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絲葵

大絲葵

大絲葵(學名:Washingtonia robusta H. Wendl.)是棕櫚科絲葵屬喬木,高達18-27米,樹幹基部膨大,呈淡褐色,可見明顯的環狀葉痕和不明顯的縱向裂縫,葉基成交叉狀。花序大型,長於葉,下垂,具大的分枝花序,每分枝著生2-5個聚傘圓錐花序,果實橢圓形,亮黑色,頂端具宿存的剛毛狀花柱。種子卵球形。花果期未知。

原產墨西哥西北部,中國南方有引種栽培。大絲葵喜溫暖濕潤的環境,且耐熱、耐寒性均較強。對土質要求不嚴,耐鹽鹼且耐貧瘠。以土質通透性較好、濕潤的壤土較佳。地下水位過高易引起爛根。

大絲葵的葉片可蓋屋頂,編織籃子等,果實及頂芽可供食用。大絲葵是美麗壯觀的海濱特色風景綠化樹種,宜在庭園和街道栽培。適宜在北亞熱帶沿海地區的園林綠化及灘涂地綠化中使用。

(概述圖參考來源:)

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繁殖方法,種子處理,播種方法,栽培技術,苗期管理,大苗移植,病蟲防治,主要價值,

形態特徵

大絲葵為喬木狀,高達18-27米,樹幹基部膨大,若去掉覆被的枯葉,則呈淡褐色,可見明顯的環狀葉痕和不明顯的縱向裂縫,葉基成交叉狀。葉片直徑1-1.5米,約有60-70裂片,裂至基部2/3處,下部邊緣被脫落性絨毛,幼齡樹的裂片邊緣具絲狀纖維,隨年齡成長而消失;葉柄粗壯,直至老時仍直立,長1-1.5米,基部寬10-12.7厘米,上面凹,邊緣薄,具粗壯鉤刺,葉柄漸尖地延伸至葉片;戟突紙質漸尖,撕裂,長2-5厘米。
花序大型,長於葉,下垂,具5-6個大的分枝花序,每分枝著生2-5個聚傘圓錐花序,由舌狀紙質的佛焰苞狀的苞片襯托著;小花枝長8.5-10厘米,直徑約1毫米,彎曲,無毛,具稜角,花單生,不整齊地著生。花蕾長11毫米,寬2.5毫米;花萼鐘狀,半裂成3個略卵形的裂片,邊緣具不整齊的纖毛狀小裂片;花冠長於花萼,裂至下部1/4成3個披針形漸尖的裂片;雄蕊2輪,等長,並與花瓣等長,與花瓣對生的3枚雄蕊具粗壯的花絲,花絲頂端鑽狀,另3枚雄蕊圓柱形,花葯大,長5毫米,線狀箭頭形,先端2裂;子房陀螺形,柱頭3短裂。果實橢圓形,長約10毫米,直徑約8.5毫米,亮黑色,頂端具宿存的剛毛狀花柱。種子卵球形,長6-7毫米,直徑約5毫米,種脊略臍狀凹入,胚乳均勻,胚基生。大絲葵種子的發芽類型屬於遠距鞘舌型,即當種子萌發時,子葉柄突出種皮之後,仍繼續向下伸長一段距離,在子葉肢莖部形成一個管狀或舌狀鞘,從鞘內長出葉,從基部長出根。花果期未知。

生長環境

大絲葵為棕櫚科植物中抗寒性強的樹種之一,其成齡樹極限耐寒溫度可達-8℃左右,大絲葵喜溫暖濕潤的環境,且耐熱、耐寒性均較強。1年生小苗適應較蔭蔽環境,一般遮陰50%為佳。成齡樹適應陽光充足的環境。對土質要求不嚴,耐鹽鹼且耐貧瘠。在濱海地帶、海岸、沙土、微酸性土壤及石灰質土壤均可種植,但以土質通透性較好、濕潤的壤土較佳。地下水位過高易引起爛根。

分布範圍

大絲葵原產墨西哥西北部,中國南方有引種栽培。

繁殖方法

種子處理

成熟種子採收後應及時處理以去掉果皮及果肉,為預防病蟲害,可先將種子倒進裝有0.1%甲基托布津或多菌靈溶液中浸泡30分鐘。為提高種子發芽率,播種前需做浸種處理,浸種方法主要有常溫換水浸種和0.5%萘乙酸溶液浸種,兩種方法浸種後種子發芽率分別為80.2%和91.6%,在實際育苗中,一般都採用常溫換水浸種法,簡單快速,易於大量播種。

播種方法

播種一般在春季和冬季進行。為保證移栽成活率,將種子直接播種於營養缽中,營養缽的規格為12厘米×10厘米,基質用壤土、泥炭、珍珠岩以6:6:1配製而成,播種前4天用0.2%的高錳酸鉀溶液對基質進行消毒。每個營養缽播一粒種子,隨後蓋上厚度1.5厘米的黃心土,並澆透水。

栽培技術

苗期管理

播種後,將營養缽置於50%遮陽網下或者可在營養缽上鋪放稻草,遮陰保濕,冬天播種則應避風保溫保濕。當幼苗長到1-2片葉時,種子貯存的營養也基本耗盡,每隔15天用0.4%尿素液或複合肥液噴澆,入秋後,可用0.1-0.2%的磷酸二氫鉀溶液進行根外追肥,以提高大絲葵的抗寒能力,11月後停止施肥。在中國長江流域和黃淮地區育苗,小苗必須放置在覆有薄膜的大棚內保溫越冬。苗長至5-6片葉時可定植於大田,按株行距80厘米×100厘米挖定植穴,穴深30厘米,直徑30厘米,穴底加腐熟農家肥0.5千克,拌勻,再適當回土。以4-8月為定植適期,定植後保持土壤濕潤,生長季節每月追施複合肥1次。大絲葵在中國熱帶至亞熱帶地區可露地栽培,中國長江流域冬季需稍加遮蓋。冬季可在基部和樹幹捆縛稻草抗寒保溫。經過這樣的栽培管理,一般3年生苗高1米以上,地徑10-12厘米,就可以用於庭院和花壇綠化栽培。

大苗移植

大絲葵在園林上套用,一般以基部20-50厘米的苗較為常見,有時也用更大的苗。大苗的移植技術直接關係到綠化的景觀效果和綠化成本,移栽時應注意如下環節。
大絲葵大絲葵
護根:大絲葵屬於單幹的棕櫚科植物,移植後須等待新根長出後才能恢復生長。儘可能地保護根系、促發新根是移植成活的關鍵技術。靠近根尖附近,植物組織較幼嫩,側根及毛細根也較多,因此在起挖時應儘可能帶大土球。一般,土球直徑以地徑2倍為標準,根據實際條件,適當增減10%。土球高度比寬度大10%,挖成的土球成蘋果狀,並以草繩捆綁紮實,防止搬運過程中鬆散和開裂,把根群的損傷降低到最小程度。
修剪:根據移植時的氣候條件,進行葉片修剪,先把下垂的老葉連葉柄一起剪掉,再整葉剪去一部分葉片,直至保留原葉片數的40-60%。留葉過多會因水分蒸發過量造成葉片枯黃;留葉過少則大絲葵恢復困難且周期長,初期的景觀效果也不好,給養護造成不便。留下的葉片用布繩綁束起來,利於保護葉片,便於開挖、裝車和運輸。
養護:剛移植的大絲葵適應性較差,要注意預防烈日暴曬、強風吹襲造成水分供應不足或根系鬆動而引起大絲葵死亡。定植後要澆透定根水,大型苗木還應立柱固定,遇上晴天高溫天氣,及時向葉片和樹幹噴水,為大絲葵補充水分。土壤保持濕潤即可,不可漬水,保持根系環境透水透氣。這樣精心養護60天左右,大絲葵即可恢復生長。

病蟲防治

大絲葵在苗期和栽培中常見的病害主要有葉斑病炭疽病。發現病害,要及時用0.1%甲基托布津和多菌靈輪流噴灑,同時把感染的病葉及時剪除。栽培中如發現蠐螬螻蛄等地下害蟲為害,可用3-5%甲基異硫磷或代森鋅灌根處理。

主要價值

大絲葵的葉片可蓋屋頂,編織籃子等,果實及頂芽可供食用。大絲葵是美麗壯觀的海濱特色風景綠化樹種,宜在庭園和街道栽培,也適宜用作海岸防護林兼景觀綠化樹種。適宜在北亞熱帶沿海地區的園林綠化及灘涂地綠化中使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