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腸經穴(中醫術語)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①推拿穴位。別名大腸、大腸側、大腸筋、小三關、指三關。一般認為位於食指橈側緣,自食指尖至虎口成一直線。出《針灸大成·按摩經》。②手陽明大腸經穴(見該詞條,此篇不過多論述)。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大腸經穴
  • 類別:中醫基礎術語
  • 出處:《針灸大成·按摩經》
概念,解讀,中醫套用,

概念

推拿穴位,一般認為位於食指橈側緣,自食指尖至虎口成一直線。

解讀

其位置說法不一
1、《針灸大成·按摩經》認為大腸穴在男性位於食指中段指骨的腹面,女性位於食指遠端指骨的腹面。
2、《推拿指南》認為:“大腸穴,在食指正面第二節”。
3、《小兒推拿方脈活嬰秘旨全書》認為大腸穴位於食指遠端指骨的腹面。
4、《小兒推拿廣意》認為大腸穴位於食指近端指骨的腹面。據該書陰掌圖所示,大腸在前臂橈側近“曲池”處。
5、《幼科推拿秘書》認為大腸穴位於食指橈側邊緣一線。
6、據《秘傳推拿妙訣》推第2指手法圖所注,推大腸同此指,但天門只推指左側直入虎口,大腸推指面,自指梢起到指根止。
7、其他說法還有大腸穴在食指第l節、食指第2節、食指第2節橈側緣、食指正面、食指根節、前臂橈側近曲池處,以及大腸即屬手陽明大腸經的商陽穴(《增圖考釋推拿法》:“大腸:商陽……”)等。

中醫套用

一、操作
操作常用推法、掐法、抹法、揉法和搓法。操作時,醫者以一手的食指和中指夾持患兒的食指,或以一手的拇指和食指夾持患兒的食指。作夾持的手指,若一指與患兒食指的指背面接觸,則另一指與患兒食指的掌面接觸,使患兒食指的橈側面朝向上方。同時,醫者以另一手的拇指作推法,手法須輕快。一般認為用拇指或食、中二指自食指尖向虎口直推為補,稱補大腸;反之為清大腸。補大腸和清大腸統稱推大腸,推100~300次。
二、功用
大腸穴功用為澀腸固脫,溫中止瀉,清利大腸濕熱,退肝膽之火。如推之,能通氣血、發汗;搓食指,能化痰。主治泄瀉,赤白痢疾,腹脹,便秘,肛門紅腫,脫肛等症。由於泄瀉患兒較多,因而大腸穴被經常使用。臨床觀察表明,如果泄瀉患兒的年齡在3周歲以上,推拿本穴的治療效果不夠理想,應改換其他的推拿方法。
三、配伍
1、推大腸與脾土、八卦等穴相配伍,能消食。為提高治療效果,大腸穴還常與摩腹揉臍、推七節等合用。
2、補大腸能澀腸固脫、溫中止瀉,與脾土穴相配伍,用於虛寒腹瀉、脫肛等病證。
3、清大腸能清利腸腑、除濕熱、導積滯,用於濕熱、食積滯留腸道、身熱腹痛、下痢赤白、大便秘結等症,常與清天河水、清脾經、清肺經、分腹陰陽等法和三關、八卦、四橫紋和龜尾等穴相配伍。
4、止寒熱瀉痢,常與補脾經、摩腹、揉臍、推七節骨、分腹陰陽等法合用。
5、如治痢疾色赤者,配推腎經,清天河水,而痢疾色白者,配推三關。
6、治泄瀉,當水瀉嚴重時,宜利小便,不可推補本穴,以防止瀉過急,反致嘔吐;若需補時,應以清補大腸為宜。
臨床上,大腸穴(指三關)還可作望診之用,即近端指節為“風關”,中段指節為“氣關”,遠端指節為“命關”,三者合稱為三關。所謂驗指之三關即為驗指紋。如紅黃相兼為正常若有病變則以浮沉分表里,紅紫辨寒熱,淡滯定虛實,三關測輕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