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籃子魚

大籃子魚

俗稱泥蜢,印度狐狸,白狐狸 。分布在日本到澳洲東部的太平洋以及印度洋、紅海的熱帶性魚類。口吻很像兔子,所以英文又稱“兔魚”,吃東西時的相貌也很像兔子。在背鰭、臀鰭、尾鰭上長有堅硬且長的刺,長刺的根部會分泌毒液,故被刺到時會感到劇痛。 眼睛的條紋深褐色到黑色的; 一個寬的白色弧從峽部與第二個的基底的胸延續的 - 第 4個背棘; 在白色的條紋,身體褐色或灰色後面背面, 腹面略白的。 棘矮胖的, 不是很尖銳而有毒。 前鰓蓋骨角 120個 強的部分重疊的鱗片在眼窩的中心之下深地覆蓋頰, 8 或 9 列; 胸的中線完全覆蓋著鱗片。 前鼻孔的打開長在上非常短的管是比較高的在後部地。棲息於珊瑚礁並且吃藻類與小型無脊椎動物。 成魚成對出現。

大籃子魚(Siganus magnificus)又稱白狐狸,印度狐狸,七彩狐狸,紅鰭狐狸,為鱸形目、籃子魚科、籃子魚屬一類珊瑚礁區活動的熱帶海水魚。大籃子魚產於東印度洋至西太平洋中國海海域,為礁石區較常見的種類,可作為觀賞魚。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大籃子魚
  • 拉丁學名:Siganus magnificus
  • 別稱:白狐狸,印度狐狸,七彩狐狸,紅鰭狐狸
  • :動物界
  • :脊索動物門
  • 亞門:脊椎動物亞門
  • :輻鰭魚綱
  • 亞綱:真骨下綱
  • :鱸形目
  • :藍子魚科
  • :籃子魚屬
  • :大籃子魚
  • 分布區域:印度洋、印尼、台灣
  • 英文名:Magnificent rabbitfish
簡介,形態特徵,生態習性,品種簡介,飼養方法,

簡介

籃子魚科(泥蜢)隸屬刺尾魚亞目籃子魚科,本科有1屬27種,體呈長卵形,側扁,體表有許多不規則斑紋,是分布在日本到澳洲東部的太平洋以及印度洋、紅海的熱帶性魚類,常棲息於岩礁或珊瑚叢中,有時會進入鹹淡水和河口,以海藻為主食。
大籃子魚大籃子魚
頭短小。口吻略尖突或稱段管狀,很像兔子嘴,吃東西時的相貌也很像兔子。有時也會齧食珊瑚,這時它那兔子般的嘴就發揮了極大的效用。
卵的直徑約為1.5毫米,經27小時就可孵化。孵化後的幼魚經過48小時就可張口覓食。
籃子魚的體形會隨著成長而變化。在稚魚時有橫紋,隨著成長會變成雲狀的斑紋。至成魚時斑紋消失,全身呈褐色。
籃子魚喜食海藻,因而身上有一種味道,但肉味鮮美。

形態特徵

體呈長圓形,極側扁。頭小。吻略尖突,或突出而呈管狀。口小,不能伸縮;頜齒一列,門狀齒,排列緊密;鋤骨、齶骨及上均無。體被極小之圓鱗,不易脫落;鰓蓋骨及頰部亦被鱗;側線單一且完全,高位。背鰭單一,硬棘部與軟條部間具缺刻或不明顯;胸鰭圓形;尾鰭內凹或叉形。 藍子魚科眼睛的條紋深褐色到黑色的;一個寬的白色弧從峽部與第二個的基底的胸延續的-第4個背棘;在白色的條紋,身體褐色或灰色後面背面,腹面略白的。棘矮胖的,不是很尖銳而有毒。前鰓蓋骨角120個?強的部分重疊的鱗片在眼窩的中心之下深地覆蓋頰,8或9列;胸的中線完全覆蓋著鱗片。前鼻孔的打開長在上非常短的管是比較高的在後部地。棲息於珊瑚礁並且吃藻類與小型無脊椎動物。成魚成對出現。

生態習性

暖水性近岸小型至中大型魚類。幼魚大都成群棲息於枝狀珊瑚叢中,以死珊瑚枝上的藻類為食,有的則待在混濁的紅樹林區或河口區成長。成魚則成群洄游於珊瑚礁區,有的則生活於混濁的河口或港口區。日行性魚類,以藻類為食。在大部分地區屬游釣性之高經濟食用魚類,但需小心的是本科魚類背鰭、腹鰭及臀鰭之硬棘具有毒腺,被刺後會引起劇痛。 地理分布:分布於印度-太平洋熱帶及亞熱帶海域及地中海東部。

品種簡介

印度狐狸的捕撈數量有限,因為捕撈數量有限它們要比普通狐狸魚昂貴許多。其實它們的顏色要比普通狐狸魚遜色很多,身體的大部分是灰色暗淡的。

飼養方法

大多數人喜歡把這種魚放養在繁茂的礁岩生態水族箱中,用做稀有物種的展示。但你最好能提供一個大一些的礁岩水族箱,因為它們可以生長到625px,如果空間太小,是很難快樂生活的。薄片飼料依然是最合適的餌料,它們除了顏色和普通狐狸有所不同外,習性幾乎一模一樣。所以,雖然稍微名貴一些,但也是很容易飼養的品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