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大腦腳
- 外文名:cerebral pedunculus
大腦腳是中腦的腹側部。由大腦皮質通向小腦、延髓和脊髓的下行纖維組成。概述:1、大腦腳:大腦腳是中腦的腹側部。由大腦皮質通向小腦、延髓和脊髓的下行纖維組成。大腦腳系中腦的一部分。位於中腦中部的兩側,兩腳之間的凹陷,叫腳...
基本概述 中腦大腦腳腳底損害,可出現大腦腳綜合徵,損傷動眼神經和錐體束,多見於小腦幕裂孔疝。主要損傷結構及臨床表現 動眼神經根損傷 同側除外直肌和上斜肌外的所有眼肌麻痹,瞳孔散大(動眼神經麻痹);皮質脊髓束受損 對側上...
大腦腳外側靜脈 大腦腳外側靜脈(lateral peduncular vein)是2014年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公布的人體解剖學名詞。定義 沿大腦腳外側上行,在基底靜脈的背外側段和腹側段相移行處注入基底靜脈。出處 《人體解剖學名詞》第二版 ...
大腦腳內側靜脈 大腦腳內側靜脈(medial peduncular vein)是2014年公布的人體解剖學名詞。定義 位於大腦腳內側面,常為一短的屬支連於附近的腳間靜脈。出處 《人體解剖學名詞》第二版。
新紋狀體,特別是尾核是大腦皮質發育的產物,它接受大腦皮質發來的衝動,並對舊紋狀體和丘腦底核和大腦腳的神經核發生密切聯繫和調節。豆狀核 是由殼核和蒼白球組合而成的,因其外形近似板栗板,故稱豆狀核。蒼白球在豆狀核的內側部...
在延髓的正中裂處,有左右交叉的纖維,稱錐體交叉,是延髓和脊髓的分界。正中裂的兩側縱行的隆起,為皮質脊髓束(或錐體束)所構成的錐體。腦橋的下端以橋延溝與延髓分界,上端與中腦的大腦腳相接。1.延髓的外形:枕骨大孔至延髓腦橋...
右側肌力Ⅳ級、腱反射(+),右巴氏征(+),頭顱CT平掃見:左側大腦腳片狀密度不均、邊界不清的高度影,內部散在鈣化點。增強見不規則強化,邊界仍不清,周圍可見增粗的條狀血管影像,延遲5分鐘掃描見: 強化區密度減弱考慮左大腦腳...
中腦動脈有7個來源:大腦後動脈(PCA);小腦上動脈(5CA);丘體動脈(CA);後交通動脈(PCOA);副丘體動脈(ACA);脈絡膜前動脈·(ACHA);脈絡膜後內動脈(PMCA)。大腦後動脈在大腦腳上部環行,平均發出10.2支中腦動脈,其中3.5支發自大腦...
caudex cerebri 翻譯 ; 大腦腳 caudex plants 翡翠塔屬 Caudex Bonsai 塊根類 caudex drosalis 延髓 caudex encephali 大腦腳 ; 翻譯 ; 腦幹 melanotus caudex 褐紋金針蟲 caudex medullaris 中腦腳 caudex dorsalis 脊髓 ; 翻譯 But...
成對腦池:大腦縱裂池、大腦外側窩池、大腦腳池、環池、腦橋小腦腳池背側:胼胝體周緣池、帆間池、大腦大靜脈池、四疊體池、小腦上不成對腦池、小腦延髓池、小腦溪腹側:終板池、交叉池、腳間池、橋池、延池...
其上緣與中腦的大腦腳相接;下緣借腦橋延髓溝與延髓相續。在腦橋延髓溝內自內向外依次有展神經、面神經和前庭蝸神經根出腦。腹側面正中有一縱行淺溝,稱基底溝,容納基底動脈。腹側面有大量的橫行纖維,向兩側逐漸變窄,移行為小腦中腳...
中腦黑質是中腦中最大的細胞核團,位於中腦大腦腳的背側面,貫穿中腦的全長,並向上延伸到間腦的尾側部。在人腦中黑質最發達。...
cerebral peduncle[解剖] 大腦腳 ; 小腦 ; 大腦角 ; 大腦腳 cerebellar peduncle[解剖] 小腦腳 ; 小腦腳 ocular peduncle 眼柄 common peduncle 花序柄 partial peduncle 分花梗 flocculus peduncle 絨球腳 eye peduncle 眼柄 peduncle ...
中腦腹側面上界為視束,下界為腦橋上緣;腹側面兩側有粗大的縱行纖維構成的隆起,稱大腦腳;在左右大腦腳之間的凹陷處,稱腳間窩,動眼神經根自窩的外緣出腦;背側面(又稱頂蓋)有四疊體,由兩對小圓丘組成,上一對稱上丘,是視覺皮質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