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全面、系統地收集了國內外大腸肛門病學近十餘年來的基礎和臨床上的新觀點、新成果、新技術,結合作者科研、教學、臨床的經驗和成果,以臨床治療和實際套用為側重點,對常見的大腸肛門疾病,從病名與源流、病因、分類、症狀、診斷與鑑別診斷、治療、預防等方面,進行了深入淺出的論述。重點介紹了中醫、西醫及中西醫結合的各種保守治療和手術治療行之有效的方法、技術和經驗,是肛腸科、消化科及普外科醫師最新參考讀物。
基本介紹
- 書名:大腸肛門病治療學
- 類型:肛腸外科學
- 出版日期:2001年1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7502338276, 9787502338275
- 作者:胡伯虎 尹伯約
- 出版社: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
- 頁數:548頁
- 開本:16
作者簡介
圖書目錄
第一章 中國肛腸病學發展史及發病概況
一、我國肛腸病學發展簡史
二、我國肛腸病的發病概況
(一)女性比男性患病者多
(二)患者以成人居多
(三)久坐、久站、活動少的人患病者多
(四)便秘、腹瀉、排便時間長的人患病者多
(五)飲酒過多、嗜好辛辣可能是導致發病的誘因
(六)在肛腸疾病中痔的發病率最高
第二章 肛腸實用解剖與生理
一、祖國醫學對肛腸解剖與生理的認識
(一)屬轉化之府,主傳導變化
(二)主津液的吸收
(三)與肺相表里,共應皮毛
二、肛門直腸解剖
(一)肛門直腸的形態
(二)肛管
(三)齒狀線
(四)肛直線
(五)直腸柱
(六)肛瓣
(七)肛隱窩
(八)肛腺
(九)肛乳頭
(十)櫛膜
(十一)括約肌間溝
(十二)直腸瓣
(十三)肛門內括約肌
(十四)肛門黏膜下肌
(十五)肛墊
(十六)肛直套疊與肛直竇
(十七)盆底
(十八)肛管直腸周圍間隙
三、結腸
(一)結腸的形態
(二)結腸及肛管直腸的組織構成
四、大腸的血管、淋巴及神經
(一)血管
(二)淋巴
(三)神經
五、大腸生理
(一)吸收與消化
(二)傳輸與儲存
(三)排便與自控
(四)腸腔內的細菌
(五)腸腔內的氣體
六、大腸免疫
(一)腸道的非特異性防禦功能
(二)腸道相關淋巴組織
(三)炎症介質
(四)細胞因子
(五)腸道免疫的調節
第三章 麻醉
一、麻醉前準備和用藥
(一)麻醉前準備
(二)麻醉前用藥
二、局部麻醉
(一)目前常用的局部麻醉劑
(二)局部麻醉劑的毒性反應及其處理
(三)操作要點
三、長效麻醉劑
四、骶管阻滯麻醉 (腰腧麻醉)
(一)骶裂孔的位置
(二)穿刺方法
五、蛛網膜下腔阻滯麻醉
(一)椎管解剖
(二)適應證和禁忌證
(三)常用藥物及劑量
(四)操作要點
(五)併發症及防治
六、硬脊膜外腔阻滯麻醉
(一)適應證和禁忌證
(二)常用藥物
(三)穿刺要點
(四)給藥方法
(五)併發症及處理
第四章 肛門直腸病檢查法
一、檢查體位
二、檢查方法
(一)視診法
(二)指診法
(三)內窺鏡檢查
(四)肛管腔內超聲檢查
(五)X線檢查
(六)生化檢查
(七)病理檢查
(八)免疫學檢查
(九)肛門直腸內壓測定法
(十)腸道運輸功能檢查
(十一)排糞造影
(十二)盆底肌電圖檢查
第五章 手術前後處理
一、手術前處理
(一)進行全面的全身和局部檢查
(二)肛門直腸病的術前準備
(三)結腸病的術前準備
二、手術後處理
(一)密切觀察全身和局部反應
(二)肛門直腸病的術後處理
(三)結腸病的術後處理
治 療 篇
第六章 便秘
一、病名與源流
二、病因
(一)中醫病因說
(二)西醫病因說
三、分類
(一)病因分類法
(二)病理分類法
四、症狀
(一)主要症狀
(二)伴有症狀
(三)併發症
五、診斷與鑑別診斷
(一)診斷
(二)鑑別診斷
六、治療
(一)治療原則
(二)保守治療
(三)手術治療
第七章 腹瀉
一、病名與源流
二、病因
(一)中醫病因說
(二)西醫病因說
三、分類
(一)急性腹瀉分類法
(二)慢性腹瀉分類法
四、症狀
(一)主要症狀
(二)伴有症狀
五、診斷與鑑別診斷
(一)診斷
(二)鑑別診斷
六、治療
(一)治療原則
(二)保守治療
(三)手術治療
第八章 腹痛
一、病名與源流
二、病因
(一)中醫病因說
(二)西醫病因說
三、分類
(一)急慢性分類法
(二)部位分類法
(三)病理分類法
(四)性質分類法
四、症狀
(一)急腹症
(二)慢性症
五、診斷與鑑別診斷
(一)診斷
(二)鑑別診斷
六、治療
(一)治療原則
(二)保守治療
(三)手術治療
第九章 腹脹
一、病名與源流
二、病因
(一)中醫病因說
(二)西醫病因說
三、分類
(一)一般分類法
(二)中醫辨證分型
四、症狀
(一)主要症狀
(二)伴有症狀
五、診斷與鑑別診斷
(一)診斷
(二)鑑別診斷
六、治療
(一)治療原則
(二)保守治療
(三)手術治療
第十章 便血
一、病名與源流
二、病因
(一)中醫病因說
(二)西醫病因說
三、分類
四、症狀
(一)主要症狀
(二)伴有症狀
五、診斷與鑑別診斷
(一)診斷
(二)鑑別診斷
六、治療
(一)治療原則
(二)保守治療
(三)大出血休克的治療
(四)手術治療
第十一章 炎症性腸病
一、病名與源流
二、病因
(一)中醫病因說
(二)西醫病因說
三、分類
(一)潰瘍性大腸炎分類法
(二)克隆病分類法
四、症狀
(一)主要症狀
(二)伴有症狀
(三)併發症
五、診斷與鑑別診斷
(一)診斷
(二)鑑別診斷
六、治療
(一)治療原則
(二)保守治療
(三)營養與飲食治療
(四)心理治療
(五)高壓氧治療
(六)手術治療
第十二章 腸道易激綜合徵
一、病名與源流
二、病因
(一)中醫病因說
(二)西醫病因說
三、分類
四、症狀
(一)主要症狀
(二)伴有症狀
五、診斷與鑑別診斷
(一)診斷
(二)鑑別診斷
六、治療
(一)治療原則
(二)一般治療
(三)藥物治療
(四)認知治療
第十三章 放射性腸病
一、病名與源流
二、病因
三、分類
(一)病情輕重分類法
(二)大體病理分類法
四、症狀
五、診斷與鑑別診斷
(一)診斷
(二)鑑別診斷
六、治療
(一)保守治療
(二)手術治療
第十四章 藥源性腸病
一、藥物依賴性便秘
(一)病因
(二)症狀
(三)診斷與鑑別診斷
(四)治療
二、大腸色素沉著症
(一)病因
(二)症狀
(三)診斷與鑑別診斷
(四)治療
三、腸道菌群失調症
(一)病因
(二)症狀
(三)診斷與鑑別診斷
(四)治療
四、偽膜性腸炎
(一)病因
(二)症狀
(三)診斷與鑑別診斷
(四)治療
五、真菌性腸炎
(一)病因
(二)症狀
(三)診斷與鑑別診斷
(四)治療
第十五章 大腸息肉
一、病名與源流
二、病因
(一)中醫病因說
(二)西醫病因說
三、分類
(一)組織學分類
(二)各型息肉的病理特徵
(三)大腸腺瘤與癌的關係
四、症狀
(一)便血
(二)糞便改變
(三)腹痛
(四)息肉脫垂
五、診斷與鑑別診斷
(一)診斷
(二)鑑別診斷
六、治療
(一)治療原則
(二)結腸鏡治療
(三)保守治療
(四)手術治療
七、預後
第十六章 大腸類癌
一、病名與源流
二、病因
三、分類
四、症狀
五、診斷與鑑別診斷
(一)診斷
(二)鑑別診斷
六、治療
七、預後
第十七章 大腸癌
一、病名與源流
二、病因
(一)中醫病因說
(二)西醫病因說
三、分類
(一)部位分布分類法
(二)大體病理分類法
(三)組織學分類法
(四)我國分期試行方案
(五)擴散途徑
(六)臨床分期
四、症狀
(一)右側結腸癌
(二)左側結腸癌
(三)直腸癌
五、診斷與鑑別診斷
(一)診斷
(二)鑑別診斷
六、治療
(一)治療原則
(二)手術治療
(三)化學藥物治療
(四)放射治療
(五)基因治療
(六)經結腸鏡治療
(七)中醫藥治療
七、預後
八、預訪
九、預防
第十八章 大腸寄生蟲病
一、阿米巴腸病
(一)病因
(二)症狀
(三)併發症
(四)診斷與鑑別診斷
(五)治療
二、蟯蟲病
(一)病源學
(二)症狀
(三)診斷
(四)治療
第十九章 痔瘡
一、病名與源流
二、病因
(一)中醫病因說
(二)西醫病因說
三、分類
(一)外痔的形態和特徵
(二)內痔的形態和特徵
(三)混合痔的形態和特徵
四、症狀
(一)便血
(二)脫出
(三)瘙癢、流粘液
(四)腫痛
(五)貧血
五、診斷與鑑別診斷
(一)診斷
(二)鑑別診斷
六、治療
(一)治療原則
(二)保守治療
(三)手術療法
七、預防
第二十章 肛竇炎及肛乳頭炎
一、病名與源流
二、病因
(一)中醫病因說
(二)西醫病因說
三、分類
四、症狀
五、診斷與鑑別診斷
(一)診斷
(二)鑑別診斷
六、治療
(一)保守治療
(二)手術治療
第二十一章 肛門直腸周圍膿腫
一、病名與源流
二、病因
(一)中醫病因說
(二)西醫病因說
三、分類
(一)六類法
(二)二類法
(三)Eisenhammer分類法
(四)急慢性分類法
四、症狀
五、診斷與鑑別診斷
(一)診斷
(二)鑑別診斷
六、治療
(一)治療原則
(二)保守治療
(三)手術治療
七、預防
第二十二章 肛門直腸瘺
一、病名與源流
二、病因
(一)中醫病因說
(二)西醫病因說
三、分類
(一)MillganMorgan 5類法
(二)Goligher 5類法
(三)Parks 4類法
(四)Eisenhammer 3類5型法
(五)Marks 6類法
(六)隅越幸男4類10型法
(七)國內分類法
四、症狀
(一)流膿
(二)肛門濕癢
(三)疼痛
(四)全身症狀
五、診斷與鑑別診斷
(一)診斷
(二)鑑別診斷
六、治療
(一)治療原則
(二)中醫與中西醫結合療法
(三)西醫療法
(四)特殊肛瘺的治療
七、預防
第二十三章 肛裂
一、病名與源流
二、病因
(一)中醫病因說
(二)西醫病因說
三、分類
(一)二類法
(二)五類法
(三)四類法
四、症狀
五、診斷與鑑別診斷
(一)診斷
(二)鑑別診斷
六、治療
(一)治療原則
(二)保守治療
(三)手術治療
七、預防
第二十四章 直腸脫垂
一、病名與源流
二、病因
(一)中醫病因說
(二)西醫病因說
三、分類
(一)Tuttle 二型三度法
(二)Beahrs 二型三度法
(三)Ripstein 四期法
(四)荒川五型法
(五)我國的分類法
四、症狀
五、診斷與鑑別診斷
(一)診斷
(二)鑑別診斷
六、治療
(一)治療原則
(二)保守治療
(三)手術治療
七、預防
第二十五章 肛門瘙癢症
一、病名與源流
二、病因
(一)中醫病因說
(二)西醫病因說
三、分類
(一)原發性瘙癢
(二)繼發性瘙癢
四、症狀
五、診斷與鑑別診斷
(一)診斷
(二)鑑別診斷
六、治療
(一)治療原則
(二)保守治療
(三)手術治療
七、預防
第二十六章 肛門濕疹
一、病名與源流
二、病因
(一)中醫病因說
(二)西醫病因說
三、分類
(一)病情分類法
(二)皮損特點分類法
四、症狀
五、診斷與鑑別診斷
六、治療
(一)治療原則
(二)中醫治療
(三)西醫治療
七、預防
第二十七章 肛門周圍化膿性汗腺炎
一、病名與源流
二、病因
(一)中醫病因說
(二)西醫病因說
三、分類
四、症狀
(一)主要症狀
(二)伴有症狀
五、診斷與鑑別診斷
(一)診斷
(二)鑑別診斷
六、治療
(一)保守治療
(二)手術治療
第二十八章 肛門直腸性病
一、尖銳濕疣
二、扁平濕疣
三、性病性淋巴肉芽腫
四、直腸淋病
五、肛門部軟下疳
六、肛門部硬下疳
七、梅毒性直腸炎
八、直腸梅毒瘤
九、肛門括約肌共濟失調
十、愛滋病
十一、肛門周圍黴菌病
第二十九章 先天性肛門直腸畸形
一、病名與源流
二、病因
(一)中醫病因說
(二)西醫病因說
三、分類
(一)國內分類法
(二)國際分類法
四、症狀
五、診斷與鑑別診斷
(一)診斷
(二)鑑別診斷
六、治療
(一)治療原則
(二)手術治療
第三十章 肛門直腸痛
一、病名與源流
二、病因
(一)中醫病因說
(二)西醫病因說
三、分類
四、症狀
五、診斷與鑑別診斷
(一)診斷
(二)鑑別診斷
六、治療
(一)治療原則
(二)保守治療
(三)手術治療
第三十一章 排便失禁
一、病名與源流
二、病因
(一)中醫病因說
(二)西醫病因說
三、分類
(一)一般分類法
(二)病理生理分類法
四、診斷與鑑別診斷
五、治療
(一)保守治療
(二)手術治療
第三十二章 肛管直腸狹窄
一、病名與源流
二、病因
(一)中醫病因說
(二)西醫病因說
三、分類
(一)性質分類法
(二)部位分類法
(三)形態分類法
(四)程度分類法
四、症狀
五、診斷與鑑別診斷
(一)診斷
(二)鑑別診斷
六、治療
(一)保守治療
(二)手術治療
七、預防
第三十三章 大腸肛門損傷
一、結腸損傷
(一)病因
(二)分類
(三)症狀
(四)診斷
(五)治療
二、直腸和肛管損傷
(一)病因
(二)症狀
(三)診斷
(四)治療
第三十四章 大腸肛門手術後併發症及其防治
一、出血
(一)骶前出血
(二)結腸出血
(三)直腸出血
二、泌尿系併發症
(一)尿路損傷
(二)膀胱損傷
(三)尿道損傷
(四)性功能障礙
(五)排尿困難
三、術後感染
(一)肛門直腸周圍感染
(二)腹部切口感染
(三)腹腔感染
四、術後發熱
五、傷口癒合緩慢
(一)病因
(二)治療
六、肛緣水腫
(一)病因
(二)防治
七、肛管上皮缺損
(一)病因
(二)防治
第三十五章 針灸在肛腸科的套用
一、針灸的調理作用
二、針灸的治療作用
第三十六章 抗生素的套用
一、成人大腸菌群
二、抗菌藥物的選擇
(一)β內醯胺酶類
(二)氨基糖甙類
(三)喹諾酮類
(四)大環內酯類
(五)甲硝唑
(六)氯林可黴素
(七)磷黴素
(八)萬古黴素
(九)多粘菌素
(十)磺胺類
(十一)抗真菌類藥物
(十二)抗結核藥物
三、預防性用藥
(一)給藥時機
(二)給藥途徑
四、治療性用藥
(一)原則
(二)藥效的判斷和聯合用藥
(三)預防二重感染
第三十七章 纖維素
一、防癌衛士
二、減肥佳品
三、通便良藥
四、療疾妙劑
五、合理套用
肛腸病常用方劑選
臨床常用檢驗項目參考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