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推拿穴位。別名大腸、大腸側、大腸筋、小三關、指三關。一般認為位於食指橈側緣,自食指尖至虎口成一直線。出《針灸大成·按摩經》。②手陽明大腸經穴(見該詞條,此篇不過多論述)。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大腸經穴
- 類別:中醫基礎術語
- 出處:《針灸大成·按摩經》
①推拿穴位。別名大腸、大腸側、大腸筋、小三關、指三關。一般認為位於食指橈側緣,自食指尖至虎口成一直線。出《針灸大成·按摩經》。②手陽明大腸經穴(見該詞條,此篇不過多論述)。
針灸學名詞。指手陽明大腸經上的20個穴位。...... 手陽明大腸經穴位為商陽、二間、三間、合谷、陽溪、偏歷、溫溜、下廉、上廉、手三里、曲池、肘髎、手五...
其病症:實證,見齲齒痛、耳聾;虛證,見齒冷、胸膈痹阻不暢通,可取手陽明絡穴治療。三、手陽明經別手陽明之正,從手循膺乳,別於肩髃,入柱骨,下走大腸,屬於...
大腸經穴,推拿穴位名。出自陳氏《小兒按摩經》。別名大腸,大腸筋,大腸側,小三關,指三關。位於食指橈側邊緣,自指尖至虎口成一直線。主治食積,泄瀉,便秘,痢疾,...
①推拿穴位。別名大腸、大腸側、大腸筋、小三關、指三關。一般認為位於食指橈側緣,自食指尖至虎口成一直線。出《針灸大成·按摩經》。②手陽明大腸經穴(見該...
手陽明大腸經穴即手陽明大腸經的所有腧穴,左右各20穴,本經腧穴主要治療頭面、五官、咽喉病,神志病,熱病及經脈循行部位的其他病症。...
郄穴,“郄”有空隙之意,郄穴是各經經氣深聚的部位。十二經各有一個郄穴,陰維脈、陽維脈、陰蹻脈、陽蹻脈也各有一個郄穴,一共16個郄穴。除足陽明胃經...
手陽明大腸經起於食指撓側尖端(商陽穴),沿食指撓側上行,經過合谷(第一、二掌骨之間)進入兩筋(拇長伸肌腱和拇短伸肌腱)之間,沿上肢外側前緣,上行至肩前,經肩...
本穴物質為膀胱經足下部各穴上行的陽熱之氣,至本穴後為風行之狀,故名。 2)腨腸。腨腸者,直腸也。腨腸名意指本穴的氣血物質與大腸經的氣血物質特性相同。...
扁骨穴,又稱肩髃穴,髃骨穴,中骨井穴,扁髃穴,尚骨穴,中肩穴,偏肩穴,肩尖穴。是人體經絡手陽明經大腸經與手陽明蹺脈交會穴。主治疾病:肩臂攣痛不遂,癮疹...
別名] 虎口,容谷,合骨,含口。[穴義] 大腸經經氣在此形成強盛的水濕風氣。...... [穴義] 大腸經經氣在此形成強盛的水濕風氣。[名解]1)合谷。合,匯也,...
中醫基礎理論名詞。指十二正經加任脈,督脈經穴總合,又稱“經穴”,與“經外奇穴”相對而言。《黃帝內經》分經論穴,記載穴名150個,總穴數為295個;《針灸甲乙經...
2、手針穴。位於手背腕橫紋橈側端、伸拇短肌腱尺側緣,即在肺經太淵穴與大腸經陽溪穴之間。本穴與太溪穴只有一筋之隔。無名穴中醫套用 ...
四關穴,經外奇穴名。出自《針灸大成》。別名四開。由大腸經合谷穴及肝經太沖穴組成:合谷位於手背,第1、2掌骨間,第2掌骨橈側的中點處;太沖位於足背,第1、2...
長頻穴又名口禾髎穴,長頻穴,長髎穴,是傳統中醫穴位,屬手陽明大腸經穴。主要功用是祛風開竅,活絡通經。...
大腸經的冷降之液由此回流大腸經體內經脈。禾窌穴名解 編輯 口禾髎。禾,細長之物也。髎,孔隙也。該穴名意指大腸經體表經水由本穴回歸大腸經體內經脈。本穴...
中醫基礎理論名詞。指十二經所統屬的腧穴。據《針灸逢源》所載手太陰肺經11穴,手陽明大腸經20穴,足陽明胃經45穴,足太陰脾經21穴,手少陰心經9穴,手太陽小腸經...
中醫穴位之一,隸屬手陽明大腸經。 [定位] 在前臂背面橈側,當陽溪與曲池連線上,肘橫紋下3寸處。 [解剖] 在橈側腕伸肌肌腹與拇長展肌之間;有橈動脈分支及頭...
位置〗在第三腰椎棘、旁開1.5寸處。〖經屬〗足太陽膀胱經。擊中後,衝擊腎臟,阻血破氣。〖取穴方法〗人體氣海穴位於下腹部,前正中線上,當臍中下1.5寸。主治...
承筋穴,中醫針灸穴位之一,屬足太陽膀胱經。...... 腨腸名意指本穴的氣血物質與大腸經的氣血物質特性相同。本穴物質為膀胱經足下部各穴吸熱上行的陽熱之氣,富含...
經穴分類名。見《針經指南》。又稱流注八穴、交經八穴等。是十二經脈與奇經八脈脈氣相通的八個穴位。脾經的公孫(通沖脈)、心包經的內關(通陰維脈)、小腸...
合谷,出《靈樞·本輸》。別名虎口。屬手陽明大腸經。原穴。在手背,第1、2掌骨間,當第二掌骨橈側的中點處。或以一手的拇指指骨關節橫紋,放在另一手拇、食指...
曲池是人體腧穴之一,屬於手陽明大腸經之合穴,出自《靈樞·本輸》。此腧穴在肘橫紋外側端,屈肘,當尺澤與肱骨外上髁連線中點;有清熱解表、疏經通絡的作用;臨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