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石鏟文化,是新石器時代的文化遺存。考古人員在廣西南寧市壇洛鎮挖掘出300多件史前石鏟。根據此前所做的研究,考古人員判斷這批石鏟來自於新石器時代,距今已有4000多年歷史,這些石鏟的出土將對研究大石鏟和稻作等文化具有重要價值和作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大石鏟文化
- 時期:新石器時代
- 分布:廣西南寧市壇洛鎮
- 地區:嶺南
大石鏟文化,是新石器時代的文化遺存。考古人員在廣西南寧市壇洛鎮挖掘出300多件史前石鏟。根據此前所做的研究,考古人員判斷這批石鏟來自於新石器時代,距今已有4000多年歷史,這些石鏟的出土將對研究大石鏟和稻作等文化具有重要價值和作用。
大石鏟文化,是新石器時代的文化遺存。考古人員在廣西南寧市壇洛鎮挖掘出300多件史前石鏟。根據此前所做的研究,考古人員判斷這批石鏟來自於新石器時代,距今已有4000...
二、是有眾多的大石鏟祭祀遺址。據不完全統計,隆安有數十個大石鏟祭祀遺址,是世界“那文化”圈中大石鏟祭祀遺址最密集的地區。其中大龍潭遺址是世界最大的大石鏟...
長條形大石鏟編輯 鎖定 此展品為龍山文化時期文物。長29.5厘米,寬7.7厘米,厚1.6厘米。1977年河南省湯陰縣白營遺址採集。鏟體扁平呈長條形,刃端略寬兩面磨刃,...
兩廣地區有一種分布較廣的文化類型,叫做頂螄山文化,這一文化的中心就在古駱越的中心南寧市。兩廣地區有一種獨特的文化類型,叫做大石鏟文化,大石鏟是我國稻作文化...
大石鏟文化 ,開始步入了文明時代。尤其是西甌人,他們在首領譯吁宋的領導下,利用所熟悉的叢林和山地進行作戰,能與數十萬秦軍周旋數年,迫使秦軍“三年不解甲馳弩”...
隆安稻神祭,植根於隆安縣大龍潭的大石鏟祭祀活動。傳承於隆安的大石鏟文化,距今已有幾千年歷史。它是我們的祖先在長期的農耕生產中創造出來的稻作文化;是壯族先民...
河姆渡遺址發現了稻穀、稻草和稻殼的堆積,是當時世界發現最早的稻作文化,後來在黃河流域的裴李崗遺址、賈湖遺址和長江中游流域的彭頭山遺址以及廣西隆安大石鏟文化...
步入新石器時代,史前人類活動範圍逐步擴大,足跡幾乎遍及整個左江流域,出現了原始農業、畜牧業、制陶業,創造了有極高製造水平的大石鏟文化。博物館展出的炭化稻種,在...
靈山人化石、貝丘文化和大石鏟文化等構成廣西環北部灣地區的原始 靈山人發掘地之一 - 石背山洪窟洞 文化,它們對認識嶺南地區史前文化的起源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進入繁榮期(20世紀90年代~至今),壯學研究內容上的綜合性特點進一步得以彰明,表現為壯族文化研究的深化以及對新內容的開拓。壯族的“大石鏟文化”、“布洛陀文化”...
悠久文化 越人由來 形成 稱謂 越地諸部 史載 部族 建國 風俗習慣 百越地區開發歷史 泰伯奔吳 秦統一嶺南 秦後歸屬 建制 更迭 越族後裔 內越 海外 歷史貢獻...