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箐梁子組

大箐梁子組是由陳富斌等在1988年命名的Qp1-2時代的礫石層(下部)和細、粉砂、亞粘土(上部)組成的韻律互層。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大箐梁子組
  • 時代:Qp1-2
  • 命名者:陳富斌等
  • 命名時間:1988年
  • 性質:韻律互層
  • 主要成分:孢子花粉
  • 年齡:1.033~0.468Ma
中文名稱,時代,命名,特徵,

中文名稱

大箐梁子組

時代

Qp1-2

命名

陳富斌等,1988年命名。

特徵

主要為礫石層(下部)和細、粉砂、亞粘土(上部)組成的韻律互層,最多可達九個韻律層。常夾有褐煤、炭化的植物碎片和砂凸鏡體。含有大量孢子花粉,以被子植物花粉為主,裸子植物花粉與蕨類植孢子次之。有:Quercus,Castanea,Betula,Juglans,Rhus,Carya,Magnolia,Myrica,Liquidambar,Ilex,Cedrus,Podocarpus,Picea,Abies,Tsuga,Polypodiaceae等。經古地磁測定,剖面下部以反向極性時為主,上部以正向極性時為主,推測跨松山極性時-布容極性時界限,年齡在1.033~0.468Ma之間。與下伏礫石層(未命名)呈不整合接觸;頂部為炳草崗組不整合覆蓋。厚98米。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