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舜宴是山東濟南市舜耕山莊根據“舜耕於歷山”的歷史記載,結合濟南地區的食物特產原料,運用魯菜的烹調技法設計研製而成的特色傳統名宴之一。整個宴席具有濃郁的地方特色與古樸的遠古遺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大舜宴
- 構成:果品、冷葷、熱菜、麵點
- 寓意:鳳凰圖騰
- 起源地:濟南市
簡介,舜耕於歷山,
簡介
大舜宴的主題與內涵就是以鳳凰圖騰的意蘊和寓意,將整桌宴席置於祥和祺瑞的氛圍之中,使客人在享受古色古香,乃至充滿原始烹飪遺韻的美饌佳肴的同時,感受到一種古典的質樸之美。
大舜宴的菜點設計由果品、冷葷、熱菜、麵點四個部分構成。果品以中國遠古時已有的品種為主,充分顯示中國先民豐碩的勞動成果。冷葷菜餚由一個鳳凰拼盤和八個瑞鳥小拼盤構成,寓意著中華民族興旺發達、欣欣向榮的景象。宴中所有的熱菜、麵點均有一段動人的歷史典故與傳說;菜餚的烹製,講究用現代的烹調技藝表現出古代的烹飪風貌;用料則以我國原產為主,但在菜餚的配伍上力求借今顯古,使古老的原始食風寓以科學昌盛的內涵。
整個宴席雄壯渾厚,粗獷而不失典雅,仿古而不失其新穎。雖然一桌大舜宴不足以展現當年大舜刀耕火種、獵禽降獸、賢被四方的巨功偉業,但卻可以從這一餚一饌、一杯一盞、一啜一飲中激發人民緬懷華夏先民的思古之幽情,從而領略大舜文化的深刻內涵與博大意蘊。
舜耕於歷山
濟南南郊的千佛山,古稱歷山,又稱舜山、舜耕山,傳說大舜曾在山下耕種。 舜本是我國上古神話中的一位天神,古史學家認為他的帝嚳(ku),帝俊原是一體的。帝俊的妻子羲和生下十個太陽,而加一個妻子常羲生下了十二個月亮。遠古時代,居住在黃河中下游一帶的東夷人的一支殷商部族,就把舜做為天帝來祭祀,而他們的始祖神契傳說是帝嚳(即舜)的兒子(《孟子》"商人 (di)舜而祖契。"(di),祭天之祭)。東夷以鳥為圖騰,神話中的舜又傳說是一隻形狀象雞,鳴聲似鳳,目中的兩個瞳仁的吉祥鳥,名叫"重明鳥",它能"搏逐猛獸虎狼,使妖災群惡不能為害?(晉王嘉《拾遺記》)。 西周以後,舜的神話逐漸地被歷史化、世俗化了,特別是儒家興起之後,他們按照自己的政治理想,把舜改造成一位賢明的上古帝王,列於黃帝、顓頊、帝嚳、堯之後,並稱"五帝",又把他列為二十四孝之首。而在民間的長期流傳 過程中,有關舜的身世、性情、品德、才智、政績的傳說不斷豐富起來,逐步匯集了一個大體完整的、富有人情味的生動故事。司馬遷《史記·五帝本紀》中關於舜的傳記就是據此而寫成的。 據《史記》記載:舜名重華,父親瞽叟是個盲人,生母早死,繼母生一子一女,子名象。瞽叟頑固,繼母兇悍,弟弟象又傲狠,他們屢次要害死舜,舜都躲過了,而舜對他們卻仍舊孝敬仁愛。舜的名聲傳到帝堯的耳中,堯老了,正要找一個合適的接班人,就把兩個女兒娥皇、女英嫁給舜做妻子,並讓自己的九個兒子和他交遊,以便更好地考察他的德行。
舜在歷山種田,相傳有象為之耕,有鳥為之耘,歷山的種田人也都不再爭地界;舜在雷澤捕魚,雷澤上的漁民都互相禮讓居室;舜在黃河岸邊制陶器,黃河岸邊製造的陶器不粗陋殘破。 舜所住的地方,一年聚成村落,二年成了鄉鎮,三年就變成都會了。堯賜給舜衣服、琴瑟、牛羊,為他修了倉廩(lin)。瞽叟他們眼紅,又要害舜。他們叫舜爬到倉頂上塗泥,瞽叟卻點火燒倉,舜用兩個大斗笠,像鳥兒張開翅膀一樣飛了下來。瞽叟又叫舜打井,舜暗中在井壁上挖了個孔道,舜下到井底,瞽叟和象用土把井填實,舜卻從暗道里逃出。瞽叟他們以為舜死了,就分舜的財產,牛羊糧倉歸瞽叟夫婦,弟弟象要霸占舜的居宅、樂器兩個妻子。象正坐在舜的居室中十分得意的鼓琴,舜卻回來了。象又驚慌又喪氣,只得假惺惺地說:"我正在悲哀地悼念你呢!"舜十分有涵養,答道:"是啊,你是個好弟弟啊!"(西漢劉向《列女傳》記載這個故事更富神話色彩,說是娥皇、女英給舜穿上鳥衣、龍裳,舜才脫了險。)後來堯讓舜幫著管理國家,舜任用了高陽氏八位有德有才的人,流放了貪暴頑劣,四凶",國家得到很好的治理。堯又派舜到無邊無際的荒野里,雖然遇到急風暴雨,舜也沒有迷失方向。於是,堯就把天下交給了舜。舜做了39年帝王,政治清明,人民富庶,教化有成,四夷賓服。晚年,舜到南方巡視,崩於蒼梧,葬於九嶷山中。 關於舜耕歷山的記載,最早見於《墨子·尚賢下》:"昔者,舜耕於歷山,陶於河瀕(bin),漁於雷澤,灰於常陽,堯得之服澤之陽,立為天子。"據此可知,這個傳說在春秋時期就已廣泛流傳了,其起源是很早的。至於歷山在何處,歷來有不同的說法。東漢經學家鄭玄以為是山西永濟縣的雷首山。雷首山一名中條山,亦稱歷山。此外,河北懷來縣、山東菏澤縣、浙江餘姚縣等地皆有歷山。不過,比較而言,把濟南的歷山,寫為舜耕之地似乎更合適一些。 首先,東夷人的商族奉舜為天神。商族活動的地域大體在今 山東南部、河南西部一帶,其北境達於濟水(即今日的黃河,見《史記·殷本紀》),舜的傳說發源地應在這一帶。其次,濟南古稱歷下,因歷山而得名,見於《春秋》,來源最早。另外,舜耕於濟南的歷山,歷代盛傳,多見於記載。北魏史學家魏收曾任齊州太守,賦《登齊州舜山》詩一首,今存。北魏酈(li)道元《水經注·濟水》則記載說:"(歷城)城南對山,山上有舜祠,……《書》舜耕歷山,亦云在此?quot;北宋著名學者曾鞏,熙寧五年(1072年)任齊州知州,作《齊州二堂記》一文,文中駁斥了鄭玄的歷山在山西的說法,指出歷代地理圖紀都說齊州的南山為歷山,是舜耕作的地方。曾鞏以為這是可信的。 不過,也有人認為,歷山雖在濟南,但並非城南的千佛山。唐代封演《封氏聞見記》卷八記云:"齊州城東有孤石,平地聳出,俗謂之歷山;以北有泉,號舜井;東隔小街,又有石井,汲之不絕,雲是舜東家之井。"原在一居民院中的東屋裡,沖門大方桌下,有一口井,水面上露出一塊不足一米的小山頭。
舜在歷山種田,相傳有象為之耕,有鳥為之耘,歷山的種田人也都不再爭地界;舜在雷澤捕魚,雷澤上的漁民都互相禮讓居室;舜在黃河岸邊制陶器,黃河岸邊製造的陶器不粗陋殘破。 舜所住的地方,一年聚成村落,二年成了鄉鎮,三年就變成都會了。堯賜給舜衣服、琴瑟、牛羊,為他修了倉廩(lin)。瞽叟他們眼紅,又要害舜。他們叫舜爬到倉頂上塗泥,瞽叟卻點火燒倉,舜用兩個大斗笠,像鳥兒張開翅膀一樣飛了下來。瞽叟又叫舜打井,舜暗中在井壁上挖了個孔道,舜下到井底,瞽叟和象用土把井填實,舜卻從暗道里逃出。瞽叟他們以為舜死了,就分舜的財產,牛羊糧倉歸瞽叟夫婦,弟弟象要霸占舜的居宅、樂器兩個妻子。象正坐在舜的居室中十分得意的鼓琴,舜卻回來了。象又驚慌又喪氣,只得假惺惺地說:"我正在悲哀地悼念你呢!"舜十分有涵養,答道:"是啊,你是個好弟弟啊!"(西漢劉向《列女傳》記載這個故事更富神話色彩,說是娥皇、女英給舜穿上鳥衣、龍裳,舜才脫了險。)後來堯讓舜幫著管理國家,舜任用了高陽氏八位有德有才的人,流放了貪暴頑劣,四凶",國家得到很好的治理。堯又派舜到無邊無際的荒野里,雖然遇到急風暴雨,舜也沒有迷失方向。於是,堯就把天下交給了舜。舜做了39年帝王,政治清明,人民富庶,教化有成,四夷賓服。晚年,舜到南方巡視,崩於蒼梧,葬於九嶷山中。 關於舜耕歷山的記載,最早見於《墨子·尚賢下》:"昔者,舜耕於歷山,陶於河瀕(bin),漁於雷澤,灰於常陽,堯得之服澤之陽,立為天子。"據此可知,這個傳說在春秋時期就已廣泛流傳了,其起源是很早的。至於歷山在何處,歷來有不同的說法。東漢經學家鄭玄以為是山西永濟縣的雷首山。雷首山一名中條山,亦稱歷山。此外,河北懷來縣、山東菏澤縣、浙江餘姚縣等地皆有歷山。不過,比較而言,把濟南的歷山,寫為舜耕之地似乎更合適一些。 首先,東夷人的商族奉舜為天神。商族活動的地域大體在今 山東南部、河南西部一帶,其北境達於濟水(即今日的黃河,見《史記·殷本紀》),舜的傳說發源地應在這一帶。其次,濟南古稱歷下,因歷山而得名,見於《春秋》,來源最早。另外,舜耕於濟南的歷山,歷代盛傳,多見於記載。北魏史學家魏收曾任齊州太守,賦《登齊州舜山》詩一首,今存。北魏酈(li)道元《水經注·濟水》則記載說:"(歷城)城南對山,山上有舜祠,……《書》舜耕歷山,亦云在此?quot;北宋著名學者曾鞏,熙寧五年(1072年)任齊州知州,作《齊州二堂記》一文,文中駁斥了鄭玄的歷山在山西的說法,指出歷代地理圖紀都說齊州的南山為歷山,是舜耕作的地方。曾鞏以為這是可信的。 不過,也有人認為,歷山雖在濟南,但並非城南的千佛山。唐代封演《封氏聞見記》卷八記云:"齊州城東有孤石,平地聳出,俗謂之歷山;以北有泉,號舜井;東隔小街,又有石井,汲之不絕,雲是舜東家之井。"原在一居民院中的東屋裡,沖門大方桌下,有一口井,水面上露出一塊不足一米的小山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