。1976年,大英章村建中學1處。下窪村、馬家峪村、小英章村三村學生前來就讀。1982年該校與普通中學合併搬遷。原校舍改為大英章國小。2000年,大英章又籌資15萬元,建高標準幼稚園l處。大英章村自恢復高考後,先後考取大中專生30餘名。1977年,考取山東大學的欒兆蘭是該村第一名大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